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庸·便民】同心镇公安、综治、司法三联调,化解五年未解宅基地纠纷



近日,同心镇公安、综治、司法三部门联合组成工作组,对在矛盾纠纷排查中发现的一起已延续五年调解未达成协议的宅基地纠纷进行联合调解,在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当事人双方化干戈为玉帛达成了协议,消除了不安定因素。努力践行“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内涵。

原来,同心镇会连村的杨先生与朱女士的丈夫亲兄弟关系。2015年兄弟两共同商议年迈的父亲由弟弟杨先生赡养直至归终。于是,杨先生便将父亲接到自己的家里同住,父亲原来的宅基由哥嫂朱女士一家照管使用。在此期间,哥哥办理了宅基地使用证。后来哥哥杨某某因病去世,嫂子一家便举家外出打工去了。后来,村民小组在筹建小组活动室,发现了闲置的杨先生父亲宅基地,于是找到杨先生商量达成出资10000元转让给集体使用的协议,在转让过程中一直未征求嫂子朱女士的意见。朱女士获悉宅基地被弟弟转让后,于是返回故乡找到杨先生理论。杨先生知晓宅基地哥哥办理过使用证后,同意将转让金悉数交给嫂子朱女士处理。没想到朱女士和小侄对村民小组占用自家宅基地的行为不依不饶,还固执地搬来两张床放进了刚建好的活动房内,以示不满。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多次做工作进行调解,一直没有达成协议。

同心派出所在矛盾纠纷排查中得知情况后,先后三次组织人员到村民小组进行调解,但朱女士及家人仍听不进大家的劝解,双方一直无法达成协议。

民警多方调查了解矛盾的起源和诉求后,联合镇综治办、司法所对纠纷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理顺了详细的调解方案。于是三部门联合组成工作组再次组织双方进行联合调解,经过3小时的不懈努力,最后总算做通了朱女士的思想工作,同意将宅基地给村民小组集体使用,原来转让宅基地的10000元钱交朱女士支配。

百姓和顺,乡村和美,社会和谐。该矛盾纠纷仅仅是同心派出所调解纠纷,定纷止争的一个缩影,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同心派出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践行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用满腔赤诚维护辖区社会稳定,守一方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