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島海戰:美日情報機構的較量

1942 年 6 月爆發的中途島大海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太平洋戰場一次決定性戰役, 堪稱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美國因其在這場海戰中所取得的勝利, 一舉扭轉了珍珠港事件後在太平洋戰區的被動局面, 並進而轉入反攻; 而日本則被迫轉入防禦, “從此以後, 日本每況愈下, 直到最後投降”。不可否認的是: 情報, 在這場海戰中扮演了非同尋常的角色。

在中途島海戰中, 情報因素貫穿戰局的始終。戰爭爆發前, 情報極大地影響了美日雙方的戰略預判;戰爭進行過程中, 雙方的情報對抗不斷影響著戰局的進一步發展; 戰爭結束後, 美、日兩國在情報保密意識方面也有差距。

中途島海戰示意圖

1 戰前準備階段

美—— 破譯日軍密電, 掌握戰場主動權; 日—— 過於麻痺大意, 錯失戰場主動權。

首先, 從情報機構的角度來看, 美軍情報機構較之日軍情報機構效率更高, 也更完善。早在 1924 年,美國海軍就建立了由 L · F ·薩福德海軍上尉任主任的無線電偵察機構, 從建立伊始就將日本海軍作為主要偵察對象。 1937 年, 美國海軍首先在太平洋地區建立了無線電測向站, 及時準確地掌握了日本海軍艦船活動的海域和航線。當時, 美國海軍的無線電偵察單位在總部設有作戰部通信處 G 科( OP — 20 —G ), 專門從事對日無線電通信偵察。他們還在夏威夷第 14 海區設立無線電偵察分隊, 通過對日本海軍無線電通信的偵察截收、密報破譯和測向定位, 獲取了日本海軍在太平洋上的兵力部署、戰備訓練等重要情報。

而日軍的情報機構則相對簡陋, 情報工作人員嚴重不足, 同時, 部門之間的官僚競爭等都極大地影響了日軍情報部門的工作效率。其次, 從密電破譯的角度來看, 美國海軍在戰前就開始破譯日軍的 JN25B 密碼, 此舉對後來美軍順利奪取中途島海戰中的主動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於 JN25B 密碼在日本海軍的無線電通信中使用最廣, 約佔其密碼電報通信總量的一半, 因此, 美軍情報機構對該型密碼的破譯工作極為重視,最終通過從沉沒的日本“伊— 124 ”號潛艇上打撈出的密碼本, 促進了對該密碼的攻關進程。

美軍艦載機

此後, 羅徹福特中校領導的第 14 海區無線電偵察小隊在海戰前即破譯出日軍準備進攻的代號為“ AF ”的目標正是中途島, 並完全掌握了日軍的作戰目的、艦隊編成、攻擊時間等重要情報。與此相反, 日軍戰前的情報工作相當糟糕, 具體體現在:

( 1 ) 日軍對密本保密工作的重視程度遠不及美軍。日海軍對“伊— 124 ”號潛艇未按期返航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誤以為該潛艇只是發生了機械事故。而實際上美軍已從這艘失事的潛艇上獲得了日軍正在使用的密本, 但日軍對此毫無察覺。

( 2 )日軍推遲更換密本的決定對於自己本已極為脆弱的保密措施而言更是雪上加霜。日軍在無線電通信中把原定於當年 4 月 1 日更換的新密本推遲了整整一個月才投入使用。但正是由於這一個月的時間, 美國海軍無線電破譯部門有充裕的時間對 JN25B 密碼進行了系統的分析研究, 破譯出了其中絕大部分密電內容。

( 3 ) 日軍的保密意識淡化。日軍在珊瑚海海戰之後, 樂觀地認為憑藉自己的“機動部隊”完全能夠把“美國佬打的落花流水”, “結果,( 日軍的) 保密措施放鬆了, 軍官們在酒樓和茶館裡也公開談論中途島行動”。

美-尼米茲海軍上將

最後, 從情報欺騙的角度來看, 戰前美軍針對日軍實施的情報欺騙十分成功。在確定日軍將進攻中途島後, 尼米茲命令哈爾西率領的第 16 特混艦隊在 5月中旬離開所羅門群島並迅速返回珍珠港。同時密令哈爾西故意把自己曝露給前往瑙魯島和大洋島的日本海軍進攻艦隊所派出的巡邏機。在偵察到美軍兩艘航母在此海域出現之後, 日軍取消了進攻計劃。

但 4天后, 哈爾西卻率領艦隊主力秘密前往珍珠港, 卻給日軍造成一種美軍仍在西南太平洋海域保持軍事存在的假象。而後尼米茲安排停靠在埃法特島的“坦吉爾號”供應艦和在澳大利亞水域的“鹽湖城號”巡洋艦發出無線電信號, 佯裝航空母艦仍在出動飛機, 使日軍進一步確信哈爾西的艦隊仍滯留在西南太平洋海域, 從而徹底相信美軍的確沒有發現日軍攻佔中途島的作戰意圖。

美軍巧妙地利用無線電通信對日軍進行情報欺騙, 使日軍對於自己突襲中途島計劃的保密性始終深信不疑, 並終使日軍由突襲的實施方變成了突襲的遭受方, 在中途島海戰中大敗而歸。

