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首义与坪山马峦山的历史渊源和亟待传承的“强华学校”精神

在坪山区,有一座山,叫“马难山”,这里“山深林密,路径迂回”。因其山地险峻、骑马难行,故名“马难山”,后来山里的村民觉得“马难山”欠文雅,便取谐音“马峦山”。其东临大鹏湾,南依小梅沙,西至三洲田,北向坪山,登峰可俯瞰南部海面。面积达几十平方公里,山上,人烟稀少,只有六个小村子,红花岭、新民、建和、老围、光背、径子,已经延续了300多年。6个籍籍无名的小村,在百年前的辛亥革命时期也被叫做马栏头村,是大名鼎鼎的“庚子首义”发源地。孙中山对庚子首义曾予以甚高评价:“惟庚子失败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矣……吾人睹此情形,中心快慰,不可言状,知国人之迷梦已有渐醒之兆……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而革命风潮自此萌芽矣。”

史料记载,庚子首义的旧址有两处,一处位于盐田的三洲田村,它是义军的训练基地,现在由东部华侨城进行统一开发建设,建有庚子首义纪念馆,内有翔实的史料介绍那段值得深圳骄傲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而是还有很多收集与义军训练时期的武器装备,可以真实感受清朝末年仁人志士改变中国的决心和勇气

另一处则是位于马峦村的罗氏大屋,它是东路起义军的出发地和后期指挥部所在地。现在为坪山区的区级文化保护单位,由罗氏大屋以及附近的强华学校共同组成,建筑占地面积约1144平方米。这里就是打响推翻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第一枪、最终撼动清政府根基的地方。在整个庚子首义旧址最引人注目的便是罗氏祠堂,它是当时起义军的司令部所在,是遗址中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建筑。现在还在进行修缮中,外部已经修缮完毕,内部还没有对外开放。这里见证着孙中山先生打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满清政府的第一枪;同时,这里也曾是东江纵队临时司令部、是广东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中心所在。


祠堂两边各有一座古老的碉楼。碉楼四四方方,有三层楼高,每层的正中间有个正方形的小窗,两边是枪眼,防御功能十分明显。它高高地默默地耸立着,祠堂地围墙正面开有一正门面两侧门,中轴线上为一开间地前中后三室,围墙内三横三纵地单排屋布局,是典型地客家方形围屋。如今也经过了政府的修缮,看起来更加苍劲有力。

  


这座普通的客家房屋,上面写着“强华学校”。这座学校可谓是深圳最有历史意义的学校了,它是由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亲笔题写校名的学校。这里还有一段故事,由于对庚子首义所在地的特殊感情,辛亥革命成功之后,孙中山先生依然念念不忘三洲田、马栏头一带众乡亲,特派副官前往慰问当年参加起义的烈士家属,拨出巨款修建被清军烧毁的房屋,并在三洲田建立三洲田学校,后来在中山先生逝世后,其子孙科为三洲田学校亲题一副匾牌“庚子革命首义中山纪念学校”,如今校名得以传承,这所学校搬到了山下,属盐田区辖地。而中山先生本人题写的“强华学校”,长期以来都是马峦山上唯一的学校,直至上世纪80年代学校才停办,学生搬迁到山下,只是很可惜,截止目前为止,坪山区并没有学校去传承这段光荣而伟大的校名。如果有可能,建议坪山区将马峦山脚下的某所学校可以改名为强化学校,去传承强盛中华的历史意义。

庚子首义是深圳为数不多的具有典型历史意义的古老建筑!经过坪山区政府大规模的修缮,希望它焕发出新的生机,同时这所具有特别历史意义的“强华学校”,能以某种方式继续在坪山这片土地上继续传播强盛中华的伟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