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婴戏图”:孩童们天真烂漫的背后,是当朝粉饰太平的伎俩

王导最近要筹拍一个宋代题材的电影,因为其中涉及到好几处“婴戏图”的专业知识,便重金请来了当地重点大学宋代研究专家方教授,来咨询他这方面的问题。

口头寒暄,以茶代酒觥筹交错几盏后,王导开始把话题引到了“婴戏图”上面来,他便请方教授先简单介绍下这个所谓的“婴戏图”是怎么回事。

方教授轻轻地磨搓着已经见底的茶杯,在王导、陈监制、马编剧等一圈人的注目下,开始了对宋朝“婴戏图”的讲述。

苏汉臣《冬日婴戏图》

一、什么是“婴戏图”

方教授开始了婴戏图的介绍:“婴戏图也叫戏婴图,是描绘儿童游戏的一种人物画。实际上这种儿童题材的画历史很久远,在战国、汉朝已有萌芽迹象,在唐朝已臻成熟,盛行于宋朝,而在明清则达到了顶峰,直到现在仍然是绘画的一个重要题材。”

“比较有名的婴戏图,我举几个例子,有苏汉臣的《秋庭戏婴图》、《冬日婴戏图》、《货郎图》、《长春百子图》,周文炬的《狸奴婴戏图》,李嵩的《骷髅幻戏图》、《市担婴戏图》等等。

苏汉臣《秋庭戏婴图》

而这类婴戏题材画作,宫廷画家占多数,比如苏汉臣、杜孩儿、李嵩、苏焯、刘松年、刘宗道,这些当时很有名的画家都是为皇家服务的。由于宫廷画院大力推动这类婴戏题材的绘画,因此,宋代婴戏图在整体上就呈现出一种院体风格。

婴戏图除了用在画纸上,还被画在瓷器上,像定窑、磁州窑、耀州窑、景德镇窑都曾用婴戏图作为装饰,在那唐朝的长沙窑瓷器上就曾有过婴戏图;婴戏图也包括儿童钓鱼、玩鸟、斗蛐蛐、玩球、赶鸭子、抽陀螺等诸多丰富的内容,这些儿童周边形象不但描绘得全,而且将儿童的娇憨之态描绘得十分传神。”

清了清嗓子,方教授说:“我再说说苏汉臣代表的画作和李嵩画作的不同,这个和我接下来说的有些关系。”

在座的其他人听到后也都直起身体,并稍微向前倾着聚精会神地继续听着。

方教授很满意这个效果,就继续说:“以苏汉臣为代表的宫廷画师,他们画下的幼童,一般都是运用鲜艳明亮的色彩来做背景,来刻画小孩子们粉妆玉琢、衣着整洁、健康圆润的可爱形象,尤其注重对细节的描写,比如对儿童的服饰发饰、戴的手镯、玩儿的玩具;

而同样是宫廷画师,李嵩和他们的画风却迥然不同,他笔下的婴戏图所画的孩童一般都是平民形象,没有色彩明丽的背景,也没有刻画小孩子圆润的外观,他表现的就比较现实了。

比如在他的画作《骷髅幻戏图》中,小孩被安排与代表死亡的骷髅放在一起,坐在他们旁边的也不是贵妇,而是一脸愁容望着他们玩耍的平民妇人。

李嵩《骷髅幻戏图》

我先说到这里,大家记住这个对比,我先提个问题,稍后我再解释下原因。”

二、“婴戏图”盛行的原因

“现在我问问在座的各位,你们可知道为什么这类婴戏的绘画题材会在宋朝盛行呢?

大家都下意识地看向王导,王导有眼力劲儿地给方教授倒满茶后,想活跃下气氛,便说:“你们尽管畅所欲言啊,好不容易请到我们方教授,问得好的,结尾有‘彩蛋’!”

在大家的叫好声中,一个人说:“当时宋朝经济发展不错。”

看到方教授鼓励的眼神,第二个人又接着说:“宋朝‘重文轻武’,文化、艺术非常繁荣发达。”

这个人话音刚落,有一个女声响起来说:“是不是因为当时的人们想要多生孩子,这婴戏图才兴盛的?就像我朋友她怀孕的时候把好多好看、可爱的宝宝照片都摆在床头、挂在墙上,早晚都看,这样生的时候可能会和那些宝宝一样漂亮!”

