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夫天子”的殺胡令,是民族英雄還是軍閥劊子手

五胡亂華時代,中原大地上曾出過不少反抗異族侵略的勇士,歷史上的冉閔以及被捧上天的《殺胡令》究竟是一段怎樣的歷史呢?他又如何被稱為“屠夫天子”的呢


東晉南北朝時期的北朝早期,是一段軍閥混戰,是以遊牧民族進入中原,通過戰爭在獲得立足之地後,又不斷與其他進入中原的遊牧民族,以及當地漢族豪強不斷爭奪地方控制的歷史。後來作為冉閔養父的石虎,他所屬的羯族也是“五胡亂華”時期進入中原的遊牧民族之一。

作為石虎的養子,羯趙的大將,冉閔是如何逆襲稱帝,如何頒發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殺胡令"呢

冉閔雖然是漢人,但是從小便被羯族石虎收養,從小跟著胡人長大。石虎不僅長的人高馬大,善謀略,而且打仗非常勇猛。非常受石虎的器重,石虎一直卓重培養冉閔,希望他能為子孫效力。然而石虎一家都有著篡位的傳統,作為石虎的養子,冉閔從小也繼續了石虎的優良傳統。

石虎死後,石世繼位,然而石虎的另一個兒子石遵篡位成功。於是手握重兵的石衝又起兵造反。但是被冉閔擊敗,其屬下士兵全部遭到坑殺。

但是無論是石世還是石遵都對手握重兵,功高蓋主的冉閔非常忌諱,石遵更是多次暗殺冉閔,但是都被命大的冉閔躲了過去。

但是石鑑並沒有就此放棄除掉冉閔,他趁著石祇聯合羌族首領姚弋仲與氐族符洪發動叛亂。就在後趙大軍前去平叛之後,鄴城的幾位大吏密謀試圖除掉冉閔和李農,但是卻被二人擊敗反殺。

隨後冉閔和李農帶領了數千士卒殺入宮門,說孫付都叛亂,石鑑只好要求兩人前去鎮壓。結果冉閔和李農在宮門大開殺戒,之後發佈宮令"六夷敢稱兵杖者斬",這個命令更是擴展到各地駐軍,一時間後趙四境人頭滾滾,血流成河。

面對如此政令,城內的胡人早已經魂飛魄散大多捷妻兒老小逃出城去,而城外的漢人又使勁往城裡衝,這就導致了鳳陽門人潮湧動,擁擠不堪。

於是冉閔又做出了抉擇:頒行殺胡令:“斬一胡首送鳳陽門者,文官進位三等,武職悉拜牙門。”,結果就是“一日之中,斬首數萬。閔躬率趙人誅諸胡羯,無貴賤男女少長皆斬之,死者二十餘萬,屍諸城外,悉為野犬豺狼所食。”

然而此令一出,無論胡人男女老幼,甚至數萬漢人也被割首邀功,"於時高鼻多須至有濫死者半”。

大家注意"殺胡令"頒發的時候,冉閔是以"後趙大將軍,武德王"的身份下的命令,這就很有意思了,哪有自己朝廷下令屠殺自己百姓的呢?而且別忘了"殺胡令"不過是胡人百姓被殺而已,胡人皇帝石鑑,胡羯貴族以及石氏子孫依然安然無恙。(之後冉閔出征,石鑑陰謀奪權。這才導致羯趙的滅亡)

公元350年冉閔稱帝,稱帝后的冉閔並不像其他帝王一樣選擇休兵養民,而是四處征伐,而且冉閔還喜歡屠城和殺降,據《資治通鑑》記載,冉閔屠城殺降多達十數次,這也成就了他"屠夫天子"的大名。頻繁的戰爭也導致境內百姓十室九空,百姓民不聊生。

稱帝后的冉閔還冊封太子為"大單于",並選千名胡人為太子護衛。這也導致了大臣的反對,以光祿大夫為首的大臣上書,站出來要“維護漢正統”,給冉閔進言:“胡、羯皆我之仇敵,今來歸附,苟存性命耳;萬一為變,悔之何及。請誅屏降胡,去單于之號,以防微杜漸。”

冉閔卻說,“朕欲撫納群胡,大怒,誅及其子伯陽”!


經常在網上看見別人說,要是沒有冉閔漢族早就亡了,冉閔是民族英雄,千古一帝。

對此我只能搖頭,先不說衣冠南渡,作為漢人正統王朝的東晉,漢人已經超千萬。縱覽冉閔的一生。他從小生活在胡人的世界裡,他甚至也認為自己是胡人。後趙的建立,離不開冉閔的功勳,然而他的功勳都是建立在漢人的頭顱上,雖然他頒發了所謂的"殺胡令",然而屠殺的不過是手無寸鐵,不分老幼的胡人百姓以及底層的漢人百姓,至於胡人皇帝和胡人貴族一樣活得好好的。

所謂的"殺胡令那隻不過是軍閥之間的權利傾扎。冉閔不過是在利用民族矛盾實現他自己當皇帝的私慾罷了,何來民族大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