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工地上的多功能“药匣子”

郭俊杰,林州市陵阳镇柳林村人,今年74岁。18岁开始修红旗渠,当时他的身份是工地医生,但是因修渠工作的繁忙和复杂,他经常“客串”其他岗位工作,被工友们称为多功能“药匣子”。

1967年上半年,属姚村公社的郭俊杰来到红旗渠干渠盘阳段工地,开始了艰苦的修渠岁月。郭俊杰学过医,治疗普通的感冒发烧、头痛脑热自然不在话下,即使是磕碰止血、崴脚骨折也能给予及时缓解。这在当时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农村,绝对算的上是“技术型人才”。工地上的人天天跟石头、山头打交道,登高滑坡,一不注意,蹭破皮、磕破腿是常有的事。郭俊杰就每天背着药箱,忙碌在工地的各个角落。

在盘阳工地上工作了半年,郭俊杰又到过尖庄、白家庄、木头纂工地,干的主要还是医生的活。工地上任务重、活也多,人手常常不够。空闲的时候,郭俊杰也帮忙做其他活。

帮厨师洗菜、做饭;临时替人打钎、扶杆、抬筐、推独轮车……慢慢的,郭俊杰在多个领域,居然也能独当一面,成为好手。比如给渠岸加高加固,郭俊杰干的一点也不必专业师傅差。

后来,郭俊杰和南杨、西张的两位工友被抽调去修建支渠。郭俊杰的身份仍然是医生,但是这时候的郭俊杰已然成了“全才”,放哪儿哪儿行、干啥啥中,以致还发生过一件有趣的事。

被抽调前,工社社长坚决不让郭俊杰走,因为舍不得。实在拗不过,才放郭俊杰去支渠帮忙。

到了支渠工地,凭着强烈的责任心和勤快,郭俊杰总是不停的找活做,在保证医护好伤员的前提下,他奔波在各个岗位上,为修渠贡献着自己的每一份力量。

从修渠工地上退下来,郭俊杰辗转林县人民医院、姚村卫生院、张官营村卫生所、柳林卫生所等岗位,干了一辈子医生。但是,他常常对人说,在红旗渠工地上待的两年,是他这一辈子当中最难忘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