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有人说南唐后主李煜是投错胎了,对吗?

715457390177张建军


想知道的历史,不得不说真相。大家好!我是史道驿站x,感谢关注与点评。

一个人的出身是无法选择的,父母能带你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你的福气。李煜是含着金钥匙来到人间的,父亲南唐中主李璟是南唐第二位皇帝,李煜是李璟第六子,他从小聪明,深得李璟的喜爱。

李煜(937~978年)作为南唐亡国之君,被许多人说成是昏君。对于这样的说法我不敢苟同。李煜本来就没有打算做皇帝,他的理想是做个艺术家,李煜精通书法、善于绘画、通晓音律,在诗文方面都是大家。李煜的词对后世的影响巨大,语言简洁明快、喻物形象生动、意境情真意切。

李煜于937年,被父亲李璟封安定郡公,后授诸左卫大将军和副元帅,封郑王。父亲的疼爱,使得太子哥哥李弘冀对他有所猜忌。李煜为不让太子哥哥有想法,潜心钻研经籍,从不过问政事,因此还给自己起了“钟隐”、“钟峰隐者”等名号,以表明自己心在山水,对政治不感兴趣。

就算李煜隐归,也没有按他的想法去实现自己的愿望。公元959年,太子李弘冀病逝了。父亲李璟把不问政事的李煜封为吴王,并以尚书令头衔参与政事,同时立为太子。看来李煜不当皇帝都不行。

公元961年,南唐中主李璟去世,李煜继位。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李煜于962年6月,奉大宋为正朔,每年向大宋进贡。公元971年,宋太祖赵匡胤灭了南汉,驻兵汉阳,李煜感到巨大的压力,于是取消了南唐的国号,改称“江南国主”,并向大宋申请取消一切礼遇,大宋照准。此时的李煜忧心忡忡,不知如何是好,真是借酒消愁愁更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一再退让,大宋却步步紧逼。公元974年,李煜请求大宋释放被扣留的李从善,被拒。大宋后诏李煜到大宋都城汴京,李煜哪里敢去,只好称病。大宋的步步紧逼,让李煜感觉到不能再容忍下去,于是决心破釜沉舟,以死报国。这也就是大宋要的态度。大宋立即兵出江陵,水陆并进,李煜积极备战。但力量悬殊,大宋很快攻下池州。此时吴越却又乘机攻打常州和润州,真是雪上加霜。

公元975年,南唐全面溃败,李煜向大宋表示愿意投降,由此南唐灭亡。976年,李煜被俘押送到大宋都城汴京,被封为违命侯,授千牛卫将军,同年被继位的宋太宗赐为陇西公。公元978年,李煜去世,享年42岁,追谥太师、吴王,葬于洛阳北邙山。

李煜的政治才能,可圈可点,他在继位后,对南唐的政治、经济和军事都有动作,但整体效果并不明显。当时的大宋也是非常的强势,南唐显得无比的弱小,大宋觊觎南唐已久,南唐的灭亡是迟早的事,就算换一个人,也没有办法阻挡大宋的铁骑。

李煜是个伟大的艺术家,他对生活的敏锐和感受,全部流露在他的词里。李煜的喜怒哀乐都在其中。人生就是个经历的过程,李煜享受过快乐,也体验过悲哀。这就是他整个人生。李煜无法选择父母,但他的父亲李璟却选择了他,因此我们不能说他投错了胎。


史道驿站x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但是当皇帝却不是一把好料子,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屯兵汉阳,李煜非常恐惧,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并遣其弟郑王李从善朝贡,上表奏请罢除诏书不直呼姓名的礼遇,太祖同意,但扣留李从善。同年,有商人告密,宋军于荆南建造战舰千艘,请求派人秘密焚烧北宋战船,李煜惧怕惹祸,没有批复。时国家形势紧迫,李煜忧心似焚,每天与臣下设宴酣饮,忧愁悲歌不已,最终亡国,可悲可叹!


风生水起5725


提到南唐后主李煜,常常要感叹一声错投帝王家,倘若他不是帝王,而只是一个寻常人家便不必承担作为亡国之君的伤痛,不必操心国家兴荣。可是,反过来想,倘若他不是帝王,倘若他未曾经历大起大落,又如何写下千古绝唱并被传唱千年?

