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风知劲草——原高邑县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刘兴国在抗击非典的日子里

疾风知劲草——原高邑县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刘兴国在抗击非典的日子里

刘星

刘兴国(右三)在抗击疫情第一线

2003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肆虐中华大地,面对严峻考验时刻,刘兴国象棵迎风挺立的劲草,迎难而立,临危不惧,坚定如努,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舍身忘我、无私奉献精神,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他用满腔热情和实际行动,为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这真是“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啊!

4月28日,刚刚指挥完成县人大、政协两会繁重报道任务,已连续加班5天的刘兴国同志,身心已相当疲惫,他想这回可以睡一个安稳觉了。就在这时,他的手机突然响起。上级指示他火速到防治非典工作指挥部报到,参加防非典战斗。

此时全国防非典形势异常严峻。非典象一个挣泞的恶魔,张着血盆大口,张牙舞爪向人们扑来。一个个非典病人不断出现,一名名白衣战士不断倒下,全国处于紧急状态之中。高邑也不例外,就象汪洋大海中的一只小舟,忽而被冲上浪尖,忽而被抛入谷底。群众风声鹤喉,草木皆兵,街上商店关门,行人稀少,充满了死一般的沉寂,空气也好象凝固了一般,死神象幽灵般到处游荡,每个人都不寒而栗。然而,刘兴国这位宣传战线上的老兵、年轻的共产党员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他没有退缩,没有犹豫,而是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毅然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而且一下子就冲到了最前沿。他连家也顾不得回,就以最快的速度来到位于县卫生局的县防治非典工作指挥部上班。

此时,县防治非典指挥部里,人们进进出出,一派忙碌景象。午10时,县委书记王瑞生、县长崔欣元等县领导来到指挥部,召开指挥部人员充实后的第一次会议。县领导指出:现在已到了防治非典的关键时刻,这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这次被抽调到指挥部工作的同志都是本单位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百里挑一的骨干,希望同志们在安与危、生与死考验面前,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勇挑重担,顽强奋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成为抗击非典的核心支柱,用实际行动书写出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践行“三个代表”,展新时期党员干部的光辉形象,圆满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这一神圣任务,给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这次会上,防非典指挥部成立了五个工作组,刘兴国同志被任命为宣传组副组长,负责防止非典的电视宣传工作。紧接着宣传组召开第一次会议。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彦法、副县长杜琳琳到宣传组看望了全体成员,并提出具体要求,他们说,宣传组同志统管着全县的舆论媒体抗非典宣传,责任重大,尤其是在抗击非典的关键时刻,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能出现一丝一毫差错。要弘扬和培育全县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民族精神,要宣传预防非典的知识,要宣传县委、谢抗击非典的决心和正确部署,要宣传白衣战士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冲锋在前、无私无畏、救死扶伤的高尚情操和感人事迹,总之把全县人民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形成抗击疫病的强大合力。

领导的信任、重托和教诲,使得刘兴国这位年轻的干部心潮澎源,热血沸腾。他决心在这次与非典抗争的大风大浪中考验自己,不怕牺牲,勇往直前,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和人民。为了搞好抗击非典宣传,刘兴国在处理好指挥部工作的同时,抓紧一切时间,召集总编、新闻、专题、制作各部门负责人,谋划开设抗击非典专题节目。打破了新闻节目过去每周一三五播出的固定时间,改为每天播出,迅速推出“众志成城抗非典”、“来自抗击非典一线的报道”、“一手抓非典,一手抓发展”、“抗击非典典型人物榜”等专栏,形成了以新闻为主,其它节目密切配合,全方位、立体化、大容量的舆论引导态势,为非典防治工作提供了强大的舆论支持。

