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圭吾最好的作品《嫌疑人X的献身》


东野圭吾,日本当代推理小说家,代表作有《放学后》《白夜行》《解忧杂货铺》《嫌疑人X的献身》等。他出生于日本大阪,毕业后在汽车零件供应商日本电装担任生产技术工程师,闲暇之余进行推理小说的创作,27岁凭借《放学后》获得第31回江户川乱步奖,从此成为职业作家,开始专职写作。在2017年发布的第11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子榜单“外国作家富豪榜”上,东野圭吾以2200万元的年度版税收入排在榜首。


《嫌疑人X的献身》讲述了一位数学天才为了帮助一对母女隐藏杀害前夫的罪行,以数学家的缜密逻辑设计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骗局。东野圭吾在这本小说里,除了层层设计的推理,还加入了对人性和情感的深度刻画,让读者震惊之余,也被数学天才的隐忍与孤注一掷的爱所打动。


《嫌疑人X的献身》从一开始就交代清楚凶手、以及犯罪原因及过程。在读者认为自己已经知道谜底的情况下,以结果来倒推警方的破案步骤。但是,在这个精妙的骗局当中,数学天才所布置的,居然还有案中案。当谜底揭开时,“献身”的真正含意才得以阐明。东野圭吾用这本小说写出了最极致、也是最让人无法承受的爱。

今天为你讲述的书是《嫌疑人X的献身》,这是日本著名推理作家东野圭吾的代表作之一,曾经获得日本通俗小说界的最高奖项直木奖,去年还被导演苏有朋改编成了同名电影,在国内热映过一阵子。


在正式讲书中内容之前,我们先来介绍一下本书作者。说起东野圭吾,近年来他的作品在国内很火,除了《嫌疑人X的献身》,你可能还听说过《白夜行》《解忧杂货店》《神探伽利略》等作品,也都是东野圭吾写的,都被改编成了热门的影视剧。因此,无论在中国还是日本,东野圭吾都有很高的人气,他被誉为是“新派推理作家”的代表,受到众多推理小说爱好者的追捧。

那么东野圭吾这个新派推理作家“新”在哪里呢?他的小说为什么这么多人爱读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不得不讲讲日本推理小说的传统。如果你很喜欢读这类书,可能对“本格推理”这个名词略知一二。日本把传统、正宗的东西称为“本格”。

所谓“本格推理”,其实就是严格按照传统写作方式,比如福尔摩斯系列那样,注重破案解谜的推理小说。早期,东野圭吾就是一位很典型的本格推理作家,但他在继承本格推理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做了创新,在作品中融入了更多时代元素,比如基因问题、心理问题、情感问题,进一步增强了小说的戏剧性和可读性。这一革新为他赢得了大量的读者,同时也引发了很大的争议。但是,无论如何,东野圭吾带领本格推理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而且也获得了业内人士的认可,《嫌疑人X的献身》这部作品,就荣获了2006年的本格推理小说大奖。

顺便说一下,在《嫌疑人X的献身》出版前,东野圭吾一直处于叫座不叫好的尴尬境地,也就是说,虽然读者和市场买账,但各大奖项跟他没什么关系。直到他写出《嫌疑人X的献身》后,一举扭转了这种局面。东野圭吾凭借这本书,不仅包揽了日本三大推理小说年度排行榜冠军,还一举拿下了本格推理小说大奖和直木奖——后两个奖项几乎是日本通俗小说的最高奖。直木奖对这本书的评语是:“他将骗局写到了极致”。

那么这本书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样的骗局呢?下面我们就来讲讲这本书的具体内容。东野圭吾在这本书中,讲述了一位名叫石神哲哉的数学天才,他沉默寡言,在一家中学当老师,过着乏味沉闷的单身生活。石神生命中唯一的亮色是隔壁新搬来的一对温柔可爱的母女,母亲叫靖子,女儿叫美里。石神悄悄爱慕着靖子,却不敢表白。有一天,他发现靖子母女遇到了麻烦,她们失手杀死了纠缠靖子的前夫。为了帮助靖子母女脱罪,石神以自己天才的头脑设计了一套几乎完美的不在场证据,警方调查人员尽管怀疑,却找不到什么漏洞。为了破案,一个叫草薙的警察,找来了和石神曾经是大学校友,同样智商过人的物理学教授汤川协助,于是,石神和汤川这两个棋逢敌手的天才之间展开了一场智斗,而智斗的结果,却令人震惊而唏嘘。

