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认为,长期美国国债或许走向负利率。你怎么看?

野马和尚


特朗普对经济的拔苗助长,经济一定会崩盘,股市也必将断溶。

关注我对股市评论,就知道我一直以为,美股不回到原点,世界经济就难有复苏,特别对沪深走势更是无法预测。也就没太大上升空间。

那美股的原点在哪里?个人以为道琼斯至少该回到20000点。


a红尘无辜


索罗斯在美股大跌前批评美国经济政策

今年1月24日,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批评特朗普,说:“特朗普是一个骗子和自恋者,他希望全世界都围绕他旋转。……特朗普政府使得美国原本活跃的经济出现过热,美国过热的经济不可能保持太长时间的“持续沸腾”。”当然索罗斯骂特朗普是合理的,因为索罗斯是民主党的第二大捐赠人,本轮大选中,索罗斯捐赠总额超过600万美元。所以当时很多人认为这种抨击是大选的一部分。但是现在很多人已经认识到,不一定是大选,还有索罗斯多年研究的,反身性影响。

经济的上升循环和临界点

反身性,索罗斯认为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性。股票好,经济好,经济好,股票更好。经济和股票就是相互影响的。如果股市繁荣,赚到钱的投资人加大投资和消费,投资消费增长之后,企业利润也增加,融资反而更加容易。所以,企业上升的利润证明了经济很好,而很好的经济又让股票更好。直到,资产价格的增长远远超过了企业利润的增长,临界点到来。

美股历史上正常的市盈率区间

在美股最高点,美国纳斯达克100股票的平均市盈率当时是30倍,而标普500的平均市盈率刚好是25倍。美国标普,如果不看2008年次贷危机,在2000年以前百年历史,标普500市盈率都是8-25倍。

所以,实际上美股调整是在正常的市盈率区间范围内,按照道理,到25的标普500会努力回落到10倍以下的市盈率。

最后来说负利率

美国的市盈率貌似不高。但是结合考虑反身性。如果1万点的时候美股市盈率是25倍,那么跌到4000点,是不是美股市盈率是10倍呢?(10000/25=4000/10)不是的,根据反身性,股市下跌,经济就会变坏,实际上股市下跌一定会低于4000点,甚至于2000点。这就是如果经济不干预,反身性+估值泡沫=一轮经济危机。和上来一样,繁荣10年,衰退很可能也要持续10年。

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美国财政政策受制于美国国债规模,你看到美国23万亿美元的国债,基本上已经透支了很多年的生命力。在历史上也只有克林顿缩减了一些美国对外债务,由于长期逆差,高额的健康和养老支出,美国人财政政策捉襟见肘。所以只能动用美联储的货币政策。

而美国的货币政策,如今只有1%-1.25%的利率。如果要释放刺激,那么一定只能是负利率。而长期来看,美国最终也一定是负利率。


财经纸老虎


这样的说法有一定的根据,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曾经对美国国债的走向进行过分析,这里简单描述一下观点。

首先如果我们结合长期形势来看的话,可以发现长期美国国债收益率是一直下滑的,这里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第一方面是全球的总流动性和商品总量不断增加,导致货币供应量是水涨船高的,第二方面是美联储在应对每一次危机时,都将利率水平降低到更低,因此让美国的利率水平日益降低。所以虽然现在长期收益率达到了历史低点,但是即便是不存在经济下行的趋势,长期收益率的低点也是时间问题。

从这个趋势来看,美国长期国债的收益率达到0的水平,甚至是出现负值,并不太遥远。

不过要满足美国长期收益率降为负值需要两个硬性的条件,第1个条件是美联储实施负利率,目前来看,随着美联储过早的把降息空间释放,4月前美联储很可能将利率水平再次降低为0,那么在应对未来的经济危机时非常可能采用负利率,虽然美国采取负利率对于银行系统的杀伤过大,但是采取负利率仍然是较为经济的措施。

第2个条件则是继续大量的购买美国长期国债,类似于进一步的量化宽松,这个目前来看已经走在路上了,美联储即将宣布进行长端国债利率的控制,这就意味着美联储会正大光明地购买美国长期国债。

