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底有望达万辆规模,氢燃料电池汽车迎“东风”

3月7日,重庆两江新区首次应用5G技术举行“新基建·智能网联”专场“云签约”活动,签约项目总投资62.8亿元人民币。重庆两江新区招商集团总裁刘风接受采访时说,此次“云签约”项目涉及氢能燃料电池、毫米波雷达、无人驾驶等。

其中,氢燃料电池项目由明天氢能建设,该项目将发展氢能及相关配套产业,在两江新区建设明天氢能西南工程中心、氢能燃料电池系统及核心部件研发和生产基地。据悉,去年10月18日,由明天氢能建设的中国首个氢燃料电池自主技术产业化基地在六安建成投产,国内自主技术生产的首台套电堆正式下线。同时明天氢能与龙蟠科技签署了战略投资协议,龙蟠科技将向明天氢能投资8000万元。

另据了解,2019年以来,各大企业先后宣布投资重庆两江新区,目前两江新区已经汇聚了长安福特、长安、力帆、金康等新能源整车企业,各大企业的投资项目将与上下游零部件供应商,及整车企业、物流公司合作,在重庆聚集千亿级氢能源产业生态链,推动重庆汽车产业向新能源转型升级。

1 氢燃料电池行业发展迅速

2019年3月国家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其中对纯电动汽车正在逐步向下调整补贴力度,但氢燃料电池车没有变动,地补退出的费用可以用在建设加氢站以及相关配套运营服务设施等方面。

另外,发展氢能源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被写入,这一信号表明国家对氢能源的认可以及要大力推动的决心,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国家重点则是有计划推动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技术科研及相关产业发展。

目前,我国燃料电池行业有较大的增量,处在行业上升阶段。根据中汽协发布的数据,2019年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销售2737辆, 同比增长79. 2%。截止到2019年底,我国氢燃料电池累计销量6000辆,据悉,2020年各地将合计推广5000台左右燃料电池车,总保有量或将在年底达到1万台。此外,制氢、储氢和运氢三大成本难题有望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及即将出台的国家级氢燃料电池汽车专项规划中得到逐步解决。

2 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的氢燃料电池产业仍面临如下几方面问题:

01 | 产业起步晚关键材料基础薄弱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氢燃料电池技术落后5-10 年。涉及核心技术相对较少,部分关键材料、核心部件仍主要依靠进口,成为“卡脖子”环节。

02 | 标准体系不健全,制约产业发展

虽经过10 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氢燃料电池标准体系已初步形成,但还远不能满足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支撑行业发展的氢制备、储运、加注及实际工况下氢燃料电池从部件到系统的评测体系等仍不健全,产业链发展和相关产品推广受到严重制约。

03 | 产业政策不完善,供应链缺少安全保障

在产业政策方面,缺乏良好的对供应链的引导与布局,供应链不完善制约了我国氢能产业的商业化进程,限制我国氢能产业发展。

04 | 资源不足、产业分散

我国在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链各环节中的零部件和关键材料相关企业很少,尤其是具有核心知识产权和竞争力的企业。虽然国内公司正努力加大技术攻关和相关资源配置,但投入不足,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遍地开花,但在规划、发展等方向存在诸多问题,且氢燃料电池产业布局较少,产业过度分散。

3 发展建议

01 | 加强研发投入,突破共性关键技术

提高电堆的工作电流密度,提高电堆的体积和重量比功率,降低电堆的成本;研究电堆的衰减机理,开发抗腐蚀、稳定的新材料,提高发电机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开展超低铂和非铂电催化剂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进一步把电池的铂用量降低,达到国际燃料电池的基本要求;加快高压储氢瓶和空压机的深入研究,尽快实现国产化。

02 | 加快行业标准建设,提高行业发展水平

一要理清标准体系框架,明确相关标准术语、整车安全、技术条件、试验方法、加氢系统等细分领域的标准体系。

二要借鉴国外氢燃料电池产业发达国家的已建立的相关标准体系,结合中国国情与氢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状况,对目前已有的氢燃料电池产业相关标准进行修改与完善。

三要建设若干氢能燃料电池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完善氢能燃料电池全产业链的技术和检测标准。

03 | 加强政府引导,完善产业政策

创新组织协调机制,建立国家层面的氢燃料电池委员会或行业协会,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统筹;优化行业管理服务,完善氢燃料电池产业的指标体系,制定相关产品、企业统计办法和进出口商品统计目录,引导行业规范有序发展。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加强国际新材料创新合作和政策法规等信息引导,鼓励新材料企业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04 | 整合优势资源,规范产业布局

整合全国乃至世界范围优质资源,统筹上下游及产业链进行产业合理布局,引导产业协调发展。瞄准氢能燃料电池产业链缺失环节和关键环节进行攻关,加大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集群建设,补齐燃料电池关键材料与技术的产业链。

中国氢燃料电池产业处于上行通道起点,燃料电池万亿级产业已拉开序幕。未来市场将越来越认识到新能源汽车推动新能源革命的战略意义,甚至逐步重视起来,氢能风暴已经来临!(来源:中国化工信息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