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时,那些守将为什么不把城门一关,把关羽关在门外乱箭射死,而要跟关羽肉搏呢?

leyingfei


讲道理,如果把城门关了,关羽就算有通天的本事,也飞不过去。在那个年代,高耸坚固的城墙可抵十万雄师,三国的猛将,敢冒着滚木雷石攻城的,也就一个甘宁,这比战阵厮杀危险多了。

但是五关斩六将时,曹操麾下这些将领为什么不选择这些稳妥的做法呢?主要原因还是自己立功心切,对关羽的战斗力估量不足吧!我们分别来看一下当时的情况。

孔秀

第一关是东岭关,守将孔秀。

孔秀并不知关羽底细,他奉命守关,自然要盘查往来人等。碰到关羽,也不例外,孔秀按照规定,要求关羽出示公文。

关羽当然没有,但关羽还非要过关,孔秀是个热心肠的人,他给关羽出了两个解决方案:

你先住下,我去帮你问问丞相。

你自己过去,把老小留下。

怎奈关羽并不同意,没办法,孔秀只好采用强制措施,关羽暴力抗法,一刀劈死孔秀。

所以说,孔秀是在执法途中,因公殉职的……

孔秀死得是比较冤的,那后面几位呢,其实就是立功心理作祟,他们已经知道关羽不是善茬了,但是对关羽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都想在曹操面前邀功,所以相继悲剧。

韩福、孟坦

第二关是洛阳,守将韩福,部下还有一员将领叫孟坦。这两个打算用弓箭对付关羽。孟坦去诱敌,打了三回合诈败,结果被关羽骑赤兔马追上,一刀砍死,这死法是不是挺眼熟?文丑就是这么挂的!然后韩福偷袭了一箭,一箭命中关羽左臂,但是关羽带伤斩杀了韩福。

韩福的计策不错,可惜你箭法差点啊!

卞喜

第三关是沂水关(也有说汜水关),守将卞喜。这个卞喜比较聪明,他先装作一副人畜无害的模样,麻痹关羽,却悄悄埋伏了刀斧手。怎奈他的计划被普净禅师泄露了,关羽识破了他的伎俩,卞喜无奈,使用流星锤打关羽,关羽虽然说眼神不好,比较容易中箭,但流星锤这么大个还是看得清的,所以并未对关羽造成伤害,自己反而被关羽所杀。

卞喜的计策高明,可惜有内奸啊!

王植

第四关是荥阳,太守王植。王植是前边洛阳太守韩福的亲家,所以于公于私,他都要收拾关羽。

王植和卞喜一样,也是先装作一副人畜无害的模样,先骗关羽歇息,然后准备一把火烧了馆驿。王植这计策真是毒,可惜在执行时,他的部下胡班被关羽认真看书的模样帅到了,胡班本着颜值就是正义的原则,放走了关羽。王植不甘心,带兵来追,结果被关羽干掉。

王植的计策更加高明,可惜还是有内奸啊!另外,由于韩福被斩杀在先,王植的报仇心理过剩,导致自己也搭进去了。

秦琪

最后一关是黄河渡口,守将秦琪。秦琪死于狂妄无知。

琪曰:“你只杀得无名下将也,敢与我斗么?”公怒曰:“汝比颜良、文丑若何?”

秦琪以为自己比颜良文丑还厉害,非要和关羽见个高低,关羽见他如此有自信,也不敢大意,使出全力迎战,结果一个回合就击杀了对手。

这秦琪其实是个关系户,大将蔡阳的外甥,托付夏侯惇照看,估计被宝贝惯了,养成了一身熊孩子的毛病,所以说,长辈们不能过于溺爱啊!


历史都付笑谈中


因为刘备的夫人怀了曹操的骨肉。曹操喜欢睡人家的老婆,黄花大闺女他不喜欢!百般挽留关羽就是看上了刘备的老婆!关羽看不下去了就出走!曹操又不好意思明说。所以关羽就是依仗两位夫人怀的曹操的骨肉,守将不敢狂杀!所以就通关了!这种事又不能通告天下,不好让所有人都知道,所以你看只有守将单挑关羽!

后来刘备到了新野,阿斗就出生了!曹操知道后就挥军百万,南下新野,是来抢儿子的。赵子龙其实是曹操的卧底!要不然怎么会怀抱阿斗七进七出于百万军中!曹操下令要生擒啊!对吧!赵子龙一看反正你们也不好杀我,索性就多跑两趟呗!回到刘备那准是被重用!

