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諸葛亮不會打仗?這場“教科書”戰役,被稱為他的巔峰之戰

引言:喜歡三國演義的朋友都有一個質疑,那就是諸葛亮到底能不能打仗?很多人認為不能,也有人認為能,我們來看看正史是怎麼記載的。

01諸葛亮

諸葛亮三國時期,蜀國軍師。

早年在隆中隱居,後來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有了諸葛亮的輔助,劉備成功與孫權、曹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

劉備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

諸葛亮蜀國軍師

諸葛亮生前一共五次北伐中原,希望能統一天下,但最終都無功而返。

所以民間很多人都認為諸葛亮適合治政,根本不適合行軍打仗。

陳壽在《三國志》中也說諸葛亮為“治戎為長,將略為短”。

可是諸葛亮真的是隻懂政治,不懂打仗嗎?

很多人認為諸葛亮不會帶兵打仗

02滷城之戰

公元231年,諸葛亮發動第四次北伐。

這次北伐對蜀國來說相對有更大的優勢,通過前三次的北伐。

蜀軍成功地打通了水道運糧,蜀軍再也不會面對糧盡退兵的尷尬局面了。

諸葛亮帶兵退守滷城

司馬懿得知消息以後就帶兵來追,一直追到滷城。

諸葛亮的戰略就是要引誘魏軍出戰,然後集中殲滅。

但是此時魏軍的實力要遠遠超過蜀軍,諸葛亮只能速戰速決,不然必定被拖垮。

司馬懿也不是泛泛之輩,也看出了諸葛亮的作戰意圖,追到滷城以後堅決不應戰。

準備拖垮諸葛亮的八萬大軍,如果這樣耗下去,諸葛亮必敗。

司馬懿準備拖死諸葛亮

為了不讓第四次北伐仍然向前三次那樣無功而返,諸葛亮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

諸葛亮誘騙司馬懿上當,主動撤去了對祁山的包圍。

這一步就相當自絕後路,把自己的前胸後背都暴露給別人。

這對諸葛亮來說是非常危險的,如果司馬懿帶兵前後夾擊,諸葛亮就相當於被包餃子了。

滷城之戰形勢圖

可是他又不得不這麼做,不然司馬懿不會出兵的,司馬懿的隱忍能力我們是知道的。

但司馬懿也不是好騙的,如果能用最少的損失換來最大的勝利,他就不會考慮其他的戰略。

他依然選擇拖垮諸葛亮。

但是司馬懿手下的將領都急了,還暗地裡罵司馬懿:畏蜀如虎。

在眾將求戰心切的強烈情緒之下,為了安撫軍心 ,司馬懿不得不出兵作戰。

魏軍兵分兩路,一路由張郃、賈嗣、魏平從祁山方向進攻蜀軍南營。

一路由司馬懿親率進攻北營,兩路魏軍呈鉗形向滷城攻來。

看到司馬懿上當以後,諸葛亮趕緊進行精準的作戰部署。

他命令王平固守南營抵禦張郃。

對於司馬懿的進攻,他特意命令魏延、高翔、吳班全力抵擋。

蜀國大將魏延

面對魏軍的氣勢洶洶,蜀軍要想活命,只能拼命一戰。

結果魏軍大敗,總共斬首了魏軍好幾萬人。

這一次諸葛亮徹底把司馬懿打怕了,以至於第五次北伐的時候,司馬懿無論如何死活都不肯出戰,寧願穿女人衣服也不願應戰。

諸葛亮的滷城之戰,是迄今為止唯一能在鉗形作戰局勢中,完美勝利的一場戰鬥。

從滷城之戰,可以諸葛亮在謀略、心理、戰術、治軍各方面全部展現出絕頂的軍事才能都是頂級的。

現在大家還會不會認為諸葛亮不能帶軍打仗了?

或許是諸葛亮的治國才能過於優越,掩蓋了他的軍事才能。

或許是三國時期能帶兵打仗的優秀將領實在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