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大会》的内涵是什么?

楼事杂谈


《吐槽大会》的内涵是“你吐槽,我洗白!”

吐槽大会第四期已经播完了,主要作用就是给有槽点的明星洗白!不过也有几期是真吐槽!

纵观四期的《吐槽大会》,最精彩的两期当属王刚唐国强那期和曹云金那期。

王刚一张口,那就是王炸的水平,把以往那些嘉宾炸的体无完肤!

归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评论编剧史航那一段“辩证的看问题”实在是太有学问了!

唐国强虽然没有去吐槽别人,但是他讲的没一点都值得年轻人学习!

曹云金那期也是特别精彩,抛却曹云金和郭德纲的矛盾不提,曹云金和口才是不错!模仿能力也是一流,模仿起郭德纲的表情动作简直不能再像了!





归湖先生


发泄人们心中的抑郁情怀


用户1036783434413


《吐槽大会》彰显了编剧的搞笑功底洗白了明星的难言之隐

《吐槽大会》自2107年播出到现在已经是第四季了,它不是明星竞技类节目但是却赢得了很多明星以及观众的喜爱。《吐槽大会》顾名思义就是大家集中起来互相揭底的大会,这让那些有口难辩的明星非常的来劲觉得自己终于有机会为自己洗白,澄清事情的真相。说白了《吐槽大会》就是一档专门为明星们准备的倾诉心声的节目,与其他访谈类节目不同的是大家互相揭底而且个个都非常有内涵,这让观众感到特别新鲜,一方面知道了明星的心里话,一方面看到了每个人的编剧才华。

《吐槽大会》的播出让我们看到了一批幕后工作者的文学功底,因为他们每个人的吐槽都非常专业内涵,每天写这样的稿子也是很了不起了。大家在得知事实真相的同时也为这样的演讲稿佩服得五体投地,真是受益匪浅。通过大家的吐槽可以看出这是社会存在的一种现有现象。很多人迫切需要这样一个袒露心声的机会,因为不明真相的误传的确让当事人感到特别的压抑,特别的难受。

明星作为一个亮丽的群体需要表白,大众作为社会的一员有时候也需要表白,人人都有被人误会的时刻,惧怕的是误传延续。这样的后果对谁都是不公平的《吐槽大会》就是看到了这一社会现象,体会到当大家的这一心理需要,所以节目一经播出就受到了大家的热捧。

《吐槽大会》每期都邀请自带话题的嘉宾做主咖,这个主咖是大家吐槽的主要对象,他当然知道大家不会对他口下留情,似乎说的也狠也真切,这样当着当事人的面互相揭短的事情还真是没有见过,大家嘻嘻哈哈的冲撞也是在告诉观众这个事其实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的,让大家自然而然地就相信了各位的清白。

像马苏说自己给朋友当证人的事,被观众误会了很久,但是通过她在《吐槽大会》的说辞就已经告诉大家她是冤枉的,她只是为了朋友义气,既让观众明白她的人美心善,又让观众对过去对她的误解感到不好意思。不得不说《吐槽大会》真的是一档很不错的节目,它无形之中帮很多人找到了生存的自信心,还可以为自己找到一个还原自我的借口,最重要的是它带来了商业价值,真是一举三得。

再如被誉为“小鲜肉”收割机的萧亚轩一直让人诟病,换男朋友的速度几乎史无仅有。大家都对她的恋爱观表示不可思议,甚至有些嘲笑。萧亚轩作为主咖静待每个人的轮番吐槽,但是他最后说的一段恋爱观却征服了大家,她说“找男朋友不丢人,嫉妒别人才丢人”也是让人无语了。她毫不避讳地告诉大家自己活得很好,而且并不为此而感到抬不起头,每个人都有爱的权利,不合适就没有必要讲究的心理也是挺让人佩服的。萧亚轩通过这期节目成功地洗白了自己,也让大家认识了一个开朗不拘一格的歌后。从此以后相信也没有人再去议论她换男友的速度了。