指挥部的工作是忙碌的,每天有数不清的通知、通告等着他审批在电视台播出。不仅有关抗击非典的片子、稿子他要审看,而且所有的《高邑新闻》、《凤城天地》栏目里的内容他都要把关。别人调到指挥部就脱离本单位工作了,而他却两头都要跑,二者都不能耽误,他常常骑着摩托车在防非典指挥部与电视台之间往来穿梭,一天不知多少次,常常忙得错过了吃饭时间。人累得瘦了,脸也晒黑了,腿也跑细了。一天晚上因为一个重要通告须立即播出,他骑着摩托车往电视台赶,中途因为骑得快,他的摩托轧到一块石头上,弹起的石头飞到他的小腿上,鲜血直淌,摩托车也摔倒在地熄了火,车前灯、尾箱也碎了。手机也碰得打不开了。真是呼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为了能够把通告送到电视台,刘兴国同志忍着掀心的剧痛,一拐一拐推着500多斤的摩托挪向电视台,马路上留下了点点血滴……

刘兴国(右一)在防控疫情一线


4月30日,高邑东邱村发现全县第一例非典疑似病人。顿时消息象长了翅膀一样飞遍全县。全县气氛刹时紧张起来。当晚省市专家从石家庄赶来进行会诊,人们都焦急地等待着消息。刘兴国同志也和记者一样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出击,一直到凌晨两点这个病人才被确定为非典疑似病人,被送往石家庄,他才舒了一口气。

天刚黎明,刘兴国同志又接到紧急命令,速派一名摄像记者赶赴东邱村疫区拍摄白衣战士消杀灭菌奋战一线镜头。此时,由于非典疑似病人的出现,每个人都感到了压力,神经敏感的人仿佛已经感到了SARS的袭击,死神正向自己悄悄逼近。人们心情十分沉重,每个人都脸色凝重,不苟言笑,步履匆匆。当这名记者接受任务时,他看到他脸上闪过一丝恐惧。是啊,他们毕竟还正年轻,在和平年代长大的一代怎么见过这样的阵势。他觉得党培养自己多年,此时正值关键时刻,是该自己冲锋陷阵、为党分忧的时刻了,他拉着记者的手语气坚定地说:“不要怕,我和你们一块儿去!”短短一句话就使记者的心平静下来。

在东邱村疫区,刘兴国同志率领记者,冒着被病毒感染的危险,录下了全副武装的消杀人员走村串户奋战一线的身影。时任大营乡党委书记的宋英华感动的说:“自东邱村被禁控以来,你们是除防疫人员第一个越过疫区红线的人!”如今这些珍贵的镜头已经成为宝贵的历史资料。当有人问他当时害怕不害怕,现在后悔不他斩钉截铁地说:“为了党的事业就是上刀山、下火海,我也无怨无悔!”

5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官员将益临石市,对我国抗击非典工作进行考察。高邑县委、政府接到市防非典工作指挥部电话:高邑作为抗击非典工作搞得不错的县之一,要做好迎查准备。一时县防非典工作指挥部又忙碌起来,人们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开始了紧张筹备工作。刘兴国同志作为主管电视宣传的副组长,接到了拍摄制作高邑抗击非典汇报片的任务,而且是中文播音,英文字幕。


接此任务后,刘兴国同志深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从大的方而讲,这关系到祖国和人民的荣誉,关系到世界人民如何看待我国抗击非典的,从小的方面讲,也必须出色完成县委、政府交给的任务。然而谈何容易!期限太短,而且补镜头、写脚本、翻译、录音、插面面、打英文字幕一系列的工作等着他去做。而期限只有短短的24小时。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刘兴国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接下了这个任务。他向领导庄严承诺:不惜一切代价,保证按时高质量地完成任务。