可以说虽然美国长期国债的负利率听起来门槛比较高,但是总的来说在本轮危机出现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


咨询师天生


美国国债收益率下降,对应的是美国国债价格的上涨。从这个角度看,持有美国国债的投资者明显受益,这其中就包括中国。

截至2020年2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067亿美元,较年初下降12亿美元,降幅为0.04%。其中,2月美元指数、主要国家债券价格有所上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估值因素,是当月外汇储备规模变动的主要原因。

目前中国持有的美债约为1.1万亿美元左右,持有数量暂时排在世界第二。此前,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是美债第一大海外持有国,在2019年,中国有过多次减持美债的操作,而日本与中国相反一直在陆续增持,目前日本政府是美债第一大海外持有国。

进入3月份,美国国债价格继续上涨,而美元指数则出现3年来最大跌幅,这些都对于中国外储资产规模估值提升有所帮助。

发达国家国债的纸面收益率持续创下新低,甚至为负,并不意味着投资者光是持有国债就在亏钱。事实上,因为押注经济走不出困境,央行大力放水的债券买家,正在因为国债价格的上涨而收获颇丰。

事实上,多年来,国债市场上曾经有一批做空者,不过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都败下阵来。2015年4月,债市传奇比尔-格罗斯将做空10年期德债描述为"一生难得一遇的做空",结果他所在的骏利资本集团仍因Global Unconstrained基金而蒙受巨大损失,后来隐退江湖。

相对美国债券市场来说,跌破"0"这一心理水准并非不可想象,世界上许多其他国家已经经历了这一过程。

目前,全球大约40%负收益债务来自日本,剩余的多数在欧洲。3月7日,10年期德国基准债券收益率接近历史低点,收益率为负0.7

投资者更愿意持有负收益债券,因为他们都具有长期的投资价值,人们购买的长期国债收益率如此之低,可能是投资的风险偏好导致,但数百年的历史表明,投资偏好的变化一直存在,而负收益债券却不会永远持续下去。


股中精怪


放风试水。美国财政赤字只能靠发国债度日。还本付息压力巨大。格林斯潘最怕各国抛售美国债,防范美国在世界割羊毛。其实世界各国早就在抛美国债,购买黄金,增持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货币。现在美国在疫情油价股市三重打击下,经济衰退是肯定的。美国债前景不秒。


紫青照


美国的疫情大暴发是必然的,随着防疫的深入,美国社会心态的撕裂会使其经济承受更大的打击,世界第一强将有更多资金,人才外流。



十指农业


首先,要先了解什么是负利率债券。负利率债券意味着这一个国家的人民即便持有现金都可以以0利率不被消减,但是如果投入该国产业就只有负利率的回报。债券利率纷纷进入负利率说明目前人们对金融市场,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持悲观预期,不再认为投资该国的大部分行业或企业可带来丰厚回报,市场上充满悲观恐慌氛围下,投资者为避免损失、资金涌进国债市场避险。在避险资金推动下,美国中长期国债价格继续上涨,由于债券价格上涨,导致债券收益率走低。2020年3月6日,美国中长期国债收益率创下历史新低。其中,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达到历史低位0.768%,跌幅达到了25.1%;3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也跌至历史新低1.291%,跌幅达到了22.9%,从趋势来看,美国长期国债走低不可避免,甚至都有可能走向负利率。

第二,全球“降息潮”背后是一场悄无声息的“货币战争”。美联储意图通过采取降息政策来打压美元、动用美元优势来将本国每年高达万亿美元的赤字风险转嫁给其他高外债、低外储的国家,同时借助美元贬值扩大出口、增加就业,取得经贸的有利地位。为迎接美元持续走低的挑战,欧洲各国央行亦纷纷选择进入降息周期和宽松政策,以提振本国经济、消除美联储降息带来的影响。欧洲央行早在2014年、日本早在2016年就引入负利率政策刺激经济,虽然效果一直并不理想,但又苦无他法提振经济。欧洲央行近期再将隔夜存款利率从-0.4%下调至-0.5%,意图刺激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虽然目前世界上有近三分之一的国家国债已经变成了负收益率,但是看目前趋势,西方社会已全面逐步步入“负利率时代。虽然美国国债收益率仍在正区间,但30年国债收益率一度触及历史低点并迎来数度降息,伴随着全球央行的“降息潮”,美国长期国债逐步走向负利率,将可能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因此,我认为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的看法是正确的


阿林风


黑天鹅频繁出现,中长期来负利率说是已是必需品?

