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認識陽明經和少陽經,《傷寒論》第5條,“不傳”的辨別。

原文(5):傷寒兩三日,陽明少陽證不見者,為不傳也。

解1,傷風感冒兩三天的時候,如果沒有見到陽明經症和少陽經症,這還是風寒表證,沒有傳變。

解2,陽明,分手陽明經和足陽明經,手陽明是大腸經,足陽明是胃經。一般說胃腸相連就是中醫陽明經的一個概括範圍。

少陽,分手少陽經足少陽經。手少陽屬於三焦經,三焦經像經絡一樣,是古代先賢驗證出來的經絡,沒有實體的器官,分佈在上為頭,中為胸,下為腹,統領全身。他的經脈起於無名指,經臂,過頸,由耳後向上繞耳,終於眉外角。

少陽膽經,起於眼外角,然後繞耳繞頭側面左右環繞三次,由頸兩側向下,走身體兩側,走大腿外側,終於足四趾端。從頭到腳,這一經穴位比較多,44個穴位。

不見,看不見陽明和少陽的症狀。

不傳,沒有傳變。

解3,六經的辯證來說,一個陽明經就基本上囊括了手足陽明經的所有的症狀,就是胃腸症狀,上節第4條說,陽明經證反胃嘔吐,一般標準的陽明經證還會有手陽明大腸的一些症狀,比如腸燥便秘,都屬於陽明經症的一種表現,若有嘔吐腹瀉,可以用藿香正氣水,治療嘔吐腹瀉。這樣來說的胃腸感冒,就是中醫的陽明經證。

典型的陽明經症狀有發熱,心煩,口渴,失眠,熱證明顯,大渴、大熱、脈洪大等等。“ 熱甚厥亦深”,這是發燒驚厥的一個基礎,當熱邪至盛的時候,陽氣不能外達溫暖四肢,而出現手足厥冷、抽搐抽筋,這樣一些明顯的症狀,而舌紅苔黃也是陽明熱盛的表現。傳統經方“白虎湯”對這一些大熱大渴症狀效果良好。

足少陽膽經,巡行在身體兩側,出現症狀大部分是身體兩側的明顯症狀,比如兩肋脹滿,耳聾,頭痛,目眩,有的口乾,主要的症狀有一個寒熱往來,半表半里的症狀,這和手少陽三焦經有密切聯繫,三焦經分佈在全身半表半里,“三焦,決瀆之官,水道出焉”,邪氣傳變到三焦經以後,這樣的問題就明顯了。

說了這麼多。陽明經和少陽經這一些問題不出現,證明這一切還在太陽經。沒有傳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