刘备见阿斗被赵子龙带回来了,你看那个气的!拿起阿斗就摔!心想我好不容易才甩掉的,你又给捞回来,还尼玛七进七出!



桃花一九二七年秋


答:射了,还射中了,不过这次是左臂,被关羽用嘴给拔出来了。

我就发现这个过五关斩六将是在丑化关羽!因为道理都不在关羽那边。人家孔秀做错了吗?关公下马,与孔秀施礼。秀曰:“将军何往?”公曰:“某辞丞相,特往河北寻兄。”秀曰:“河北袁绍,正是丞相对头。将军此去,必有丞相文凭?”公曰:“因行期慌迫,不曾讨得。”秀曰:“既无文凭,待我差人禀过丞相,方可放行。”孔秀没毛病!关公曰:“待去禀时,须误了我行程。”秀曰:“法度所拘,不得不如此。”关公曰:“汝不容我过关乎?”秀曰:“汝要过去,留下老小为质。”孔秀不是没给关羽面子。关公大怒,举刀就杀孔秀。这是怎么回事儿?

韩福曰:“吾奉承相钧命,镇守此地,专一盘诘往来奸细。若无文凭,即系逃窜。”没错!……孟坦出战是在追杀逃窜的人吧。韩福闪在门首,尽力放了一箭,正射中关公左臂。公用口拔出箭,血流不住。该!

普净告密卞喜受诛;

胡班告密王植受诛;

秦琪就不必说了,谁都知道“汝比颜良、文丑若何?”

我们看看,五个关口守将都是以礼相待的。作为曹操帐下的大将怎么能不给关羽开城门呢?但是,过城的公文没有是人家的错吗?岂不是想无理走遍天下!

奇怪的是为什么左臂不曾少力。关羽究竟是中了多少箭?应该好好的问一问。


中行偃1


建在险要关隘的城池,只要把城门一关,一般人根本就没法通过。

当时关羽还带着两位嫂子,这两位嫂子可不是后来的孙尚香。即使关羽可以翻山越岭绕过关隘,但是那两位嫂子可不行。

这种情况下的城池,可以采用拒门不出的方法。反正你关羽再勇猛,一个人也攻不下这个城池来。

对于大部分的城池来说,都是做为一个城市来用的。修建的城墙只是为了保卫这个城市来用的。像这样的城池,即使关闭了城门,他人也可以从城池外绕过去。

关羽所经过的城池应该都是这种类型的。

既然可以绕城而过,那关羽为什么还要进城呢?

关羽那时还没有成神,也还是个人呀!不需要打尖啊,不需要吃面啊?这一切只能到城池里去消费。

在那个时候,城池和城池之间,就是荒山野岭的。忽然出现一个包子铺,你给吃吗?不怕串戏到水浒里给做成包子!

所以关羽带着这么两位,只能选择通城而过。可是关羽却没有通关文书,这些守将肯定不能放关羽过去。

既然守将不让关羽通城而过,关羽当然可以选择绕城而过。所以呢,已经看见了关羽,当然也就不能再装着没看见了是吧?否则曹操知道了放跑了关羽,谁知道会受到什么处罚?打两板子还是小事儿,万一被砍头了呢。

别看那些守将喊的山响,可是他们都不敢杀关羽。不是他们知道打不过关羽,而是他们不是夏侯惇、许褚。

曹操非常喜爱关羽,这是尽人皆知的事情。如果他们杀了关羽,会不会也会因此获罪?所以他们虽然有兵在手,也不敢随便就杀了关羽!

杀又不敢杀,放又不能放!怎么办才好呢?只有把关羽给擒住!

谁知你想活捉关羽,关羽却直接痛下杀手。五关六将全成了死跑龙套的了!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寄暇学宫


过五关斩六将是演义里的剧情,而《三国演义》中对事件及人物的描写,其实是在遵照一定历史事实的前提下,进行了大量的艺术处理。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在正史中根本没有记载。

而演义中描写的那些守关武将,集体智商下线,有关不守,偏要出来跟关羽单挑,其实也是一种艺术手法,目的是用来衬托关羽的勇猛,也是为了剧情需要。如果守关武将按题主所说的那样去做,剧情也发展不下去了。





天居士佥


不得不承认题主这个问题问得好,但也不得不说一句,题主违背了江湖规则,没有这么办的哦。这么一问,你让关羽、罗老先生、五关六将的颜面搁哪里呢?