2 戰爭實施階段

美—— 重視戰場實時情報, 指揮員決策果斷;日—— 忽視戰場空中偵察, 指揮員決策失誤。

儘管美軍在中途島海戰之前已獲得了有關日軍作戰計劃、兵力部署的內幕情報, 但在戰爭實施過程中美軍仍然十分重視戰場情報偵察。( 1 )弗萊徹少將力圖通過從中途島起飛的“卡塔利娜式”巡邏機所開展的偵察行動來了解日軍最新的兵力部署情況。( 2 )美軍利用艦載偵察機及中途島上的雷達不斷對日軍艦隊的具體方位展開搜索。( 3 )美軍情報機構不間斷地截獲敵艦間進行的無線電通信, 並將情報及時傳遞給各艦指揮員。事實證明, 美軍獲取的戰場實時情報, 幫助指揮員及時抓住了有利戰機, 果斷下定了作戰決心。

反觀日軍的表現, 艦隊指揮官對戰場偵察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及對手。導致日軍陷入這種情報困境的原因有: ( 1 )日軍偵察機數量不足。( 2 )日軍開展的戰術偵察效率低下。( 3 )日軍的偵察技術與美軍相比較為落後, 特別是在對雷達的使用上遠遠落後於美軍。

美軍艦載機升空

3 戰爭結束後的保密

美—— 重視公開渠道情報保密; 日—— 忽視公開渠道透露的情報。

情報保密是由情報本身的特性所決定的, 中途島海戰後, 美軍實施了嚴格的新聞管制, 千方百計地保護自己的情報來源; 而日本則未對此給予足夠重視, 繼續忽視各種可能通過公開渠道於不經意間透露出的情報。

中途島海戰後, 一名美國記者在報紙上公開了“海軍事先知道日本將要發動進攻的計劃”這一具有爆炸性效果的新聞。這條新聞頓時引起了美、英無線電偵察部門的極大恐慌, 一旦日方發現美軍能夠破譯其密碼, 日方會將無線電通信中的密碼全部換掉,甚至還極有可能威脅到英國“超級密碼”的安全。羅斯福總統和幕僚們經過認真研究, 認為對於此事最好的辦法莫過於假裝糊塗, 以期淡化人們對它的注意。

由於美國人對此採取了一種極為得當的態度, 因而達到了預期的效果。而日軍對於這一明顯的公開來源情報竟然毫無察覺, 並未引起足夠的重視。

4 中途島海戰情報戰的啟示

戰爭中的情報偵察技術因素將越來越重要

中途島海戰中, 美國獲取日本作戰計劃的手段是在當時較為先進的無線電偵破技術; 而日軍無論在飛機質量、飛行員素質、後勤人員訓練、兵種協同作戰能力、後勤保障水平還是在航母數量上, 相對當時的美軍都佔有相當的優勢, 但日軍最終卻戰敗了,不能不說是當時美國所掌握的先進情報偵察技術及高超造船水平為美軍的“險中求勝”添加了兩枚重重的砝碼。因此, 在戰場雙向透明的現代戰場環境下,情報的時效性尤為重要。而要實現情報的實時甄別、傳輸、研判與應用, 就離不開先進的情報偵察技術。誰更好地掌握了先進的情報偵察技術, 就更有可能在戰場上立於不敗之地。

指揮官運用情報的能力將直接影響戰爭結果

“正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情報史中經常指出的那樣, 精確的戰役前情報用處不大, 除非情報接收者能乾脆果斷, 用之以方”。中途島海戰中的獲勝者—— — 斯普魯恩斯回憶說: “中途島海戰的勝利, 其主要原因首先在於得到了第一流的情報, 其次應歸功於尼米茲司令的正確判斷和處置。”而日軍總指揮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在制定作戰計劃時就不注重瞭解有關美軍的情報, 憑“鏡像思維”一廂情願地認為美軍會按照他的想法做出反應, 從而在制定戰略計劃時就出現了分散兵力的致命弱點。

此外, 山本在海戰中也不注重對戰場情報的蒐集與運用, 導致南雲忠一在錯誤情報的指引下發起了進攻。因此, 指揮官靈活、正確地運用情報的能力在戰爭中往往比情報獲取本身顯得更為重要。

及時掌握實時戰場情報方能掌握主動權

在未來戰爭中, 由於作戰雙方實施欺騙、偽裝、佯動的手段將更趨多樣化, 加之電子對抗所帶來的真假信號將充斥整個戰場, 戰場情報也將呈現出更為紛繁複雜的新局面, 由此而產生的情報爭奪戰必將空前激烈。能否及時、準確、連貫地掌握實時戰場情報, 實現情報蒐集、傳輸、分析、研判的實時化, 對掌握戰爭主動權, 形成有利作戰態勢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因此, 在未來的戰爭中應當努力建立多層次、全方位的情報獲取網絡, 將偵察衛星、空中預警機、地面偵察系統和水面艦船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及時掌握戰場的動態, 掌握敵人的意圖, 達到乘敵之虛, 戰而勝之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