现任男友黄皓说:”我不敢吐槽时间太长,怕长了她已经换男友了”没有人可以一直年轻,但萧亚轩的男朋友可以。这样的吐槽也真是太大胆了,真不怕回家之后跪搓衣板了。由此大家断定萧亚轩这次可能真是遇到真爱了,她已经把黄皓宠得太腻歪了。

《吐槽大会》就是这样一个非常迎合大众口味的节目,它以一种聊家常的形式告诉大家每件疑惑的事情的真相,让大家不再继续迷惑下去,同时也让当事人找回自己原有的形象得到大家的认可,确实是很不错的,其实它也是一个让你走进明星内心的过程。人与人之间产生误会是在所难免的,这样一个袒露心声的节目应该继续受到大家的喜爱。


燕泽说娱乐


(一)带来一定的娱乐价值

网络脱口秀节目吐槽别人抑或表达自己,都是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旨在博观众一笑,具有一定的娱乐价值。《吐槽大会》中嘉宾大多以讲段子的方式调侃他人,吐槽的语言不仅风趣幽默,而且被吐槽的嘉宾之间有时还会彼此衔接连贯,如姜思达在吐槽说“李诞染发是一个技巧,为了转移大家对他脸的注意力,就如同薛之谦写段子就是转移曾经过气的事实”等语言观众不禁拍手叫好,而这些“吐槽”有的也是网友热衷的八卦,嘉宾言语犀利,直揭伤疤,秒变段子手,似乎正开展一场如火如荼的吐槽大战,经常妙语连珠,为观众带来欢乐。

(二)传递一种正确价值观

网络脱口秀节目除了承担娱乐价值,其最终目的是通过语言表达的方式为观众传递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单纯娱乐的网络综艺节目始终过于单薄,因此脱口秀节目应该传递一定的有内涵的内容。《吐槽大会》主咖在对嘉宾吐槽之后,都会发表一些自己的人生态度,如薛之谦说“在这个时代,根本就没有怀才不遇,前提是你必须真的具备才华,所以一定要强大自己,不要走歪门邪道,一个成功的男人,钱不是必须的,最重要的是尊严”作为结束词,尽管他如何被吐槽,他还是在坚持自己的音乐道路,有自己的生活和人生态度,因此网络脱口秀节目需要传递正确的娱乐导向,才能彰显正确的娱乐价值。

评论:

不管是传统脱口秀节目还是网络脱口秀节目,主要目的都是为观众带来欢乐及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念,不断满足观众对优秀综艺节目的需要,因此要坚守优质的节目内容、节目理念,只有打动人心的节目内容才能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引发观众的参与互动,使观众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表达自我,通过嘉宾与观众彼此之间个性化、创新性的话语表达,使节目变得丰富多彩,形成话题讨论,使节目变得多元化,同时也引发一些思考,积极传播正能量,形成高品质的网络脱口秀综艺节目。


创客小杰


现在网上有一批杠精。就是你干什么,他都觉得你有错。也许是博眼球,蹭流量。也行就是天生爱抬杠......不管出于什么目的,最后通过人类强大的智慧,衍生了吐槽大会这种类型的节目。自嘲加自黑!先堵上杠精的嘴,先发制人。我自己都把自己说成这样了,还能怎么黑。非的拧巴着来的话,那只能你黑你自己,那我就偏要夸你[捂脸]

所以说吐槽大会内涵得意思,我觉得就是一种自身修行。

一切都是浮云!你说的都对![灵光一闪]



太上頭了


吐槽大会的内涵,我个人认为就是以自嘲和自黑的方式,把自己坦荡荡的放在你面前,你反而无话可说,也就是说我都不要脸了,你说啥都显得没有意义了。

这是一种釜底抽薪且能满足无聊人士偷窥感和发泄感的的一种方法,还能把持对立观点的人或者黑子直接转粉,因为人都是喜欢被认同的,吃瓜看热闹的也不例外,吐槽大会很容易会把吃瓜的群体转化为粉丝,因为他们通过吐槽大会发现:呀,原来这些人都知道自己的黑历史或者污点啊?能直面甚至调侃自己的不足或者污点的人,在所有人眼里都会认为是坦诚的表现,哪怕他/她之前做的事可能真的不符合正确的价值观,快节奏的社会容易忘记历史,也容易原谅别人,宽容是美德,别人的一些尴尬如果能给自己带来快乐,何乐而不为呢?罢了罢了!原谅他吧!

