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刘备为何偏偏死在白帝城?

D丶Lei


事情要从当年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说起。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严刑峻法,苛待万民。北连长城以拒匈奴,收锋镝、建宫阙、修陵墓,耗费民力无数,按天道合应二世而亡。

上界欲降下到人间两个异物,以顺天道,分裂大秦。一为赤蛇,一为白蛇。覆灭大秦后,将天下一分为二,皆为帝王,一为赤帝,一为白帝。

赤蛇得到消息比较早,知道自己要下凡享受人间帝王尊贵,非常高兴,但他听说白蛇也要下界,心中很不开心,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天无二主,人间怎能两帝并立?

于是,赤蛇就假意请白蛇吃酒,在酒席上将白蛇灌醉,扶入后室,自己却抢先下界去了。

赤蛇降生人间,就是汉高祖刘邦,乃是“赤帝子”。


等到白蛇醒来,已是迟了三纪,一纪为十二年,三纪就是三十六年。白蛇再匆匆赶去下凡,人间已经过去了三十六年。

刘邦啸众起义,众人推举为首领,立誓推翻暴秦。大家跟从刘邦出发,在芒砀山小路遇到了刚刚下界的大白蛇。

众人惊退,而赤帝子刘邦则奋勇向前,挥起宝剑,斩杀了白蛇。

白蛇临死蜷曲成一个“王字”,一缕魂魄重归上界,就此与刘邦结下数百年的仇怨。

秦朝覆灭,楚霸王乌江自刎,刘邦就夺取了天下,建立了汉朝。

白蛇为复芒砀山一剑之仇,托生下界,来毁坏汉室江山。到人间托生到王姓豪门,是为王莽。

王莽篡汉自立,建立新朝,但汉室气数未尽,光武帝刘秀横空出世,雄才大略,力挽狂澜,拯救了大汉江山。


白蛇报仇不成,耿耿于怀,发誓要将汉室刘家天下终结在自己手中。

汉末衰微,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汉室江山风雨飘摇,献帝大权旁落,为权臣所制。

曹丕继魏王后,逼汉献帝禅位,建立了大魏。但汉朝衰落的气运仍然苦苦挣扎,中山靖王之后刘备又在西南一隅强撑着刘家的基业。

彝陵一战,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刘备全军溃败,残兵败将退入白帝城,恰恰落入白蛇久候的陷阱。


刘备兴复汉室之志未成,身死白帝城,汉室刘姓一脉的帝气就此终结。

有人说,还有刘禅,还有刘禅!

赵云窃笑:是吗?知道在长坂坡我为什么那么玩命不?以为甘夫人是自己投进了枯井?知道截江夺阿斗我为何那么着急不?


馋嘴肥猫铲史官


刘备不是不愿回成都,而是不能回成都,他只能待在白帝城。

刘备借为关羽报仇的名义,不顾朝中大臣的劝谏发兵东吴,其实出兵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真的为关羽报仇,毕竟当初桃园三结义;二是夺回荆州,重建蜀汉门户。本来东吴看刘备来势汹汹,打算求和的,但是刘备不同意。不过蜀军前期还是势如破竹,节节胜利,东吴于是换成陆逊前去迎战。后面我们都知道了,陆逊一把火烧了数万蜀军,如果不是赵云前来接应,估计刘备也难以逃脱。



刘备逃到白帝城,直到死时都没有再离开过,原因有二:



一是刘备的个人原因。刘备新兵败,加上关羽、张飞皆因东吴而死,自己却不能为他们报仇,当初三兄弟只剩他一人,心中郁结成病,加上年事已高,已经不太适合长途行走了。

二是蜀汉国情原因。本来荆州是蜀汉门户,抵御东吴的侵袭,但是荆州一失,白帝城(永安)就成了对抗东吴的第一线,成了新的蜀汉门户。当时蜀汉兵败,军心不稳,需要有人站在第一线稳定蜀汉的士气。刘备作为蜀汉的皇帝,而且本身又在白帝城,当然是最好的人选。



直到刘备临死时托孤诸葛亮,《三国志》中记载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只是不知道是真心还是假意。