本来老先生觉得许多人闲得蛋痛,编个故事让大家开心娱乐一下,非要去较这个真,那就忒不好玩啦。

但既然说到了这个问题,那就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吧。

上回说了,关羽奉二位嫂嫂之命,斩杀了颜良、文丑。关羽急匆匆半道上脱离曹操大队人马,赶来与嫂嫂们会合。恰恰就在东岭关前,追赶上了嫂嫂们的车仗。

守关将士是孔秀,得知关羽要通关,职责所在,就要盘问一下,讨要通关文牒。虽然关羽下马,对孔秀施礼,但毕竟理屈,只好耍横,强词夺理道:“来得匆忙,没顾得上向丞相领取。”

孔秀自然不能失职,让关羽回去领取。关羽更不讲理了,说:“一来二去颇费周折,耽误我的行程。”孔秀不从,就把他杀了。

这事说起来是关羽不仗义,但江湖规则是凭谁的刀快,不是讲理的地方。

杀了孔秀,关羽一行就奔洛阳而来。

洛阳太守韩福心中纳闷啊,就召集部属召开紧急会议,说:“关羽要寻兄,你就去呗,跑到洛阳来为嘛呢,这不让我们为难吗?”

牙将孟坦就说:“既无丞相文凭,即系私行;若不阻拦,必有罪责。”看来曹操的守将都是一个师傅教的,都按套路出牌。这事就好办了,尽管韩福做了安排,但碰到关羽这样不按套路出牌的,就凶多吉少。尽管韩福也射了关羽一箭,但还是被关羽给杀了。

到了汜水关,卞喜聪明了一些,但被普净老和尚给坏了事。

到了荥阳,太守王植挖了个大坑,不想又被胡班给救了。

关羽一行转了个大圈,好不容易来到了白马渡口,见到了老朋友东郡太守刘延。

关羽一看,心里踏实了,就对刘延说:“要不是我斩了颜良、文丑,你恐怕还憋屈在城里出不来呢?”刘延无话可说,但也不敢做主,就说:“夏侯惇不让啊,如果借船给你,恐怕夏侯惇将军怪罪哦。”关羽知道刘延是无用之人,既然他没说狠话,也就不便杀他,强行夺船。走了没几步,就碰到个傻小子、夏侯惇的部将秦琪,不知深浅,就想跟关羽比划比划,被关羽一刀斩首。

夏侯惇得知后,就想跟关羽算总账,恰巧张辽赶来,给解了围。

从这个过程来看,无非就是说关羽不仗义,走霸王路,让别人无路可走。恰恰一路上遇到的全都是些菜货,谋略不足,还想耍心眼;能力不行还不服输;不懂江湖规则,还想讲礼仪道德。如此一来,在江湖上就很难混了。被关羽杀了也就杀了,曹操留着也没啥用场。

总而言之,这一路,无论曹操守将耍啥花样,都只允许关羽杀他们,而不允许他们杀关羽,否则,后面就没有了故事。

这事真难为罗老先生了,既不能让守将们关闭城门,放箭射死关羽,还不能把守将们写得太愚蠢,否则,就失去了过五关斩六将的意义。

这个桥段除了过”五关斩六将“的名字听起来很生猛、过瘾外,整个故事,乏善可陈,毫无情趣,不说是画蛇添足,也像是懒婆娘的缠脚布。


豹眼看历史


有人这么做,叫刘延。关羽此时已经杀了孔秀,孟坦,韩福,卞喜,王植。

行至滑州界首,有人报与刘延。延引数十骑,出郭而迎。关公马上欠身而言曰:“太守别来无恙!”延曰:“公今欲何往?”公曰:“辞了丞相,去寻家兄。”延曰:“玄德在袁绍处,绍乃丞相仇人,如何容公去?”公曰:“昔日曾言定来。”延曰:“今黄河渡口关隘,夏侯惇部将秦琪据守,恐不容将军过渡。”公曰:“太守应付船只,若何?”延曰:“船只虽有,不敢应付。”公曰:“我前者诛颜良、文丑,亦曾与足下解厄。今日求一渡船而不与,何也?”延曰:“只恐夏侯惇知之,必然罪我。”关公知刘延无用之人,遂自催车仗前进。