李煜成为亡国之君不是因为他更擅长诗词不擅政事,才导致南唐灭亡,南唐传到李煜手中时已经风雨飘摇,宋朝一家独大,势必一统。李煜也曾为了南唐的生存做过诸多努力,但是在绝对的强势面前,努力最后都成了枉然,南唐与宋对战,无异于以卵击石。

公元961年,李煜登基,公元975年,宋军进攻南唐,时隔一年多,攻破金陵,李煜被俘虏至京师,被宋太祖封为违命侯,从此国破家亡,一国之主沦为阶下之囚。公元978年,李煜死于京师,时年四十二岁。

李煜在政治的成绩也许一般,但是他的艺术成就极高,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其中又以词的成就最高。在南唐亡国前,李煜的词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风格绮丽柔靡,虽然技艺高超,但是李煜的作词巅峰是在南唐亡国后,词风与前期不同,多反映亡国之痛,哀婉凄凉,意境深远,令人闻之叹息,极富感染力。

李煜没有成就南唐,但是南唐成就了李煜,他出身南唐皇族,从小能接受最好的教育,在他还未被册封太子之前,有大把的时间和闲情研究诗词歌赋。成为皇帝后,由于他的身份,他所作的词便显得更有重量,他不是一个政绩斐然的帝王,但是绝对是历任帝王中写词写的最好的帝王。

南唐灭亡后,李煜从云端跌落,唯有经历过难言的伤痛,才能写出令人悲鸣的诗词,李煜在宋朝的京师寄人篱下,饱受折磨,身体和心灵都经历过痛彻的领悟。写下的词如同浴血而生的凤凰,词风经历了很大的蜕变。

“千古词帝”李煜在宋朝三年,一心思念故国,内心的凄苦无处可说,写下众多思念故国的词作,最后也因词而亡。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闲话茶馆


李煜确实算生不逢时,但不能说投错了胎。正因为他出生在帝王之家,经历了亡国之痛,才能写出那么精彩的诗句。

李煜生不逢时,登基时南唐已经风雨飘摇

南唐的缔造者李昪本是个孤儿,后来被吴国大将徐温所收养。徐温病死后,李昪设法取得了吴国的政权,自立为帝。

古人讲究“名正言顺”,李昪一不是徐温的亲生儿子,二是僭越称帝,并非正统。李昪深知取得帝位的艰难,为了服众,励精图治,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

民生方面,李昪以身作则,过着勤俭节约的生活。当时金陵已经升格为国都,但李昪仍以曾经的官府为皇宫,只加了鸱尾和栏槛等设施。

李昪采纳大臣宋齐丘的建议,减免赋税,减轻徭役,免除岁贡。因为这些措施,百姓都安心生产。

农业方面,李昪根据农田的肥瘠程度定税,肥的就多收一点,贫瘠的就少收一点。他还兴修水利,吸引流亡的百姓来南唐定居,并分给他们农田。

人才方面,李昪选贤举能,重视教育。他做官时,就曾经在府内设置迎宾亭,专门招待四方来的贤士。李昪设立太学和国庠,并且置农田给学生。

法律发明,李昪整顿吏制。当时泰州刺史褚仁贵贪赃枉法,滥用私刑,李昪将他处死。他重用有才能的官员和廉洁的官员。

外交方面,李昪与周边交好,不穷兵黩武。

正因为李昪的这些措施,南唐统治的地区逐渐成为当时的经济中心。

但李昪的继任者李璟却是彻头彻尾的昏君。李璟没有守业的本领,自毁根基倒是有一套。他先是四处挑起战争,导致百姓民不聊生,后重用奸臣冯延巳等人,从此政事日衰。

李璟穷兵黩武,四面树敌,周世宗三次征讨南唐,李璟只能割地称臣。

李煜登基后,颇有政绩,但南唐已经腐朽不堪,神仙也难救

南唐中主李璟自毁根基,坑了父亲李昪,也坑了自己儿子李煜。后主李煜上台后,曾经极力想挽救父亲留下的烂摊子。

李煜吸取奸臣冯延巳等人专权的教训,设置“澄心堂制度”。澄心堂的成员多为低级官员,此举有力的分散了相权,避免了出现冯延巳那样的权臣。

李璟在位时,腐败横行,冤死的百姓很多。李煜上台后,整顿吏制,亲自审理冤案,并且减轻刑罚。

李煜向祖父李昪学习,在东宫设立崇文馆招纳贤才,很多有才能的官员也得到他的重用。

李璟连年征战,导致南唐的经济下滑严重。李煜上台后为了恢复经济,取消屯田制,划归州县,使百姓能够安心生产。

在外交方面,当时南唐已经是宋朝的口中之物。但李煜依然没有放弃,他一方面继续向宋朝进贡,一方面设置了龙翔军,暗中备战。为了不让宋朝皇帝产生疑心,他用重金贿赂宋朝的重臣,让他们为南唐说些好话。