他首先派两名记者去补拍镜头,寻找画面资料,又通过指挥部综合组协调来了两位高水平的英语教师担任翻译,5000字的汉字脚本在同志们帮助下顺利完成通过审定。为了尽快译成英文,他多次派人往返于指挥部与学校之间,紧盯着两位老师翻译,译出一页送回一页,加快了翻译进度。一切准备就绪后,一个更大的问题摆在他面前,差点把他击倒。电视台正在制作抗击非典文艺晚会,机子一时没空。而此时已是下午6点左右了,这意味着离规定的完成时间仅有14个小时了。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一双双眼睛在焦急地望着他。刘兴国拿着自己的手机,不停地和这家、那家联系,渴望能找到制作片子的地方,然而都失败了。一直到晚上10点,抗击非典文艺晚会的片子才下线。而此时,紧张工作一天的制作人员又困又乏,他们多想吃上一顿饭,美美地睡上一觉啊!然而,他们却不能!在党和人民最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又义无反顾、挺身而出,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精神抖摄、信心百倍地又重新投入战斗。他们这种不讲价钱、积极进取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刘兴国,也感染了每一个同志。刘兴国同志的眼睛湿润了。有这样一支恪守职责、兢兢业业、顽强拼搏、舍己为公、无私奉献、特别能战斗的队伍,还有什么样的难关过不去?我们的事业何愁不兴旺!

制作过程是枯燥的,但工作标准是一流的。播音员拿出了自己最大的本事,念得声情并茂,婉转感人,记者和制作人员互相配合从一摆一探录相带中挑选最精美的画面。从政府办特邀过来的小金紧盯屏幕一丝不苟专注地打着英文字幕。这真是一个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集体,在这里人们都在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拼搏奋着,人们的动作是那么的协调,人们的心靠得是那么近!真正是同呼吸共命运啊!

当灿烂的朝霞染红了东方的天际,黎明的阳光洒下广妻的大地时,高邑县抗击非典汇报片终于如期完成了。当和同志们一样工作了一夜的刘兴国同志,给同志们倒上一杯杯热水,拿出方便面和火腿肠让同志们充饥时,他才转身发现,同志们有的已经伏在工作台上睡熟了……此情此景,令刘兴国消然泪下。在抗击非典的关键时刻,他们是好样的,他们不愧是新时期最可爱的人!说什么一线二线,革命工作同等重要,没有二线哪有一线,有时二线也是一线!

上午8点,刘兴国同志拿着片子火速赶到凤城宾馆送审。县领导看完片子不禁鼓起掌。他握着刘兴国同志的手,激动地说:“你们打了一个漂亮仗!同志们辛苦了,代我向同志们问好!”短短几句话,使得刘兴国同志激动不已,一股暖流涌上心头,还有什么比领导的承认和肯定更能激励人的呢?自己的心血没有白费,同志们的

心血没有白费,他们成功了!

刘兴国(左一)在防控疫情一线

白衣战士是在抗击非典战斗中冲锋陷阵的勇士,是新时期最可爱的人。然而当时有些人害怕SARS病毒,他们见了白衣战士便退避三舍,态度冷换,给白衣战士带来心灵上的伤害。5月20日,防非典指挥部准备去慰问白衣战士,有些人害怕SARS病毒的感染,借口有事疑到一边去了。刘兴国同志果断报名,参加慰问活动。在中医院发热门诊、在防疫站、在棉麻医生隔离区,每到一处他都和白衣战士嗜寒问暖,把牛奶、饮料、方便面等慰问品和同志们一块抬下去,交到白衣战士手中。在中医院,他和白衣战士雇并肩一起聆听县领导讲话,几乎能感受到他们的呼吸,而会议地点距离发热门诊仅怨尺之遥。此时此刻,感动得医务人员热泪盈眶:“谢谢你们,你们是最理解、最关心我们的人!有了你们的支持,我们一定会全力战胜非典!”难道刘兴国不怕无情的SARS病毒的袭击?不,是白衣战士的奉献精神感染了他,是对党的事业一颗忠诚的心在激励着他。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刘兴国同志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他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妻子儿女家庭亲人,也有数不清的生活难题,但是他有了困难自己克服,有了矛盾自己解决,从不向组织伸手,从不向组织讨价还价。刘兴国同志和岳父岳母一块住,二老都已70多岁,岳父患脑血栓,生活不能自理,走路也得靠人擦扶,吃饭得一勺勺喂。岳母患糖尿病、风湿等多种疾病,时常头晕眼花。他有两个孩子,大的才9岁,小的才1岁多,还没有断奶。妻子王彦荣在万城乡计生办公室工作,这次也被抽调奔赴抗击非典一线,她白日黑夜在自己所包村调查摸底排查外来人员,几天几夜不回家。指挥部工作忙,又没有规律,晚上也要加班加点,在工作紧张的最初几天里,刘兴国和他的妻子根本无暇回去。老人孩子只能吃方便面等最简单的食物,大孩子由于无人精心照料,得了营养不良