所以人们喜欢上了这种看似互黑和自黑实则利用人性弱点的吐槽大会,普罗大众嘛,图的就一乐字,能让自己一时爽的就是好的,现在的人,都没耐心去深究,只图一时之乐,何况吐槽自黑的还是名人,观众都是平凡人,实际上吐槽大会的吐槽,也不过是满足大众的偷窥欲和报复心,人家私底下的事儿,且是吃瓜群众所能了解?都在演戏各取所需罢了,你让他呵呵,他就没时间嘴碎了!

自黑自嘲的人很清醒,这是一种洗礼,走过了这道坎儿,再不要脸也没人说我不要脸了,反而觉得你平易近人,是一路人。其实,那帮互黑自黑自嘲的根本和你不是一路人,吃瓜群众不过是一堆垃圾流量,他们必须使出浑身解数把垃圾流量转成对自己有利的正能量,所以,吐槽和自黑这样的能量和大众之前的能量想叠加,正好负负得正!

当然不排除有的人确实通过这个节目,把自己天性的一面释放了出来,并给人带来快乐!这可能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一面了!因为在面具下的名人或者艺人,根本不是他自己想要的生活。吐槽大会舞台上人形形色色,背后有太多的利益牵涉,把观众逗乐了,吐槽的也洗白了,甚至洗红了,更甚还有回锅翻红的。大家各取所需,苦逼的上班族每天早上还是在挤早高峰和晚高峰,低着头看吐槽大会,录完节目的他们也可以在自己的豪宅享受节目的福利分红,一个负责制造快乐,一个负责享受快乐,大家都不知道也不愿意相信这个社会,病了。



有水评阿哥


这档节目反映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吐槽”作为一个舶来词,大多数国人都不了解它的意思。

如果一个从未接触过“吐槽文化”的人点开一期《吐槽大会》,他会认为吐槽就是“揭短、毒舌、无下限”,但事实并不是如此,而《吐槽大会》把“吐槽”曲解为“无礼的毒舌”并将之包装成“能让人哈哈大笑的幽默”正是问题所在。

什么是吐槽呢?首先自然是要有槽点,然后才能吐槽。(寻找言语或者行为上不合常规的漏洞,并以幽默、夸张、讽刺的语气指出)

就好比你看郭德纲相声,郭德纲在台上说:“我媳妇上去就和那卖早点的撕巴起来了,我哪能光看着啊,我上去就是一伸手!……来两套烧饼。”,这就是槽点,而观众又不一定懂其中的幽默,于是这个时候就需要吐槽了,所以于谦就会说:“都这时候了,就别想着吃了呀!”

而《吐槽大会》中经常出现的所谓的“吐槽”是什么呢?吐槽人往台上一站,开口就是:“某某嘉宾真的很不容易……她那身高就一米五,我要是她我都活不下去。”这种“人身攻击玩笑”真的很低级,是对幽默理解十分肤浅的人才会使用的伎俩,通常只在几岁大的小孩子间流行。

没有槽点,于是靠揭短来强行制造槽点,这一点也不幽默,反而让人心生厌恶。

而且吐槽最忌讳的就是“伤害到他人”,好的吐槽能让所有人哈哈一乐,坏的吐槽能像刀子一样捅到别人的心里去,关键点在于你的吐槽能不能为人所接受,还是以郭德纲相声为例,郭德纲经常在节目里损于谦和自己,但他从来不敢随便拿不熟悉的人开玩笑,他自己也说“大家老说我拿于老师开玩笑,但我也不敢拿其他人开玩笑,开于老师的玩笑,我们自己知道这是出戏,开别人的玩笑别人可能不知道,就当真了。”这便是对幽默的界限的精准把握,很多人不理解这一点,原本想讲个笑话,结果得罪了在场的某一个人,闹得大家不欢而散。