石神到底是怎样帮助靖子母女脱罪的呢?最后他成功了吗?作者东野圭吾在这本书中,一反推理小说的常态,上来就先交代了凶手是谁,而把主要的笔墨和悬疑色彩放在了智斗警方部分。这就使得我们不由地站在犯罪者的视角上,不再非黑即白地去看待整个案件,它会让你重新思考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人性到底是怎样的?根据小说内容,我们分为三个部分来讲述这个扣人心弦的故事:

第一部分是杀人案。这是男主人公石神布置整个迷局的起点。

第二部分则是自诩代表正义的一方、二号男主人公汤川教授费尽心思解谜的过程。

第三部分是案中案。随着两大高手的对决,令你惊诧的真相终于浮出水面,种种答案也将在这个部分揭晓。

第一部分

我们先从第一部分凶杀案讲起。作者东野圭吾把这个故事的时间设定在上世纪90年代,当时的日本正处于经济停滞期,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破灭,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有不少企业濒临破产,很多人处于失业状态,很难找到工作。小说一开始,就写到了一些失业者,他们租不起房子,混迹在城市边缘的流浪人群中,男主人石神经常默默地观察这一群人。注意,好的推理小说是没有什么废话的,刚才我们貌似闲聊的这一笔,后面会对破案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到底是什么作用呢?我们先卖个关子,请继续听下去。

女主人公靖子是一位年约三十多岁的单身妈妈。她在一家便当店做收银员,之前有过两次婚姻,刚刚跟第二任丈夫离了婚,带着和第一任丈夫所生的女儿美里搬到石神隔壁。靖子的第二任丈夫是个无赖,虽然离了婚,但三不五时地就来骚扰她,报警也不管用,靖子每次只好用钱打发前夫。

石神是靖子的邻居,平时在中学做数学老师,每天过着从家到学校的两点一线生活。在两点之间,他有个停留点,就是靖子工作的便当店。石神每天都会去买个一模一样的盒饭,带到学校做午餐,明眼人都能看得出石神对靖子的爱慕,但靖子自己却好像浑然不知。

凶杀案发生的那一天,和平常并没有什么两样,靖子的前夫找到了她家里来纠缠她,靖子只好又拿出钱来打发。可拿到了钱的男人非但不走,还开始调戏靖子的女儿美里。美里羞愤之下,做了一个谁也没想到的举动——她拿起一个铜瓶直接砸向男人的后脑勺,男人摇晃着倒地了。不过,一个小女孩能有多大力气,挨了一击的男人很快缓过神来,他抓着美里的头发开始暴打。惊慌失措的靖子,为了从男人手中救下女儿,随手拿起一截电线勒住了对方的脖子,在这个过程中,美里也加入了进来帮着靖子使劲,直到勒得男人没了动静。

发现男人不再动弹之后,靖子母女都吓坏了,她们犹豫着是不是应该去警察局自首,可这样一来,美里的前途就毁了。正当她们不知所措之时,石神出现了。由于暗恋靖子,石神一直关注着她们家的动静。虽然屋子的隔音效果不错,但石神凭借自己天才的推理能力,还是一下子就猜出了整个案情。他跟靖子说:“刚才我敲门往里看了一眼,你蓬头乱发的样子就显示了不对劲。我闻到屋子里有烟味,却没有客人的鞋。桌子底下似乎有人,但用棉被盖着,这是被藏起来而不是躲起来的动作,要躲就应该躲进屋子。”石神的每一句话都不容辩驳,本来就六神无主的靖子知道无法瞒过这位邻居,而且对方说要帮她们,就不再挣扎了。靖子开始认命地听从石神的指挥和吩咐。

从这里开始,石神把自己的命运和靖子捆绑到了一起,走向了另一个路口。他冷静沉着地开始布局,为靖子母女制造不在场证据。在仔细询问过靖子死者生前的社会关系、日常行踪等情况过后,石神得出了结论:这是一个有一定社会活跃度的人,莫名其妙消失很容易引发怀疑。所以尸体不能藏在靖子家里,必须快速处理掉,然后尽可能地切断命案与靖子的关系。要怎么切断呢?石神设下了一个无比精妙的局,就等着不明内情的警方一脚踏进来。

听到这里你可能会有个疑问,石神怎么会这么厉害呢?在剧情设定里,他就像一位大隐隐于市的高手,在不知道的人看来,他只是一名普通的数学老师,但实际上,石神当年在帝都大学数学系读书的时候,可是教授们公认的百年难得一遇的天才。他本来可以留在大学继续读博士,但迫于家境,没能继续读下去,去中学做了一名数学老师。不过,数学依然是他潜心钻研的项目,对他来说,推理演算就像呼吸一样自然。眼下遇到的这桩如何帮助靖子母女的事,也像一场演算。只不过这一次,他需要从想要的结果出发,去倒推里面的过程。当然,在这次倒推时,他必须把每一个步骤都算得分毫不差,算错一步,都可能被警方抓住漏洞,全盘皆输。石神是怎么算的呢?

