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lda Swinton——“神”是怎樣養成的

在豆瓣自詡標記1800多部電影的我,感覺對電影也是有一點小小的發言權的,但之前一直沒動筆的原因就是自己太懶了(初次涉水寫的不好別打我)。

這一次,我想寫的第一位影人就是Tilda Swinton,她作為一名演員,在我心裡一直是特別的存在。

她非常喜歡演實驗性很強的角色,著重毀掉自己“女神”人設一百年,無論是少女還是少婦還是老婦、甚至跨性別出演角色,她都可以做到遊刃有餘,而她的感情經歷更是受到了眾人的矚目,充滿了戲劇色彩;直到後來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查閱了很多關於Tilda的資料以後才瞭解到,她為何是這樣的一個特別的人了。


要說一個人的氣質為何物?

你看到她就知道什麼是氣質了。

要說美麗為何物?

看到她你就知道什麼是美麗了。

所有可以在男性或者女性身上美好的形容詞都可以用在她身上,

魅惑、美麗、英俊、深邃、智慧、睿智等等等等

在她身上你甚至發現性別竟然有些多餘,和這些相對應的是,她在現實世界中的身份就像那些形容詞一樣多變。


你可以說她是演員、製片人、詩人、作家、教授、藝術家、模特、女權主義者等等等,這些正和她本身的氣質相符,你找不到很好的形容詞來形容她。

當你看她的碧玉般眼睛的時候,彷彿永遠看不到她內心深處在想什麼,但卻又會有一種周身包圍著靜謐的感覺。

在很久以前我曾經畫過一幅關於她的油畫,當時之所以想畫,就是覺得我在看到這張照片的一瞬間被她的眼神所吸引了。


當然,那個時候畫技不精,輕拍。。

蒂爾達·斯文頓生於英國鄧弗姆林的一個蘇格蘭貴族家庭,父親出生於蘇格蘭貝里克郡,是女王白金漢宮衛隊的少將約翰·斯文頓爵士。她家族的歷史比現如今英國溫莎皇室還要早一百年,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紀。她並不在乎自己是不是“貴族”的身份,小的時候曾經說過,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外星人,雖然沒有成為外星人,但是這些古靈精怪思想奇異的想法卻一直印刻在她的身上。

對於世界的探索,還體現在她所學學科的專業上,她曾就讀於劍橋大學新學堂社會與政治科學系,我一直認為只要涉及到了社會學與政治哲學類專業,是需要豐富的知識層面的,而這些也非常考驗一個人的學習和總結能力,除此之外Tilda在唸劍橋大學時還加入英國共產黨,我覺得她本身是非常理想化的,似乎是本身教育經歷對她的影響,我個人認為探索人生的偶發性成了她人生一直追求的事兒。

而體會不同的人生當然是有竅門的,那就是當一個演員。

事實上,因為蒂爾達斯文頓的形象與氣質太過與獨特,別說是不同類型的角色了,就是在男性和女性之間也可以遊刃有餘的駕馭。


截圖來自其主演電影《奧蘭多》,改編自英國作家佛吉尼亞·伍爾芙同名小說,此片在1992年上映。

Tilda在影片中扮演一個因被女王賜予不朽青春的少年奧蘭多,卻又在長生不老的設定下獲得了轉換性別的能力,她將不同時期不同性別的主人公刻畫的遊刃有餘,既可以是不經世事的天真少年,也可以是風情萬種的少婦,更可以是經歷了戰爭之活到現在的新人類,影片橫跨400年,以七個章節來講述故事,每段故事都是一段人生經歷。

這部電影倒很像她本人的“傳記影片”,奧蘭多在時間和性別之間來回穿梭的經歷恰恰很像Tilda本人的現實經歷,這部電影可以說是演員和劇本相互成全的最佳範例。

回看Tilda演過的角色。

可以是《布達佩斯大飯店》裡面老態龍鍾的老婦人。


也可以是《地獄神探康斯坦丁》中墮入邪惡的大天使加百列

既可以是《唯愛永生》中活了幾百年的吸血鬼夏娃

既可以是《陰風陣陣》裡面的邪惡芭蕾舞學校校長

也可以是《奇異博士》裡面讓人分不清性別充滿智慧的古一法師

既可以是《納尼亞傳奇》裡面的反派冰雪女王

也可以是《凱文怎麼了》裡面對生活的現實搞得幾近崩潰的中年媽媽

她出演角色反差的太大了,以至於當你在熒幕上看到她的時候,在看到演職員標的時候才發現這個角色是她演的。

之前豆瓣上面的一個關於“演員去自我化”的話題裡面,Tilda當之無愧的獲得了眾人的一致認可。


2008年Tilda憑藉在《邁克爾·克萊頓》的精彩表演,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配獎