无法把握一个精准的度,三两句话便越过雷池,同样也是十分忌讳的。

我看过一个美国女脱口秀人的文章,她主张“幽默应该是包含同一性的”,即“让听笑话的人觉得自己和你是同一个阵营的,并借此产生共鸣”,好比若是给护士们讲笑话,你应该吐槽“主治医生总是急不可耐”,而若是给主治医生讲笑话,你应该吐槽“护士们总是反应迟钝”;若是去给某个公司的员工们讲笑话,则要注意不能随便拿某个老板、主管开玩笑,因为大多数员工对自己的岗位是有认同感的,你吐槽了他们的主管或者老板,他们会感到不悦,这时你可以吐槽公司以外的人或事,比如“来公司维修电缆的电信员工每次都闷闷不乐”。

其实幽默的内核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共通的,只是表现形式可能有所不同,日本有“吐槽喜剧”,美国有脱口秀,中国有相声,而且我认为中国的相声不输给世界上任何一种其他的幽默表现形式,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尊重二字,这也是其他幽默表现形式或许不具备的。

对他人的尊重是十分重要的,比如罗素·彼得斯,加拿大著名脱口秀艺人,他很有幽默天赋,在美国也十分受欢迎,但他总喜欢讲一些刻板印象的歧视笑话,所以导致风评褒贬不一。



裤裤的程序猿


作为每期以一个嘉宾为主吐槽的脱口秀节目。从第一季饱受波折开始,到如今已经第三季了,成功的让这档节目成为了连载型的综艺节目了。

细数这吐槽大会带来的影响,最大的应该算是捧红了李诞和池子,至于来参加节目的嘉宾,只不过用自黑,在当时转化了一部分流量罢了,节目中的吐槽不过是一笑带过罢了。

第一季来参加吐槽大会的艺人,大部分都是曾经红过,身上还有曾经遗留过的绯闻与八卦,对与他们来说,与其被其他人黑,何不如自己来自黑,或许黑红也是一种另类的火。

作为脱口秀的节目,更看重的是说话的能力,能不能让人笑,便是这节目的成败与否的关键。喜剧人都曾说过,让一个人哭很容易,但是让一个人一直笑,却是很难的。

吐槽大会就是用自黑来让大家笑一笑,其实从第一季到第三季,来参加吐槽大会的嘉宾,大部分不是那种在线的流量明星,反而是哪些在线上,却没有太多关注,或者是想出来,又不知道以哪种方式出现在大众视线上的艺人,选择的节目。

虽然这样说,对于吐槽大会来说,并不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不过却也是实在的,如果自带流量,又在线上的艺人,哪个不爱惜自己的羽毛,谢绝一切绯闻,就算是自黑都不在他们的宣传计划当中,对于他们来说,节目从来不缺,又何必来上这吐槽大会呢?

吐槽大会到了第三季了,就像主持人张绍刚所说的一样,嘉宾们吐槽轻了,观众不喜欢,吐槽重了,嘉宾更不喜欢,这个吐槽的度,便是至关重要,也是这档节目要继续下去,必须要考虑的事情。

不过看这档节目,就会想起几个黑红黑红的明星,首当其冲的便是袁姗姗、杨幂、黄子韬等等,他们就算不上这吐槽大会,那自黑的流量都跟着跑,如果有一天吐槽大会,能都集合这群黑红艺人的话,想来它能更上一个台阶,让自黑真正成为了另一种流量方式。


我跟你无冤无仇


换一种调侃方式来表达很有内涵的东西


相宜一叶子


各种明星嘉宾带着犀利的观点,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吐槽,让人看到明星“背后的故事”。《吐槽大会》的常驻嘉宾池子、李诞可以说是《吐槽大会》的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两位稳中带皮的吐槽风格,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而作为策划人的李诞也因为微博一句“人间不值得”而火了一把,许多人纷纷效仿,看来影响力也是蛮大的!当然啦,既然是《吐槽大会》,请来的明星也都是自带争议话题的,这些明星不仅仅是有吐槽的点,其背后的努力也是不能让人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