历史伶俜者


关于刘备为何会死在白帝城,这就不得不提在这之前发生的夷陵之战。

在221年夏天,也就是当年七月的时候,距离刘备登基称帝仅仅过了三个月,不过当时刘备已经60岁了,这在古时已经算是高龄了。就在这个时候刘备提出了出兵讨伐吴国,但是手下的大臣都极力劝阻,但刘备并没有采纳他们的建议,仍然一意孤行。在第二年,也就是222年的2月份,刘备率领主力部队入驻夷道琥亭,与吴军对峙在夷陵。双方僵持到6月份,蜀国的部队当时已经疲惫不堪,吴军趁机用火攻的方式打败蜀国军队。刘备则带人撤退至马鞍山,结果吴军继续进攻,蜀国惨败,损失兵力达数万人。最后刘备逃到白帝城。

刘备死在白帝城三点原因。

第一点,思想发生转变。在刘备败逃至白帝城后,首先就把鱼腹县的名字改了,改成“永安”,还把他的临时行宫改命为永安宫。永安意为,永久安定,从这里不难看出,当时刘备已经是高龄,知道自己没有办法改变现状了,只想安定的过完剩余的时间。

第二点,思念妻室,加速了生命的进程。这里说的怀念妻室,主要是指早早去世的甘夫人。这个从章武二年,也就是222年刘备的一道诏令不难看出,这个诏令大意是说,追谥甘夫人为皇思夫人。对于已故妻子的怀念,刘备也已把功名抛在脑后。

第三点,身体原因。虽然史书没有明确的记载刘备是在什么时候生病的,但是不难推断出大概是章武二年冬天或者章武三年年初,刘备已经患有痢疾,然后因为痢疾引起了并发症。刘备对于自己身体的变化,肯定是有感觉的。刘备便在自己所剩不多的人生路中,开始有条不紊的安排着自己的后事。

以上就是刘备为何会死在白帝城的原因。如果有喜欢的小伙伴,感谢大家点赞、关注、评论。


小毅说历史


蜀汉章武二年(公元222),刘备为报东吴袭取荆州,杀害关羽之仇,兴兵攻吴,被东吴书生大都督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大破蜀军于湖北彝陵。刘备败退白帝城,抑郁成病。

为什么刘备至死不离白帝城呢?有以下原因:

1.白帝城所在的奉节县,古称夔州,是位于长江三峡的咽喉,也是外界进入四川的南大门,古代出入四川只有两种方式,或者乘船走三峡出䕫门,或者走栈道出剑门,请看下面四川两道大门的图片:

(北大门剑门关图片)


(三峡入川之夔门)

刘备驻节地白帝城离奉节县距离是目光可及,白帝城和奉节扼死了入川要道,也是四川最后唯一屏障,刘备作为一国之君和伐吴统帅,断断不敢再退,再退就是溃退,军队被追杀不说,虁门屏障将失去而重演关羽溃退之悲剧。

2.在刘备驻节白帝城期间,三月,黄元起兵攻打临卭(成都市卭崃市)政府军与反政府军在川西平原打成一团,虽被部下绑架献俘,但是,川西南的石棉一带也是局面不稳。刘备智囊团评估、推演了回成都与否的结果后,决定不回成都,以免牵一发而动全局。


3.白帝城与成都的距离至少有500公里,舟车劳顿,沿途扰民,隐患丛生,万一变生肘腋,已经病重的刘备无法镇压局势。

4.最重要的一点一一托孤。

这时候刘备唯一可托身后大事的只有忠心不贰的诸葛丞相。当时的记载是只有诸葛丞相一人奉诏而至,刘禅尚在成都,估计诸葛丞相也是秘密入白帝城,在病床边与刘备进行了后事的托付。

这就是刘备至死都不离开白帝城的原因初探。如有不同看法,请留言交流。


良人执戟2


1,60万大军兵败退守白帝城,白帝城乃蜀国门户险关,坚守阵脚不乱防曹魏趁势而来,留下战略纵深,给国内战备时间,此也为效仿项羽背水一战,一箭三雕

2,蜀国内乱,再走恐乱军阻击,兵无斗志,前后夹击,到时候进退两难。按兵不动稳定局势,给国内平定内乱留下时间

3,刘备已经心灰意冷,了无生机,自知大限将到,皇位交接迫在眉睫

4,无颜面对朝臣和川中父老,心力交瘁,发诏催诸葛亮临危授命

5,历经四个多月,诸葛亮到白帝城托孤,相当12道金牌招岳飞之典故。推诿不来则有反意,刘备回兵杀之;来,刘备放心一半,再做试探,可托重任

6,刘备乃三国枭雄,厚黑之辈,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实则被调离大本营,此时军权在刘备之手,托孤之时孔明如有取而代之之意必然斧钺加身,此引蛇出洞之计