多次在各大電影節以及重要電影獎項上獲獎,已經是對她演技的最好證明,她就是演什麼像什麼的代名詞,而這些也是她毀掉自己“女神”標籤的方式。

除了演員的身份,她還曾經擔任電影製片人。

在電影《玉子》中,不但出演角色,還是此部電影的製片人。

在涉獵電影的同時,她還是一位行為藝術家。

事實上,我個人認為演員本身的職業行為就很像行為藝術,你需要用自己的表演語言呈現出影視作品來使人產生共鳴,只不過演員在做這件工作是具有時差性的,而行為藝術家是既時性的,二者並不衝突,但是很多人之所以不太會這樣做的原因就是可能不會因為一件事情自己想做,但是本身產證的商業價值很低而去做,這也是我非常喜歡她的原因之一。

1995年Tilda Swinton在倫敦蛇形畫廊做了人生第一次行為藝術表演。

作品被命名為《THE MABYE》,她自己躺在玻璃箱子裡面,讓自己成整個裝置藝術的一部分。在表演的時候,玻璃箱子是可以移動的,你可以在畫廊任何一個你可能沒有預料到的角落看見她,這次表演持續了一週的時間。

試想一下,當你在看畫展的時候,突然發現一個大活人出現在一個玻璃箱子裡面是什麼反應?


隨後的第二年和2013年,Tilda分別出在出現在的羅馬博物和紐約MOMA美術館重新表演了《THE MABYE》。

在2014年的時候,她再次攜手知名策展人Olivier Saillard,於巴黎時裝博物館舉行了一場45分鐘的行為表演——《Cloakroom》。在這次表演中,Tilda被要求運用現場觀眾所借給她的衣服在臺上進行默劇表演。

“因為無法預料到會發生什麼,所以這對於表演來說是最棒的事情。”在之後的採訪裡面她回答到,這也符合她本人的性格,在一瞬間與人交流所出現的偶發性是非常迷人的。


這種既時性的表演在我看來特別考驗人的應變能力,而這些對她來說也僅僅是人生的不同體驗而已。

Tilda Swinton身高179cm,四肢修長,比例極好,再加上她生來的模樣,雌雄莫辨,是一個行走的衣服架子,也因此深受大牌喜愛。


2013成為香奈兒品牌代言人

2014作為意大利頂級手工珠寶品牌寶曼蘭朵形象大使的Tilda Swinton

俄版2016《INTERVIEW》 雜誌封面

我有覺得她很神奇的一點就是,無論做什麼,做了什麼樣的工作,她都是遊刃有餘讓人看不出來半點不自信與迷惘,說實話glow這個人挺慕強的,特別是對於到了她這樣的人,我本身有種謎之崇拜。

在我看來,她真的做到了“像一個外星人”一樣生活,淡然處之,甚至不食人間煙火,當然我這麼表述並不正確,但是我卻也想不出其他的詞來形容她了,真至於連她這個字來帶指她我都覺得不對。

很多人在不瞭解她個人生活的時候,都會想她Tilda的伴侶就是是男性還是女性,好像是男性女性都不出意外,而她今年在年近60的年紀下,依然在自由戀愛,可能在國內大多數人看來,覺得這樣的人好奇怪,但是如果這件事兒放在她身上卻也沒什麼奇怪的。

1997年,她與畫家約翰·伯恩生下了一對雙胞胎,兩人並沒有結婚而是保持著各自獨立的生活,除此之外,Tilda還有一個小她很多歲的男朋友,名叫桑卓·科普,本身也是一個藝術家,這兩個人也都知道彼此的存在,也都相處的很融洽。


圖為Tilda跟男友Sandrokopp外出。

可能你會非常驚訝與這樣的兩性關係,可是讀到這裡的你可曾想過,我國的摩梭族還實行走婚的傳統呢,傳統的道德價值觀,在一些人身上其實事毫無束縛作用的,做到這些的前提是你本身是一個成熟獨立思想的人格,而你身邊的人也認可這樣的道德行為準則,其他還有什麼可以讓人說的呢。

對於她本身為各種社會邊緣群體發聲的行為,本來想寫一些的,但是鑑於最近的網絡環境,glow只能放棄了。

當然,glow在這裡並不是說我們一直信奉的道德體系有問題,只不過我作為一個旁觀者來說,我一直是有著包容的想法去看待任何事情。

對於她來說,她也不可能在乎別人對她的評論,畢竟她可是Tilda Swin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