01.18 梁山上此2人最倒霉,兄弟六人一起上山,此2人因排名高而送了命

《水浒传》中那些被压迫却又稍有实力的人多数都选择了一条难走的路,即是落草为寇,后来汇聚在梁山之上的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就是如此,明眼人一定注意到了“稍有实力”四个字,是的,即便是书中的主角团体梁山好汉也不全都是实力强劲之人,也有不少鱼目混珠的南郭先生混上了梁山,最为典型的莫过于“小遮拦”穆春、“铁扇子”宋清,两个妥妥的关系户,然而这两人在梁山上的排名相较于他们的实力来说还是比较高的,宋清排名第七十六,穆春排名八十,难不成排在他们之后的李云、焦挺等好汉实力不如他们?当然,排名比较高也不代表就是好事,就比如本文要提到的六位好汉,他们一同上梁山,结果就排名高的那两位死了。

(穆春剧照)

一、大聚义排座次是天意还是人为?

熟读原著的朋友一定知道,《水浒传》并非纯粹的历史小说,其中有不少玄幻色彩,比如故事开篇说的不是好汉的事,而是说洪太尉误走魔君的事,那一百零八个魔君自然就是与后续的梁山一百零八将一一对应,何况书中还多次出现了九天玄女、邵龙君、后土之神这样带有神话色彩的角色,所以排名“天定”是有可能的。

但结合梁山一众好汉的实际排名来看,说纯粹是天定又显得不太合理,比如朱武的智谋也不输吴用,为何他就一定要排到地煞中?很明显,这排名除了实力、名气等关键要素之外还有“与宋江的亲疏关系”的这层意思在里面,就如前文提到的宋清,他若不是宋江的老弟,别说混得排名,就连上山的资格只怕都没有,所以笔者更倾向排名是宋江、吴用等核心团队暗箱操作。

二、实力名气都不弱,他却排在地煞

如果说排名是由宋江、吴用等核心团队主导的,那么书中一些不公平的排名出现也就十分正常了,就比如“病尉迟”孙立这位好汉。

孙立在上梁山之前是登州兵马提辖,怎么说也算是个带官职的人,不说他能够与关胜、呼延灼这些大将一样强,至少也是比梁山上绝大多数没有经过正统训练的草寇要强得多的,然而他在梁山排名不过是第三十九位。

(孙立剧照)

孙立的排名是否合理,从与他一起上梁山的好汉身上就能找到答案,孙立在书中代表的是登州派系,咱们不妨看看这个派系主要的人都有谁,事实上与其用派系来说,倒不如说是一个家族,因为这六位好汉其实都有些沾亲带故,他们分别是孙立,孙立的弟弟孙新,孙新的妻子顾大嫂,顾大嫂的弟弟乐和,还有顾大嫂的堂兄弟解珍、解宝,他们可以算是梁山同时上山人数最多的家族了。

从这人员构成来看,这个家族很明显是以孙立为核心的,可是孙立排名地煞,只有解珍、解宝两兄弟成了天罡,虽然是排名倒数的天罡,那排名也是压了孙立一头,凭啥?他们只不过是普通猎户而已。

三、特殊技能,解珍解宝得赏识?

相对于正儿八经的官军孙立来说,解珍解宝对于梁山来说的确是更有战略意义的人才,他们善于荒野求生,野外战斗力爆表,但是同样作为特种兵的人梁山上还有不少呀。

比如“圣水将”单廷圭、“神火将”魏定国,他们就属于善用水攻和火攻的特殊兵种,而且是官军出身,他们都排到了地煞,所以解珍、解宝凭啥?

(武松、鲁智深剧照)

笔者思来想去,只有一个解释,就是孙立代表的登州势力的确是人数太多,而他又是一方兵马提辖,不好掌控,反而解珍、解宝是淳朴老实的猎户,更容易被掌握,在菊花大会上武松和鲁智深代表的二龙山势力就是太有话语权,差点成功反对了诏安的事,所以用“削弱登州派势力”来解释这事就说得通了。

四、排名高就一定有优势?

排名对于好汉们来说也许可以起到一种麻痹的作用,让人觉得自己被看重,试问谁又没有虚荣心呢?比如《三国演义》中关羽就不屑与黄忠齐名五虎将,《水浒传》的世界中自然也存在这种攀比心理。

而得了更高排名的解珍、解宝兄弟最终是在征方腊一役战死,他们算是鞠躬尽瘁,而以孙立为核心的小家庭却是都得了善终,或许这就是拿多少酬劳就办多少事吧。

(解珍、解宝剧照)

解珍、解宝论实力是有的,但排在孙立前面的天罡排名颇有几分“德不配位”的感觉,也许他们没想到,略高的排名换来的不是其他好汉的尊重,而是战死的悲惨结局,那看似“被打压”的孙立一家反而笑到了最后,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