李煜可谓生不逢时,在登基时面临着败家父亲留下的烂摊子。但他一改王子时期的懦弱形象,励精图治试图挽救风雨飘摇的南唐帝国。但此时已经积重难返,神仙也挽救不了南唐,何况是李煜一个凡人。如果把李煜和李璟换一下位置,他未尝不能成为明君。但历史没有如果,李煜在遭受亡国之痛后,只能用诗词发泄自己的愤懑之情。李煜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也是一个优秀的诗人。苦难成就了他,因此他不是投错了胎。


风雪赫连城


李煜是典型的“国家不幸,诗家幸”。

李煜之所以成为李煜和他的成长环境分不开的,与其说是投错胎了,不去说是找错老师了。如果李煜的老师在李煜小时候一直灌输治理好国家是多么伟大的事,再把三皇五帝,秦皇汉祖的事迹说的天花乱坠,李煜岂不是就会治国方面多下功夫了,还会有“千古词帝 ”一说吗?

铁定是李煜的老师喜欢炫弄文采,不停灌输诗词文学,把李煜带歪了。

如果李煜出生在佃户之家,也许终生只是为明日裹腹忧愁的落魄先生吧。


小草撼风


南唐后主李煜,众所周知,工书善画,通音晓律,尤能诗善词。被称为千古词帝。

李煜继位前,李璟因连绵战争南唐国势衰弱而称臣于宋,献供纳税。李煜即位只能采取消极守业的政策。李煜爱民如子,免除徭役,与民生息。与宋施行屈尊自保与被迫自卫应策。能使摇摇欲坠的南唐再续15年,治国才能也有可圈可点之处。

历史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风雨飘摇的南唐注定被宋朝推翻,即使是明主也是回天乏术。与其说李煜投错胎了,即不是李璟之子,不用称帝,还不如说李煜生不逢时,假如生于非皇朝的末年,李煜的治国理念当有用武之地。


在水一方88367096321


在我看来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李煜的琴棋书画,诗词歌赋,都是建立在他的绝对皇权,也就是说只有好的家庭背景才可以供他挥霍。

而我们来看。

他出生在帝王之家。

这绝对是他的幸运。他出生在这里之后,才有了他与小周后和大周后的爱情故事。

更是在帝王之家,我们才见识到了那个文采飞扬激扬文字的唐后主李煜。

可以想象的是他有多么幸运吧,普通人一生难以得到东西,在他手里却是非常轻松便可以得到!

他首先是得到了先天的教育环境!没有父亲李景给他创造的这个条件,他拿什么来写出文章?潇洒飘逸?

没有生在帝王家他拿什么征服,大周后与小周后的心?

生在帝王家是他颇天的幸运。

而一旦他生在其他人家。

如果是如果是普通老百姓家,他不会拥有最优质的教育服务。更不会拥有美丽的爱情故事。

他只会牢牢碌碌,平平凡凡的过着生活。

甚至他要去服兵役,去打仗,过着照顾宝西的生活。

那么再往好的说,他到了贵族的家庭。

他要面对的同样是战争!要知道在那个时代只有战争才是最普遍的现象。

也许今天他要在皇帝陛下的带领下,与北方的后周进行战斗。也许明天他要披甲上阵与南方的吴越发生战斗。

总之频繁的战争是最基本的主旋律!

总的来说在我看来李煜是没有责任心的。

如果他拥有足够的责任心,那么在他治理下的国家,是绝对可以供他挥霍的。

要知道当时的南方国力是非常不错的。

是他的散漫造就了这一切,唱出了那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他是应该庆幸自己生在帝王家的,但他同样要自责反思的。把偌大的基业败坏如斯。

他有什么理由怨恨自己的出生,实在想不明白?


