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隔离的日子Day10|亲历从居家隔离再到医院隔离

正文字数3735

预计阅读时间 3分钟

这是2月3日很平常的一个早上,跟家人吃早饭。没想到,这会是在家最后的一顿早餐。上午十点多,接到天津津南区疫情办中心负责人的电话,让我们收拾生活用品,半小时后会来接我们去酒店集中隔离。


在这之前,2月2日下午四点半,接到江西萍乡疫情疾控中心电话,告知我1月22日乘坐北京开往江西高铁G485的同一车厢,有人被确诊了,让我在家观察,如果期间有发热、感冒等症状,戴上口罩,不要乘坐公共交通,自行前往医院检查。

Day1:1月28号

在返津后第一天晚间我开始有些咳嗽,当时心里有一丝的不详。当时是一阵急促的咳嗽,咳嗽到肺疼的感觉,赶紧去量体温

,幸好没有发烧。


Day2:1月29号

第二天依旧咳嗽,身体有点乏力,第一反应想到的不会是⋯,我心中觉得不会,但也要做好最坏的打算,跟妻子商量好开始内部隔离,在家我睡次卧,吃饭餐具分开,在家要带上口罩,我碰过的东西不要动,尽量一天都待在次卧。妻子这个时候也拿出医用酒精开始给我之前用过的东西开始消毒,以防万一。就这样,我们开始居家隔离了,熬过14天就ok了。当天因为感觉咳嗽有些不严重了,体温也正常没有去买药。

Day3:1月30日

起来后还有咳嗽,于是戴上口罩去附近药店买了治咳嗽的药,回来吃了一天半后,咳嗽开始好转,体温一直正常。


Day4:1月31号

晚上感觉不再咳嗽了,期间检测体温都很正常,我便停了药,乏力的状态也好转了。


Day5:2月1日

早上起来又开始嗓子痒,另外在家孩子不时的会过来我房间或在客厅的时候总要拉我一起玩。如果真的有感染,在家隔离是没办法保护家人的,带着这样的丝丝担心到了第六天。


Day6:2月2日

下午,接到了老家的疫情办电话,被告知

同一车厢有人确诊了。那一刻虽然坚信自己不至于这么倒霉感染,但还是会有些担忧。

事情的转机在接下来的晚间,在天津感受到了疫情办、小区居委会、公安局以及医护人员的快速协同和积极面对疫情的决心。


2月2日晚上10点40,小区附近的民警上门登记核查时,我将我同车厢有人确诊病例告知了民警,也讲了下我咳嗽的情况。民警登记完后就走了。也许当时不主动说出我咳嗽的事情,就没有接下来的医学隔离了。在疫情面前,没有半点侥幸


Day7:2月3日

早上7点30,接到津南区所在地副镇长兼疾控中心负责人的电话,耐心询问了我的情况,并告知我此刻起要在家隔离,随后发给我居委会书记的电话,如果有需要买菜和购买生活用品可以直接和她联系。

随后9点左右接到小区居委会电话,询问我1月27日返津后的一些行程和接触,除了买菜和买药,没有外出过。然后她告知我会把情况反应上去。


10点半左右,疾控中心负责人黄镇长又打来电话告知,我这种情况已经汇报给市疾控专家组

,是否居家隔离还是集中隔离,让我也做好准备。不一会就打来电话告知我需要集中隔离,在附近的一家酒店。当时没有太多犹豫,唯一担心的是不会像网传的那样,医务人员过来把我装到密闭的真空袋打包装车吧?黄镇长告知没那么夸张,让我先跟家人收拾生活用品,半小时后会来接。整个过程对方都很耐心细致,并提前告知。在医护人员上门前,还提前告知我,并亲自在楼下等候。不象网上传言的那样强制,配合是对自己的负责,疫情办的工作人员全程都是充满人道主义和对人的尊重

11点多,两名穿戴防护服护目镜的医护人员敲门,我戴好口罩后,对方把头套、一次性手套、鞋套放在门口,我过去拿的时候,对方会往后撤与我保持1.5米的距离。我们穿戴好后,对方会在门口处放一个医疗级的垃圾袋,收集我的生活垃圾和戴的口罩。随后她们消毒带走,在乘坐电梯时,医护人员帮我们一家三口按的客梯,她们则乘坐货梯,始终保持1.5米的距离。

下楼后,一辆转移车在出口等着,副驾驶的医护人员下车开门,我们上车了。


离小区不远的一家酒店是津南区集中隔离点,下车时,已有穿戴防护服的医务人员在等着,手里拿着消毒设备,她在前面开门引路,始终保持1.5米距离。在进房间前,她询问我们是一个房间还是两个房间,我不假思索的说出两个房间,这样如果我感染的话会避免感染给家人。

酒店桌子上给提供的消毒清洁设备

安排给我们的房间是朝阳的,我们相邻,每个房间都有放置家用消毒喷洒设备,桌子上有一张入住告知书,内容大概就是检测体温,有异常及时向前台汇报。

酒店隔离的午餐

中午的时候送餐了,每个隔离的房间门外有一张椅子,医护人员把饭菜用塑料袋装好,放到椅子上,然后逐个打电话通知开门领饭。


下午疫情办的人给我电话,让我检测体温,同时告知我,把我情况汇报专家组,根据情况晚上会带我去医院检查,具体会给我通知。

傍晚六点多,那边来电告知我晚上要去医院,晚上八点的时候,我带上行李箱出发了,出发前跟妻子通话告知了一下后,就被医护人员带着下楼上了120转移车。外面的街道灯光闪耀,没有行人车辆。

