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宽松又来了,“增印钞票”有没有用?

量化宽松是一种非常规货币政策,主要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量化宽松常被简化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

图说:3月23日在美国华盛顿拍摄的美元纸币。新华社

从2008年底至2014年10月,美联储先后出台3轮量化宽松政策,总共购买资产约3.9万亿美元。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美联储在2008年11月至2010年3月执行的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为应对金融危机、挽救美国金融体系和帮助美国经济走出衰退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经济学家对后两轮量化宽松政策的效果莫衷一是。支持者认为,量化宽松通过改善金融状况和降低融资成本促进了美国经济复苏,避免了通缩风险。反对者则批评量化宽松鼓励金融机构过度冒险、加大杠杆,催生资产泡沫和通胀飙升风险,威胁金融稳定。

本月15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1个百分点到0%至0.25%之间,同时启动7000亿美元量化宽松计划,为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此举意味着重启“零利率+量化宽松”这一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是美联储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再次回到零利率时代。

许苏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