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尔都塞的阅读症候理论,分析结构主义哲学的总问题

1. 无意识症候

症候(sympotom)这一名词,原来是出自于医学病理学的术语,而在阿尔都塞这里,和特定的带有强烈哲学色彩的文本分析联系起来,甚至成为其批评理论中一种应用普遍的批评方法,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去回溯阿尔都塞症候阅读理论的最早的来源。

症候又被翻译成为症状,原来是生理学或病理学的术语,指的是疾病过程中机体内发生了一系列乱象,形态结构异常变化所引发的病人的主观上的一场感受。例如像疼痛、恶心、胃寒等,在这意义上的症候概念强调的是人或者机体的生理感受的主体性和异常性。

弗洛伊德在对一症病人和神经症患者的临床治疗的过程当中,引入了症候作为其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中的症候当时是指的是患者的精神上的病理表现,但只是对其病理上的客观语义反应,并不具有着主观的批判色彩。但是症候本身对于机体而言,其实最起码是有害的,或者至少是没有益处的,患病的人常常会因为症候而痛苦。

在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当中,将主体的无意识看作是在意识之下的那一部分。在一个认知主体的生命的整个活动当中,无意识对主体的影响作用和塑造作用,其实远大于我们的自身的意识,虽然无意识不能直接显露出自身的存在,但是可以通过对机体的某些特殊性的生理反应,或者在集体的心里上形成特殊的心理状态和心灵图式来呈现,例如像做梦时候的梦境,无意义的重复语句,跟其他人开的小玩笑等。

而症候在弗洛伊德那里,其实就是被意识压抑的无意识中欲望的替代性满足,经由这些特殊的外在形式呈现出来,使成为无意识的表面的表征性状态。被压抑的这种无意识,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凸显出来,例如像梦境。而为了实现人心理的深层结构上的平衡,就需要在各式各样的外在的表现当中,转移出自身的某种症候。因此在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的症候概念,其实就是作为被压抑的无意识的,替代性的外在的表征出现的。

在弗洛伊德的著作当中,有着这样的表述:“已经成为无意识的被压抑的冲动,通过迂回曲折的方法找到了释放的途径和替代性满足的方式,使得压抑的目的全部落空……被压抑的冲动在躯体的某些地方爆发出来,产生了症候”。

2. 语言症候

在拉康的语义学当中,将结构主义的语言学引入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当中,使得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等重要概念,具有了可供分析的语言的结构形态。拉康认为,症候就是无意识的一种表征和隐喻,是无意识内容的真实显现,症候因为无意识与语言的密切关系成为一种意义无限演绎的能力——无意识是他者的话语,无意识具有语言的结构,是拉康对无意识做出的最著名的两个论断。

在拉康的语义学当中认为,无意识是他者的话语的建构,因而对这一无意识的结构性的语言分析成为了一种可能,拉康在继承了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的概念和辨析之后,否定了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和语言无涉的观点,转而证明了无意识可以被语言或者说狭义的语言所塑造和表达,由他掌控的话语通过许多不同的手段可以对意识的主体进行管控与实践。

拉康举了一个例子来证明自身的症候概念和弗洛伊德之间的差异:有一天一个妄想症的患者在梦中发现自己来到了南极,肚子里饥肠辘辘,但是附近却什么也没有,只有冰山。在快要饿晕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面前有一盘子的鱼子酱,因此就直接没有思考全部吃进去了。

拉康指出,这个妄想症患者的梦境当中所表现出来的症候并非是那一盘的鱼子酱,而应该是装鱼子酱的盘子到底是圆的还是方的或者长方形的。在这个例子当中,表明了对症候这一概念的考查,应该注重于在表征之下,或表构造表征的语言所指,而非表征的实质和对应的欲望内容。

症候在拉康那里就是被作为人的主体的意识所压抑的所指的能指,就是被写在生命的流逝中或者面纱上的一个符号,通过语义的歧义而穿透语言。在后期的拉康那里,症候就是主体的存在形式,症候背后并不存在另一个本质,而症候本身是空无一物的。阿尔都塞的症候阅读理论其实就是拉康对于他者理论的社会化和历史化。

3. 结构主义总问题

总问题是阿尔都塞的症候阅读理论依据。“总问题”这一概念来源于雅克马丁,而总问题其实就是作为现代科学认识理论的研究中心的主导性的理论框架,或者说问题的框架。他对一个整体理论思想中的每一个具体的问题进行了构建,是一种使理论能够以特定的方式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潜在构建性结构。

这种潜在的构建性结构,把自身的各种基本概念置于相互的关联关系当中,并且通过这种关联关系中的地位及其各自的功能,决定了每一个概念的具体的本质,每一个概念的特殊意义和功能都是来源于相互之间的关系。而在这一种问题之下,不仅是具有着所能提供的相应的解决办法,并且还决定着提出这一问题的方式。总问题在思想的内部揭示了各个问题之间的客观内在联系的关系。

总问题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结构的概念,它决定着问题的解决和解决。他关注的是所有现存的问题,而不是单个的问题。也就是说总问题不是一个思想家或一部著作的每个具体问题,而是贯穿这些问题的一个普遍问题,作为这些具体问题之间的联系。要解决的具体问题的内容和方向受一般问题的限制和构造。所有具体问题都是由总问题决定的,一般问题作为具体问题表述的最基本前提,也决定了问题的解决。

并且,总问题并不是直接显现出来,而是隐藏在著作的文字之下,作为隐性的存在物所存在。但是虽然不是显性存在,在文字的空白之下,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我们真正的去触及总问题时,我们自身的意识和思想就会去反抗这一趋向,作为无意识的总问题藏在了思想著作的没有被表达出来的一部分当中。而阿尔都塞提出症候式阅读理论,其实就是为了解决在思想的著作当中的寻找总问题的问题从而提出。

作为支配和建构,我们自身思想的基础的总问题,在另一方面是一类开放的问题,是没有自身的任何出发点,也没有封闭或者具有开拓人思想的作用。也不鼓励人去寻找绝对的真理的概念,在这一方面来说,作为总问题的目的来讲,其实就是人的思想产生的基础性,开放性的问题基础。

在阅读一些著作和认识其思想时,如何达到科学的总问题的认识,只能通过症候阅读来达到,因此在结构上来讲,症候阅读最终的目的其实就是对著作当中的总问题的显现与认识。

[1]蓝江.症候的精神分析与文本病理学——对阿尔都塞的“症候式阅读”的批判式解读[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02):129-137.

[2]郭小香.阿尔都塞“症候阅读法”解读及其启示[J].理论界,2011(04):106-108.

[3]周凌玉.十七年文学中的主体询唤与症候阅读——以知识分子题材及《青春之歌》为例[J].名作欣赏,2010(12):48-50.

[4]戴瑞瑞. 症候、症候式阅读与文学批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9.

[5]李夫生.“症候阅读”的“科学批评”如何可能?——兼论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批评的一个理论悖谬[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01):105-110.

[6]张一兵.析阿尔都塞的“症候阅读法”[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2(03):63-73.

[7]陈爱华.试析“症候阅读”的方法论视域[J].南京社会科学,2002(04):14-16.

[8]杨玲.症候阅读、表层阅读与文学批评的革新[J].社会科学文摘,2018(10):104-106.

[9]邹博.浅析阿尔都塞问题式与症候阅读法[J].学理论,2013(14):53-54.

[10]禹权恒.消费主义与阅读症候[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2(01):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