被送到发热门诊,副驾驶医护在帮我找就诊医生

CT拍摄医生换防护服并消毒

八点多,我在一个医院的发热门诊部。在这里,我不敢坐下,怕凳子上有病毒,负责接诊的李医生见我戴的是一次性口罩,送给我一个系带口罩。在这里做完血常规和拍CT肺片检查,很快一个多小时就出了结果,

整个等待的过程我都是站立

负责和好心的李医生

随后医生给我开了药,在付费的时候,我的现金不够,收费处让我问医生,负责接诊的李医生好心的给我垫付了,我再微信转他,当时无比的激动和感恩。

给我开的药,不是双黄连

隔着玻璃帮医生拍摄血检报告

随后他需要将我的病例本、血常规、ct片拍照给上报专家组,因为医生都穿戴防护服,手机都不在身边,于是隔着玻璃,我拍了下这些资料发给另一位医生。

我看了下报告,医生没有给我讲,但我看了都正常,随后告知我需要在医院留观

,等一会会有工作人员带我去病房留观。

留观病房一角

病房的厕所

此时快晚上10点多,我被要求保持2米的距离,跟着医护走楼梯上了5楼,我被安排在留观病房。随后李医生将我拉了一个留观人员的微信群,被拉进去的时候,群里很沉默,我也没有打招呼。


日常消毒的含氯消毒夜

医疗级垃圾桶

带了笔记本和相机,临时搭建工作台

房间里有一个医疗废物垃圾桶,一个已经调好了频道的对讲机,厕所洗手池上放着有牙刷杯子牙膏,还有一个装有消毒液的桶,留观期间可以随时清洗房间,保持病房的干净,床上有一张告知书,桌子上放了第二天的早餐。我安顿好后洗漱睡觉。


Day8:2月3号

早上7点30左右,李医生来电告知需要量体温,每天需要开窗通风2次,每次1个小时,并告知我房间wifi密码。上午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来电询问我从1月18号到2月2号的具体行踪,我努力的回忆这期间的每个细节、行程、接触的人、坐过的车牌号。虽然没有确诊,我知道,如果我一旦确诊,以上的相关人员都会接到电话通知要注意自我隔离,如有情况要第一时间戴上口罩不能乘坐公共交通自行前往医院就诊,这是政府为了

进一步防止避免感染的扩散


中午医护人员送餐,在我房间内门口处放有一张凳子,午餐就是放在凳子上,我再过去取。

下午李医生在群里通知测体温,早上7点,上午11点,下午3点,晚上7点是测体温,李医生每次都会通知一遍,也会电话过来关切身体状况,是否适应,有任何事情随时跟他说。


抽血、核酸检测口腔黏膜取样的医具

Day9:2月4号

上午医生过来给我做了第一次核酸检测以及抽血。在等待结果的期间,一开始没有告知还在老家的父母,只是每天会询问下他们的状况。到了下午的时候,父亲打来电话,问我在哪里?还在睡梦中的我脱口而出,医院。父亲挂断电话后,给还在酒店隔离的妻子打了电话,并得知了我被留观的情况。随后我们通了电话,告诉他我目前的状况,安抚下父亲的情绪。

立春后第二天,外面下起了雪

Day10:2月5号

一早起来,窗外飘起了大雪,望着外面的雪,拍了些视频和照片。

1月22日,武汉封城前,车站的人们开始戴口罩

在医院留观的日子,望着外面的大雪。结婚后,5年来没有回老家过春节,这次仓促的春劫,在家待了4天,有过一次家庭聚餐,没有访亲走友。随着疫情的升级,原本初二去四叔家的聚餐也取消了,临时决定买当天返津的车票。原本是一场期盼许久全家在萍乡团圆的节日,结果发生了如上的波折。

回家4天,外面一直下雨

除夕那天在院子里放了烟花

下午,我主动问了下李医生结果什么时候出,他帮我联系了专家组,很快回复我结果是阴性,但还需要在医院继续观察。


Day11:2月6号

上午医生过来又给我核酸检测取样。留观的前三天没有发热,体温都在正常之内,内心希望只是虚惊一场。


在整个这个过程,我的心态也发生一些变化,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出去,但我知道应该快了。

居家隔离时,已经有了相应的心理建设,也看过相关医护人员居家隔离的攻略;

酒店隔离时,有了专业的指导和扶持,没有了家里的自由但不用考虑做饭买菜等琐事也不是件坏事;

医院隔离时,最危险的一线也是最安全的地方,没有武汉疫情重灾区的资源紧张,发热门诊患者爆满而产生交叉感染的风险;


在心态上,也更加放开和平和。在疫情出现早期每天刷到热点敏感新闻或激烈论点的文章时总会积极转发,制造恐慌的同时也是提升身边人的意识,每天刷新疫情数据再到后来关注对接一线灾情、救援等,作为疑似患者身份深处在疫情一线,感觉离自己很远,其实就在身边。


在这场春劫中,无论你是否感染病毒,每一个人都离不开这场灾难。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本文为作者真实经历,被医学媒体《医师报》转载,并在2月份当时被当做参考资料提供给一线心理干预的心理咨询师们阅读,用于了解一线上有隔离恐慌情绪的人们心理】

END

分享日常生活见闻 · WISH YOU 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