症,面庞白暂,头发发黄,两眼萎靡,一岁多的小女儿,由于老人无力照管,只能寄养在别人家。晚上,他拿起电话与孩子通话时,电话那端传出孩子:“我要妈妈”撕心裂肺的哭声时,他的心都要碎了。

孩子哭得是那样伤心,嗓子都哭哑了。

组织的关怀也温暖着刘兴国的心。当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兼防治非典指挥部宣传领导小组组长张彦法了解到刘兴国的家庭困难时,张彦法亲自驱车到万城乡找有关领导协调,希望允许他妻子王

彦荣晚上能够回家照顾家庭,乡领导也同意了,并且亲自告诉他爱人,晚上可以早点回去。但是由于正值非典关键时期,王彦荣看到其他同志都在一线忘我工作,他没有搞特殊,照常和同志们一块奋战拼搏,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也留下了一个巾幅英雄的光辉形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按照中央、省市及县委、县政府关于防治非典工作的指示精神和决策部署,刘兴国指挥电视台记者全面报道县委、政府防大疫抗非典的周密部署和预防措施,反映我县领导情系人民、心忧百姓、亲临一线与人民群众患难与共、风雨同舟的形象和精神,弘扬先进,激扬正气,深入报道战斗在抗击非典一线的广大共产党员和医务工作者的感人事迹,如实报道疫情,解疑答惑,遇止谣言传播,维护社会稳定,宣传预防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唱响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主旋律,引导全县人民团结在县委、县政府周围,形成了抗击非典的强大合力。

在开设的抗非典栏目中,共播出了110多篇抗击非典的新闻报道,从县领导县防治非典指挥部成员奔赴各地各部门检查指导防非工作,看望一线工作人员,做出最新指示的活动动态,到各部门严防死守,多措并举,严防非典的发生,从战斗在抗击非典一线的医护人员谷栓姿、尚志杰等冲锋在前,无私奉献的典型事迹,到来自各单位的青年志愿者与医护人员结对子献爱心,以及工厂企业等抗击非典不忘发展生产,弥补非典损失等事件报道,营造了全县上下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巨大声势,体现了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决策和坚强凝聚力,维护了我县在特殊时期非常考验下稳定的社会局面。

除新闻报道外,刘兴国还亲自撰写指挥部简报两期,带领电视台记者制作大型专题片3部,其中专题片《为了人民的利益》被市委组织部评为“抗击非典前线的共产党员”专题栏目优秀作品,播出电视访谈类节目16期,普及和宣传预防非典科学知识,教授大家消杀灭菌、保健预防,增强免疫能力,引导人们平和心态,保持乐观科学应对,还打出标语、公益广告30多条,成功录制播出了抗击争典文艺晚会,鼓舞士气,增强信心。同时还在《七彩周末》文艺节目中安排播出了喜剧、幽默小品等健康轻松的节目,愉悦大家的身心,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而有力地推动了高邑县防治非典工作的开展,高邑18万人口无一人感染SARS病毒,高邑防治非典工作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刘兴国(左一)在防控疫情一线

备注:刘兴国现为高邑县高邑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