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上海家庭的买房故事 这些年的上海楼市

小吴,男,1990年出生,上海人,小时候居住在陕西南路上的步高里。小吴的曾祖父在1930年用10根大黄鱼(每根重约为231克的金条)买下此处,在小吴出生的90年代初电影《股疯》、《上海假期》都曾在步高里取景拍摄,电影《股疯》更是以女主潘虹居住的步高里动迁从而搬进了新房作为结尾。但现实却是富有戏剧性的,由于电影的拍摄步高里引起了重视,在90年代初步高里被列为了上海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也意味着基本动迁是不可能了!

生活总是要继续的,随着改革开放的红利期到来,和无数中国人一样小吴家也开始富裕起来,由于步高里的居住条件简陋,1997年小吴父亲向亲朋好友筹集5万元购买了一套一室户的单位内部房,2004年小吴父亲卖出单位内部房后并贷款15万元,以50万元购买了一套位于外环内靠近地铁一号线旁的三室户商品房(那一年上海的地铁仅有1、2、3号线),2017年小吴父亲通过积攒的150万加上商业贷款310万元和公积金贷款40万共500万为小吴在外环外购买了一套2室户商品房作为婚房。2018年小吴父亲将步高里出租,每月的租金用来还房贷。

从上面的故事我们可以发现,随着时代的变化,上海人购房的资金来源从向亲朋好友借款逐步转向向金融机构贷款购房,且贷款的比例也逐渐增大。而这一切的变化源于中国人民银行在1995年8月颁布了《商业银行自营住房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从此越来越多上海人体会到了贷款买房的好处,开始逐渐接受了贷款买房的模式,小吴父亲在1997年是以全款购房,2003年贷款购房时贷款比例仅为30%,2017年购房时贷款比例已经到达70%,随着对贷款购房模式的理解,如今,大多数上海人购买首套住宅都会选择贷款,毕竟上海首套房的首付3.5成的政策每个上海人只能享受一次。

小吴的父亲并没有把买房当做投资或是投机,而是实实在在的刚性或改善性购房需求,这也是大多数上海人民买房的真实原因。随着上海经济的高速发展,上海购房者呈现多样化,购房者从原本上海本地人到中国各地买家再到国际买家,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从而促使房价的上涨,上海人基本上是被动接受房价上涨,房产的价格对于他们来说只是纸面财富,因为大多数上海人是没有除基本住房以外的房产。

2011年随着“国八条”出台,上海开始实行限购政策和试行房产税征收,这为抑制房地产投资过热和维护上海楼市平稳发展奠定了基础,2016年12月政府明确提出“房住不炒”,更坚定维护了上海楼市的平稳发展。政策对于小吴这样的普通上海家庭来说,更是一种保护机制。

2019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19年10月8日,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以最近一个月相应期限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定价基准加点形成,2020年面对房贷,小吴要选择是否由原来的房贷固定利率改成LPR,这也是贷款购房者的选择题。

2019年12月1日,《上海市公有住房差价交换办法》开始实施,对于步高里的未来,小吴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