方教授听后点了点头说:“嗯,大家说得都不错,都有点那个意思。”

“在宋朝,当时婴儿的夭折概率很高,你们想想,宋朝各代皇帝共有182名子女,除了宋度宗的两个儿子死于战乱外,光是夭折的就有82人,皇家尚且如此高的人口死亡率,更别说医疗条件落后的民间了。所以说啊,婴戏图的盛行也是满足人们祈求多子多福、人寿年丰的夙愿,代表性的比如之前提到的苏汉臣的《长春百子图》。”

苏汉臣《长春百子图》

在众人似懂非懂的点头中,方教授停顿了下,又加了一句:“但这只是表面现象。”

方教授的脸色有点凝重起来,望着众人疑惑的目光,他解释说:“大家知道,在古代苛捐杂税名目众多,而丁赋——就是我们俗称的‘人头税’,却是广大农民最沉重的负担。”

丁赋又称“丁税”、"丁钱","丁银"或“身丁钱”,是历代政府按丁口计征的税种,征税对象是男丁,其性质是以钱代役。

一家七口人,就要交七口人的丁税,所以谁敢生这么多孩子啊,生多了也养不活,生多了就把婴儿溺死。但是宋朝政府不是这个意思啊,他们鼓励人口生育,因为连年战争和赋税需要民间给他们提供连绵不断的人口增长。

丁赋加在人们身上的沉重负担,使得宋代流行过“杀幼溺婴”的恶俗,这给宋朝人口劳动力的更新和增长产生了消极影响。

“所以为了鼓励民间人口增长,宋朝政府也做了很多措施,比如调整赋役政策、建立专门的幼儿救助机构、出资抚养贫困的生育家庭,除此之外,就是苏汉臣这些宫廷里的画师们,他们画婴戏图也是基于这个目的,就是满足宋朝统治者各种政治或非政治的宣传效果。”

“大家还记得苏汉臣和李嵩画作的对比吧?”众人听到齐声点头。

“嗯,李嵩画的就比较写实了。”

“北宋末年南宋初年战争频繁,战争的发生需要新生力量要源源不断地供给到前线,战争的消耗也需要从百姓那里盘剥赋税,所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也是对这种现状的真实反映。

战乱、赋税、溺婴、骷髅、小孩、愁妇,虽然苏汉臣的画作在当时最为推崇,但李嵩的画作更符合当时的社会写照,毕竟人生活在乱世之中,对生存状况的担忧和恐惧才是当时老百姓的常态。”

说完,方教授拿起茶杯抿了一口,又问向众人:“谁能把刚才大家提到的几个原因做个汇总?”

王导指向小李说:“方教授,小李做这个很擅长,让小李给咱们做个原因汇总吧?”接着向小李的方向使了使眼色。

小李是刚进剧组的高材生,既然领导发话这么提携自己了,先前没说过话,现在自己万不能再躲着,便笑着说:“方教授,王导,那我就献丑了,如果有遗漏的地方,还请海涵啊。”

说着,用几秒钟稍微整理了下思路后,小李便说:“关于宋朝婴戏图盛行的原因,刚才大家大概提了这么几点原因。”

一是宋朝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二是当时文化、艺术的繁荣发达;

三是满足人们祈求多子多福、人寿年丰的夙愿;

四是丁赋、战争这些财政政策、社会时局所导致的社会矛盾和危机,直接导致了人口政策的变化,使得婴戏图的创作需要满足宋朝统治者各种政治或非政治的宣传效果,来缓和社会矛盾,并解决社会危机。

“大概是这四点,其中我加了些个人意思。方教授,这最后一点应该是最重要的一点了,既然画这些婴戏图的大多是宫廷画师们,那么很有可能他们是听皇帝的命令来作画吧?画作里的孩子们是挺天真烂漫的,但宋朝政府有些粉饰太平的意思啊,是这样吗?”

方教授一听,马上眼前一亮,先是夸了小李一句,又禁不住对王导赞叹道:“你们这个小李透过现象看到了事物本质啊,是个不错的好苗子,今后值得好好培养啊!”

王导见方教授高兴了,也顺应答到:“那是自然的,必须的!哈哈哈,来大家喝茶!”

陈监制说:“王导,您说结尾有‘彩蛋’,那这‘彩蛋’是什么呢?”

王导这时才神神秘秘地说:“在座的各位,本片拍完后,我送大家每个人片中的一个物件作为纪念品,都是价值不菲的哦!”

大家听完,又是一阵欢声笑语。

结语

一个星期后,在方教授的指导下,王导的这部宋朝题材的电影开拍了,跨度从徽宗拍到了理宗,也从苏汉臣拍到了李嵩,里面有战争,也有方教授提到的丁赋,当然也出现了这些宫廷画师的作品,有《秋庭戏婴图》、《货郎图》、《骷髅幻戏图》……

后来,这部表现丰富多彩宋朝题材的良心剧作在豆瓣得到了9.5分的高分,网友们都评价说这部电影拍得很有深度,不止让人们了解了千年前的宋朝文化,还明白了文化背后的故事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