历史小公子


李煜也算是投错了胎,非要生在帝王家。他作为一个词人,一个艺术家该有多好。

从未了解过民生疾苦、政局变化的李煜,懵懂地接过南唐憔悴的山河,懦弱的他只能想到逃避。于是风雨飘摇之际,他躲了起来,躲在只属于他的词界,拥着虚幻的快乐,任外面刀光剑影,烽火狼烟。“几曾识干戈”,不是不曾,只是不想。


因而他确做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昏君”,日日听歌赏舞,吟诗作画,写下了大量旖旎轻浮的诗句,记录着做为帝王的奢靡生活。

写这些词的李煜,在龙袍之下不过是个任性的孩子,喜欢就拍手叫好,不喜欢就一溜烟逃开。你见他的样子难免有气,却真真恨不起来,又有谁忍心责怪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呢?

既然也算文人,就有一种本能的冲动;碰到痛苦,就想把它统统变成文字,尽数倾到出来。但是,作为亡国之君,恰是这种冲动最为致命。


宋太宗赵光义自然听不得这样的声音。他派南唐旧臣徐铉前去“探望”李煜。这时候李煜早被软禁,不被允许与任何人相见,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旧臣,他却一点都没有意外和怀疑,拉着对方的手大放悲声,该说的,不该说的,都倒了出来,像个孩子一样哭诉着。毫无防范,也没有保留。

这时,我们可以转过头看看另一位后主,陈叔宝。陈叔宝亡国后也写诗,写一些歌功颂德的东西:“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太平无以报,愿上东封书。”,他整日酗酒,喝得烂醉如泥,还主动向隋文帝讨要官爵,因而隋文帝说:“陈叔宝全无心肝”。


我们很难再考证陈叔宝是否真的全心肝,我们只知道,他活了下来,而李煜却死了。


峰回路转说历史


居然说别人南唐国主投错胎?多少人羡慕他们啊。

未必你以为,他能写出华丽的辞藻,跟他所受的教育无关,是天生的?还是跟他的经历无关?

他如果生在农村,可能因为难产而死,可能七八岁就夭折了,可能十三四岁就上战场被杀了,可能死于徭役、可能死于屠城,可能一辈子见不到什么书,自然也不可能写诗了。

如果生在富户,做一个纨绔子弟,那自然是能写诗了,但是,能写出现在传世的作品?估计是不可能的。

诗人写诗,虽然天马行空,想象力丰富,但是,终究是与自己的经历阅历息息相关的,没有经历亡国之恨,断然写不出那些名作的,你可以研究一下他前期和后期作品,差别很大的,包括纳兰词,妻子去世前后,差别也很大,还有苏轼,贬官前后,南宋北宋诗词的对比,都非常明显。

李煜虽然不是皇帝,称为南唐国主,但跟皇帝没区别了,这样的身份,历史上也只有一千人作用,比他幸运的有多少?

至于说,“做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这种话就不要当真了,只是对他命运一声感叹罢了,


南朝居士


对,南唐后主李煜确实是投错胎了。因为,对于他的正职当皇帝来说,他是笑话;而对于他的副职当词人来说,他是神话。


李煜(937—978)是南唐最后一个皇帝,这家伙本无意于当皇帝,只想做个逍遥王公,过着吟诗作赋、泡妞赏花的神仙日子。可是,他前面几个文治武功都很厉害的哥哥都不幸早死,皇位硬是落到他头上,所以这李煜被赶鸭子上架,不情不愿的当了皇帝。

可能是才华都用在文学艺术上了,所以李煜当皇帝是非常低能的,他甚至无知到杀了南唐有名的将领林仁肇。这也导致他仅仅当了十五年皇帝,北宋的铁骑就奔袭而来。最终,李煜偏安一隅的美梦被打破,他被俘虏成为囚徒,公元975年,南唐被北宋所灭。


李煜当皇帝不行,但却给后世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词句,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等等,其才情宛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后世评价他的词为“超逸绝伦,虚灵在骨”。其用深沉的情感和自然的语言感染着无数的人。

这位方向跑偏投错了胎的皇帝,不仅文学成就突出,而且他在书画领域也有着非凡的造诣。李煜的书法主要擅长行书,他独创“金错刀”笔法,特点是以颤笔行文,线条遒劲有力,如同寒霜松竹。而李煜的画主要以竹最为著名,独创“铁钩锁”画法,特点是全部用勾勒完成,从竹根到顶梢都很小。此外,他还擅长画林石和飞鸟。

综上所述,尽管李煜一生在文学艺术上拥有非凡的造诣,但他没有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当皇帝,最终导致国破家亡,所以后世有人评论说南唐后主李煜投错了胎,我认为这个说法是对的。


(李煜书法)

本文参考文献:《中国通史》、《李煜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