7,诸葛亮誓保后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闻言心下大定,托孤一语成谶撒手人寰,身死道消诸葛亮以相父之名统辖西蜀乾刚独断,刘禅傀儡而已,最后政亡人息

刘备退守白帝城,白帝城实杀局也。一步五计,杀机四伏,西蜀政局平安着陆,大耳贼名不虚传。曹操青梅煮酒言犹在耳:天下英雄惟刘使君与操尔。奸雄西归,大江东去,天下尽归司马。蓝盾驾校郑教练读史置评:人算不如天算



郑之刚教练


桃园三结义,虽然是《三国演义》虚构的,但是刘备关羽张飞情若兄弟,却是真实的。关羽败走麦城被杀后,刘备张飞真心难过,也想为关羽报仇。张飞因报仇心切,反遭部下杀害。刘备兴兵伐吴,却被陆逊火烧连营,刘备败走到白帝城。

就在白帝城,刘备召来诸葛亮,对他嘱托了身后事。刘备为何选择白帝城托孤,而不是回到成都。

刘备举蜀汉全国兵力伐吴,一则为关羽报仇,二则是为了再次夺取荆州。蜀军势如破竹,东吴无人可抵挡刘备,孙权只能再次启用了陆逊。刘备带领大军到了夷陵安营扎寨,陆逊抓住机会,放了一把火,烧的刘备一蹶不振,烧的蜀汉许久没有缓过来。

夷陵惨败后,刘备就一直待在白帝城,没有再回成都。刘备是在夷陵惨败一年后,才病逝的,这一年的时间,刘备怎么就不回成都,是无颜面对蜀汉父老么。刘备一直待在白帝城,也是为了蜀汉着想。刘备兵败夷陵后,东吴并没有停止攻击蜀汉的步伐,刘备待在白帝城,就是想守住蜀汉的入口,抵御东吴入侵。

荆州还在刘备手里时,白帝城不是边防一线,但是荆州一丢,白帝城的战略地位就提升了。刘备选择一直待在白帝城,就是为了构建白帝城的防御体系,防止东吴攻入蜀汉腹地,给蜀汉带来更大的危险。

刘备最终也是在白帝城托孤,是召诸葛亮和刘禅从成都来的白帝城。军权还在刘备手里,诸葛亮若有异心,便是有来无回。

己家看法,欢迎关注“宁静影像故事”,留言讨论。


宁静影像故事


当一个领导者失去理智自我彭胀的时候,就是这个团队最危险的时候。关羽的败亡,张飞的被杀,以极自以为具备了充分的实力,才使得刘备失去了理智,战略上犯了大错,才有了败亡白帝城的结果。


品位生活


火烧赤壁,火烧联营。东吴一把火干翻了两家人。只可惜算有遗策,到底还是没能一局定输赢。不然天下两份之时也无白帝之托。


落花风舞


主要原因是蜀国,本来就是外来政权,如果是四川政权,蜀国有强大后方,可能还能多蹦跶几年


满是纯


说个不一样的角度,仅供题主思考吧,个人有自己的解释,但那不适合作为问答的答案。

首先刘备所谓的夷陵大败,是败,但并非是大败,损失的人马并不算很多,对蜀汉没有伤筋动骨的影响,所以有罪论纯属胡说八道。

其次刘备的心性,韧性,放在整个历史长河中,都是数一数二的,刚打赢了曹操,即便输给东吴,也没什么可羞愧,郁郁而终的。

说刘备是被气死之类的,更是胡说八道。

第三,刘备从夷陵之败后,到逝世中间间隔了整整一年,这时间上的间隔是很吊诡的。

第四,刘备虽说是死在白帝城,但到现在为止刘备墓依旧没找到。武侯祠里埋的是衣冠冢,而且以古代的防腐手段,刘备如果真死在了白帝城,是没法不烂的运回成都。

第五,也是最后一点。作为刘备最信任,也是最亲近的人物之一,陈到在刘备死后浮上了台面,带领白毦军一生驻守白帝城(后改名永安)。

历史的每一个线索都不会是随机的事件,更何况有无数的线索交叉串联。要得出历史真相,就必须自己思考,找出一条合乎逻辑的线索。

还是那句话,尽信书不如无书,当题主有这样的疑惑时,就需要自行挖掘。我提供的只是一个线索,或者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