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最血腥“屠夫”,嚇壞全國貪官,親手送大清最後一程

晚清最血腥“屠夫”,嚇壞全國貪官,親手送大清最後一程

晚清末年,風雨飄搖,外有列強虎視眈眈,內有貪官橫行不法,大清王朝在一片內憂外患中漸漸陷入無盡的深淵裡。

就在清廷危機四伏之際,大清的官場上卻出現了一個“另類”官員,說他另類,是因為他不但不肯隨大流貪腐,還反其道而行之專門反腐,以致官場上上下下提起這位血腥“屠夫”,無不臉上變色。

那麼,這位嚇壞全國貪官的官場“屠夫”究竟是誰?他又是如何以一人之力對抗晚清萬千貪官的呢?

一、肝膽總督

晚清時期,天下“三屠”聞名於世。這“三屠”分別是“官屠”岑春煊、“士屠”張之洞、“民屠”袁世凱,其中這位岑春煊,就是嚇壞全國貪官的反貪霸王。

早在庚子國難時,岑春煊便因為忠心救駕贏得了慈禧太后的賞識,此後慈禧曾向岑春煊詢問雪恥興邦之計。岑春煊提出了興學教民,認為應該將“育才”與“救時”有機結合在一起,一番科教興國的戰略規劃說得慈禧連連點頭。

晚清最血腥“屠夫”,嚇壞全國貪官,親手送大清最後一程

不過,岑春煊的過人之處可遠不止辦學。他還是治療大清官場貪腐的一位良醫。在岑春煊還是小小的廣東布政使之時,他就發現兩廣總督譚鍾麟的親信下屬王存善欺壓百姓,公然索賄,弄得民怨四起。

於是岑春煊立刻找到譚鍾麟,要求譚鍾麟將王存善撤職查辦,可譚鍾麟卻玩起了官官相護的套路,斷然拒絕了岑春煊的要求。

岑春煊見狀,當即利用自己布政使的權力撤去王存善的厘金局總辦職務,然後具折上奏,彈劾譚鍾麟與王存善的種種不法行為,終於使王存善革職,譚鍾麟罷官。

要說譚王二人並不孤獨,廣東的貪官在岑春煊手上落馬的還有很多人。比如清鄉無功的陸路提督程允和,貪汙殘忍的知州徐仁杰等人,都是岑春煊彈劾的對象。

打老虎也要拍蒼蠅,南海知縣裴景福,朝中的職位雖不高,可貪汙的銀元卻高達24萬,岑春煊得知後,二話不說就要將裴景福法辦。

誰料裴景福耳目通天,提前得知了消息,跑到澳門去尋求荷蘭人的庇護。這一來算是惹惱了岑春煊,這位反腐鬥士立刻帶著兵追到了澳門,然後與澳葡局長據理力爭,硬是將逃走的裴景福又引渡回來正法。

據不完全統計,岑春煊擔任兩廣總督期間,一共彈劾了1400多名官員,弄得官場上下談“岑”色變,都說他是“肝膽總督”。

二、丁未政潮

1907年,岑春煊赴京擔任郵傳部尚書。雖說北京城天子腳下,高官無數,但岑春煊依舊不敢嫉惡如仇的本色,剛一到京就在召見期間彈劾了二十多名官員。

晚清最血腥“屠夫”,嚇壞全國貪官,親手送大清最後一程

等到岑春煊正式履職後,又立刻彈劾郵傳部左侍郎朱寶奎,吞沒鉅款,賄買侍郎,還說如果有他在郵傳部,自己實在羞於為伍。

眼見岑春煊想要撂挑子,慈禧急忙說:“朱寶奎既是如此,可以罷斥,但根據什麼降旨?”

岑春煊毫不猶豫的說:“太后您直接說是臣彈劾的即可”。

有了岑春煊這句話,慈禧當天就罷免了朱寶奎。誰知剛剛處理完朱寶奎,岑春煊又發現了直隸道員段芝貴送給奕劻壽禮10萬兩,試圖謀求黑龍江巡撫的不法行為。於是岑春煊一不做,二不休,繼續實名參劾起段芝貴來。

在岑春煊的彈劾下,段芝貴很快被革職,但岑春煊的這番舉動,卻得罪了此次事件中的另一位主角慶親王奕劻,懷恨在心的奕劻便以廣東欽州等地官府遇襲為由,奏請慈禧太后派岑春煊前去剿匪,將岑春煊遠遠的排擠出了京城。

然而,岑春煊雖然遠離京師,卻依舊頗受慈禧重視。奕劻擔心岑春煊再度獲得啟用,便聯合袁世凱設下了一條對付岑春煊的毒計。

晚清最血腥“屠夫”,嚇壞全國貪官,親手送大清最後一程

三、慘遭陷害

奕劻與袁世凱深知,慈禧最厭惡的人莫過於維新派領袖康有為、梁啟超,於是他們陷害岑春煊的計劃,就從維新人士處入手了。

奕劻等人先密奏慈禧,誣陷岑春煊曾加入保國會,是維新派中的臥底,一直在密謀歸政光緒,狠狠的噁心了岑春煊一把。

為了讓這份密奏看起來更像真的,奕劻等人又派人去照相館,重金聘請高手匠人,將岑春煊與康有為的照片合拼成一張,並且拼接角度十分刁鑽,乍看之下就如兩人正在商量不可告人的密謀一樣。

這張ps的照片很快被當作岑春煊結交亂黨的證據送到慈禧跟前,慈禧自然不懂其中的門道,只覺得如今“有圖有真相”,岑春煊這個亂黨成員,妥妥的鐵證如山。

就在慈禧懷疑岑春煊之際,袁世凱又上演了一手神助攻。他唆使手下參劾岑春煊私自逗留上海,勾結康梁,試圖借日本人的勢力推翻清朝,一篇彈劾奏摺寫得洋洋灑灑,句句都說到了慈禧的忌諱上。

晚清最血腥“屠夫”,嚇壞全國貪官,親手送大清最後一程

慈禧之前有多麼器重岑春煊,如今便有多麼失望。失望之餘,慈禧一道旨意將岑春煊開缺養病,此後再沒有提起過岑春煊。

岑春煊倒臺後,大清的腐敗再無良醫,清王朝在亡國路上一路狂奔,終於在慈禧去世後,惹來了轟轟烈烈的保路運動。

此時,朝廷又想起了岑春煊,重新啟用他為四川總督,但此時岑春煊的立場早已悄然改變,再也不算當初那個事事唯朝廷馬首是瞻的“忠犬”了。

保路運動爆發後,岑春煊便宣稱“必當為民請命,決不妄戮一人”,等到赴川途中,岑春煊覺察到朝廷妄圖武力鎮壓,當即稱病辭職不幹了。

岑春煊辭職後不久,保路運動的星星之火便以燎原之勢迅速波及全川,成為了辛亥革命的前奏曲,清王朝也在一片“共和”聲中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民國政府成立後,岑春煊再度“上奏”清廷,只是這次他手握一支如椽大筆,

揮毫寫下了《致清貴族公電》,要清廷“徑降明諭,宣示中外”,發出了讓“國民組織共和政治”的時代之音。

晚清最血腥“屠夫”,嚇壞全國貪官,親手送大清最後一程

可以說,在大清退位前夜,這位昔日的大清忠臣,用這種方式,送了他曾經誓死效忠的大清王朝最後一程。畢竟,腐敗爛到骨頭裡的大清,是容不下岑春煊的,也不是一個岑春煊,救得了的。

參考資料:尹傳剛《“官屠”岑春煊與丁未政潮》、侯宜傑《“官屠”岑春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