然后关羽就绕路了

其他人都觉得关羽就一个人,还带着两位嫂嫂,手下也没多少兵丁,想拿了关羽去曹操面前邀功


文史号


答:首先我会非常认真的告诉你,这是戏曲的桥段并不是真实发生的故事。所以你问这个问题只有原著作者才能解答。

然后我再来详细的说一下为啥不关城门这个事情。

第一场在东岭关。孔秀带着人马出关迎战,关公约退车 仗,纵马提刀,竟不打话,直取孔秀。秀挺枪来迎。两马相交,只一合,钢刀起处,孔秀尸 横马下。然后对守关士兵说,对不起各位,在下关某只是为了行个方便并不是为了夺关。孔秀欺负我,所以我杀了他。大家没事了就散了吧。要知道东岭关只有500兵。打起来也没有多少人口优势,于是就过关了。

第二场洛阳城外,韩福和孟坦是准备设计活捉关羽,不曾想假装打不过,想请君入瓮的,可搞错了丢了两人性命。

第三场汜水关。卞喜在关前镇国寺中埋伏好200刀斧手,准备在这个地方干掉关羽。当然结果还是被砍掉了脑袋。

第四场在荥阳城内。太守王植和关羽刚收的小弟胡班是有提携之情。胡班得知王植要放火烧关羽一行人,最后是叛变王植而跟关羽通风报信。于是在夜间的一片火光中杀了王植夺路而逃。

最后一关黄河渡口关 隘,夏侯惇部将秦琪据守。在渡口手起刀落就干掉了秦琪。这里描写简略估计作者都写烦了,于是随意找个理由就杀了秦琪。

综上所述,曹军的将领多数想的是活捉关羽而不是据城坚守。这样就不存在关门用乱箭射死的结果了。当然这都是作者安排的,他总要给关羽加一个光环吧。


南阁水哥


镇守关口的守将,都是按照正常手续查验通行证,根本没想到会是强行闯关,等到关羽欲过时都已来不及了。最后一关还是父子众多将,欺关孤身单刀,竟一个个逞勇来单挑,都一一成了刀下鬼。

待众将士追上,又先后来了张辽等人,奉丞相之命告之不得拦截,放关羽一行出行。

守关将士初时只道关羽是曹公座上宾,那敢伏兵袭击,只是见关羽无证强闯,才予以拦击。

曹操与关羽有君子协议,待有了刘皇叔消息就

要离开去寻找,而关羽替曹操杀了颜良丶文丑,也报了恩。双方配合默契,都是突出了信义,既说明了曹操慧眼识人丶惜才如命,又说明关羽恩怨分明丶千里寻主的忠义。为后来的华容道捉放曹,做了铺垫。


夏雨风


一、曹操给守城将士下了命令,绝对不能杀了关羽,要收服关羽,所以守将们的行为都是为了想方设法收服关羽。

二、古代弓箭造价成本很高。一般弓箭都会存放在军械库中。在没有接到命令,或者受到敌方部队攻击的情况下,是不允许私自放箭的,关羽一个人闯关显然不符合部队进攻的规模。

三、真正的历史中关羽并没有过五关斩六将,影视秉承的是三分虚构七分历史的事实。而且关羽在历史上的地位非常高。所以为了表达关羽死的忠勇,他不可能死在过关的时候。

举例说明:

当时守将是孟坦,就是无关守将之一:

孟坦战败的主要原因有两点:(1)他自己自身的问题。孟坦此人非常骄傲,也可以说是自不量力。当时,孟坦主动请缨出战关羽,而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战斗力到底如何,可以说他是过于自信。当时孟坦盲目的自信,导致他忽略了关羽的超强的作战能力,当时关羽的作战能力在三国是出了名的强悍。
(2)他并没有认清楚当时的局势。出战时他并没有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缺乏全局观念。当时他并没有能力可以打败关羽,但是,他又想要曹操的奖赏。当时孟坦想的就是想要得到曹操的奖赏,从而忽略了关羽的作战实力。他自己本身并没有实力战胜关羽,却贪图本不属于他的那份奖励,所以最终被关羽斩杀。这件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量力而行。

然而,孟坦的上司韩福却比孟坦聪明的多,当时韩福为了阻止关羽过关,提前做好了一切防御,相比之下孟坦却是个莽夫。当时韩福为了阻挠关羽过关,派了非常多的人马,但是,即使是这样,关羽依然杀出重围将韩福斩杀。虽然,韩福最后失败了,但是他明显要比孟坦有自知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