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号坦克歼击车实验型 Jagdpanzer IV A0 (Versuchsfahrzeug)

四号自行反坦克炮(Jagdpanzer IV,Sd.Kfz. 162)是一种自行反坦克炮,为利用四号坦克底盘发展出的三种主要衍生型之一。本车系用以替代三号突击炮,违反了装甲兵总监海因茨·古德里安的期望。古德里安认为不必要转移四号坦克的生产资源,因为三号、四号突击炮能够充分胜任它们的角色。

鬼匠技研资料分享

发展沿革

四号自行反坦克炮保有基本型态的四号坦克底盘,但原有的垂直前部装甲被大角度倾斜的凸出前部装甲所取代。为了搭载全新的上部结构,本车变更内部设计,改变了油箱及弹药架的位置。因为本车没有炮塔,因此原本用以提供四号坦克炮塔旋转所需动力的马达便被移除了。

本车的上部结构采用倾斜装甲设计,可以较薄的装甲厚度提供较大的防御效果,同时前部装甲的厚度达到100mm。为了尽可能简化生产流程,本车的上部结构系制作成具有楔形连结部的装甲板,再焊接起来。

鬼匠技研资料分享

车载装备

本车主武装为7.5cm炮,原设计为装备PaK 42 70倍径炮,但碍于生产数量不足,致使预量产型和先期量产型装备了较旧型的7.5 cm PaK 39 48倍径炮。此炮的炮身较短,且威力也不如PaK 42。后期生产型装备了倍径较大的主炮,导致四号自行反坦克炮前方过重,尤其厚重的前部装甲影响更

火炮甚。这大幅降低了本车的机动性与越野性能,为此本车车组员将其戏称为“古德里安之鸭(Guderian Ente)”。

鬼匠技研资料分享

最终投产

四号自行反坦克炮的最终发展型于1943/12定案并于1944/1投产,装备PaK 39 48倍径炮的车型一直生产到11月。装备PaK 42 70倍径炮的车型则自8月起开始生产,直到1945年的3、4月为止。原本打算停止四号坦克的生产,以便能够专注于生产四号自行反坦克炮,但是这计划从未实现。

鬼匠技研资料分享

衍生型号

型号特征

●装备7.5 cm PaK 39 43倍径炮的四号自行反坦克炮,仅于预量产阶段生产小量。

●装备7.5 cm PaK 39 48倍径炮的四号自行反坦克炮,官方名称Sturmgeschütz neuer Art mit 7.5 cm PaK ●L/48 auf Fahrgestell PzKpfw Ⅳ,1944年约生产780辆。

●装备7.5 cm PaK 39 70倍径炮(Sd.Kfz.162/1)的四号自行反坦克炮(V),为两种装备70倍径主炮的衍生型之一。1944到1945间约生产940辆,(V)字代表设计者Vomag。

四号自行反坦克炮(A)是另一种装备7.5 cm PaK 39 70倍径炮的四号自行反坦克炮。本车型与(V)型的差异在于本车的上部结构是直接设置于标准四号坦克底盘上,且没有前部倾斜凸出装甲。1944到1945间仅生产了278辆,(A)字代表设计者"Alkett"。

小改装及性能改良遍及整个生产线的所有衍生车型,一如数项现地改装项目,其中最常见的改装就是加装装甲侧裙。原本四号自行反坦克炮的48倍径炮装设有炮口制退器,但是由于炮口过于接近地面,每次开火都会扬起大量沙尘而曝露车辆位置,迫使许多车组人员于现地拆除炮口制退器。随后的车型便省略了炮口制退器。

早期装备48倍径炮及70倍径炮的车型皆具有防磁纹路表面处理,但是约略只持续到1944年9月便不再作此表面处理。在四号坦克J型出现后,后期车型采用了J型的底盘,因而只有三具托带轮而不是原本的四个,并采用了J型的双垂直式排气尾管。某些后期型车款也在两侧的第一组路轮装设全钢制路轮。

鬼匠技研资料分享

服役历程

四号自行反坦克炮服役于装甲师及SS装甲师的反坦克分队。本车曾参加诺曼底战役、突出部之役以及东线的战斗。本车是非常成功的自行反坦克炮,但是当忽视战术规则而将本车当作坦克的替代品或突击炮使用时,本车的表现就十分地拙劣。可是在战争晚期,本车经常被当作坦克的替代品运用,乃因那时往往没有其他的车种可供选择。

自诺曼底登陆起,SS12 希特勒青年师的鲁道夫-罗伊以四号自行反坦克炮共取得36辆确认击杀纪录,并于1944年10月16日获得骑士铁十字勋章。1944年12月17日于比利时的阿登森林攻势期间,他从他指挥的四号自行反坦克炮中探头出舱盖观察车外状况时,遭到美国狙击手击毙。

总体而言,本车的设计理念是成功的;二战结束后,西德陆军继续操作Kanonenjagdpanzer,但战后仅生产了少数其他形式的固定炮座自行火炮。

鬼匠技研资料分享


四歼75L70型(A)


鬼匠技研资料分享



四歼75L48型

鬼匠技研资料分享


鬼匠技研资料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