如图:你看欧洲有那么多个国家都已经在实行,日本是-0.10%。


务农在美帝


  美联储的紧急降息带动10年期美债收益率历史性破“1”。市场表现反映出投资者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脆弱性的担忧。事实上,流动性宽松带来的全球经济弱企稳并不牢靠,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扭曲是当前全球经济难以缓和的矛盾。

 发达市场货币政策在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被过度依赖,本轮疫情冲击或将加速全球货币宽松和负利率的进程。展望未来,仅依靠传统的货币政策很难走出负利率的陷阱,需要更多的依靠政策创新,或者是货币政策与其他结构性政策的组合,才能真正刺激经济和通胀。

  美债破“1”或源于恐慌情绪下投资者对全球经济脆弱性的担忧。从历史经验看,由于美债相对较高的安全性和收益水平,美债市场成为全球资本的避险场所。在低利率和高资产价格的高杠杆高债务环境下,全球经济的脆弱性较以往增加,新冠疫情导致全球投资者的恐慌情绪和避险需求加深,增加了对美债以及相应金融产品的需求,美债短期破“1”的驱动力主要在此。

  结构性矛盾vs新冠疫情。经济、金融、政治格局的结构矛盾,包括老龄化,贫富差距扩大,技术进步放缓,全球贸易失衡、民粹主义等,导致全球经济脆弱性有所增加。

  同时,金融市场的脆弱性也在利率不断下沉、资产价格的持续膨胀中积累。货币政策的锚开始向资产价格偏移,央行对金融市场的稳定越来越看重,政策易松难紧,反而助长了金融资产的膨胀。在这种环境下,疫情冲击的潜在风险可能被放大。尽管美联储带头降息,但能否起到作用,还取决于低利率能否传导至增长和通胀。

  疫情对于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冲击或许不会仅仅局限于短期,疫情或将成为全球负利率的催化剂。历史上爆发的多次大规模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都是短暂的,企业生产、收入和利润在疫情结束后都可能V型反转,但这次或许不一样。因为全球发达市场正处在一个内生增长放缓,结构性矛盾突出,且政策空间狭窄,金融市场脆弱的环境中。

  事实上,也正是这种增长放缓和结构性矛盾带来的民粹主义思潮,使政府在防疫政策执行上遭遇障碍,反而加剧了疫情的扩散。在这种情形下,疫情冲击必然会产生更大的实际影响,但是能否大到让全球经济“伤筋动骨”还需视疫情的进一步发展而定。

  降息并不能直接缓解疫情对美国经济的冲击,或许意在缓和美国金融市场波动。疫情下受到冲击最大的将是服务业的实体企业,降息50bp对融资成本的影响十分有限,国内消费以及外部需求对于降息可能也不那么敏感。若疫情真的在美国大规模爆发,在经济相对停滞的状态下,降息对于经济的刺激作用很难向增长和通胀传导。

  在美国目前公布的确诊人数刚刚超过100例,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未凸显,且金融机构流动性并不紧缺的背景下,美联储意外降息,或许更多地受到了政治因素影响,来缓和金融市场的恐慌情绪——在刚刚过去的一周中,标普500暴跌11.49%。

  财政政策和结构性货币政策的配合将更加有效。相比于降息,减税是弥补企业损失更加直接有效的方法,对于企业的激励也更大。由于疫情的影响始终是结构性的,精准的结构性减税效果会更好。如果未来疫情扩散或金融市场恐慌加剧导致部分高杠杆机构遭遇流动性压力,那么类似于次贷危机时对于特定机构的流动性支持,效果可能也会好于利率的普降。


小税官谈税事


国债象征国家的信誉问题,美国总是投机取巧,扰乱货币资金,个国应该从新考虑迟减美国国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