第二部分

下面,我们来讲讲小说的第二部分——解谜。在这部分,除了石神和靖子母女,还会依次出场三位关键人物:物理学博士汤川、警察草薙,以及另一位爱慕追求靖子的男士工藤先生。这一部分,对石神而言,是他和警方斗智,反证靖子母女无辜的过程;而对警方而言,这就是破案的过程了。这两种不同的角度在书中形成了交锋,非常烧脑,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讲讲。

先来介绍一下帮助警方破案的关键人物,也是书中的二号男主人公汤川,他是怎么被牵扯进这个案件中的呢?说起来,汤川可是石神的大学同学,在学校读书的时候,他跟石神是同一级别的风云人物,两人颇有点惺惺相惜。只不过汤川毕业后走上了另一条路,他一路深造并且留校当了教授,时不时发个论文,获个奖项,与石神的不得志形成了鲜明反差。

这对大学好友在毕业后就失去了联系,但在另一个线索人物——警察草薙的穿针引线下,汤川和石神又相遇了,而且这一次,他们的立场是对立的。

草薙其实也是他们的校友,只是同届不同系。在学校时,草薙跟爱好运动的汤川同为羽毛球队队员,毕业后偶尔会找汤川下棋聊天,请教一些专业知识,所以汤川对案件推理和侦查也颇为拿手。

事情一开始,其实没汤川什么事,是当警察的草薙接手了一桩抛尸案。尸体被扔在河堤旁,尸身全裸,五官净毁,不止如此,就连指纹也被烧得一干二净。凶手这么做,显然是不想让警察查出死者的身份。不过,奇怪的是,警方发现在抛尸现场,停着一辆自行车,以及一堆没有烧干净的衣服。他们根据这些线索推断衣服应该是死者的,看起来,凶手似乎是匆忙离开现场的。因为匆忙,所以自行车上还留着几个没来得及擦拭的指纹。

于是草薙和同事们费尽心血,利用先进的刑侦画像和DNA比对技术,确定了死者是靖子的前夫。靖子身上的嫌疑很大,草薙就去调查了。

但是他第一次的调查相当不顺,靖子按照石神事先叮嘱的那样,以案发当日她与女儿在看电影为由,撇清了与凶杀案的关系。没有得到线索的草薙只能悻悻离去。

就在靖子家的楼道上,草薙第一次遇见了石神。他当然无法从石神嘴里问出任何有价值的内容,但石神手中的一封信件吸引了草薙,他看到信封上写着帝都大学校友会,于是就跟汤川八卦了一下这个偶遇的校友。

汤川得知自己当年的大学好友居然近在咫尺,向草薙要了地址,迫不及待地拜访了石神。

世界上的事就这么凑巧,如果不是汤川的来访,这个案子很可能草草就结了。但汤川在跟石神聊天时,对方的一句无心之语引起了他的怀疑。石神说了什么话呢?他说羡慕汤川看起来还那么年轻,头发那么茂密。普通人可能就会把这当做一句恭维的客套话,但汤川不会。以汤川对石神的了解,对方一直是一个把所有心思都放在数学上的痴人,痴到食不知味,眼中再无其他。可偏就是这样一个痴人,看到自己和汤川映在玻璃门上的身影时,却羡慕起汤川浓密的头发来。

汤川判定,这种反常,一般是身处恋爱中的状态,跟谁恋爱呢?石神对着玻璃感叹岁月无情的时候,正走在快要到达靖子工作的便当店路上,汤川对二人的关系产生了怀疑。

他开始暗自调查石神,也拐弯抹角地向警察草薙了解了抛尸案的各种细节。而汤川越是了解,就发现这个案子疑点越多。比方说,凶手为什么要剥下死者的衣服烧掉呢?如果是想毁灭证据,那么直接从现场带走不是更合乎情理吗?而靖子母女宣称在事发当晚去了电影院,这是一个警方很难排查的场所,但蹊跷的是,在事发两天后,靖子的女儿才跟同学提起看电影的事,并且讨论得兴致勃勃,从当事人的兴奋度和时间上来说,似乎有点说不过去。再看死者,他的身高是1米7,死因是窒息,从尸体上看,勒痕非常明显,根据勒痕的角度,死者是被人由下往上拉扯勒死的,这意味着,凶手的身高和力气应该都不在死者之下,这又不像是靖子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所能做到的,整个案件因此更扑朔迷离了。

疑点多得让人困惑,而汤川并不是一个轻易服输的人。他又去找了一次石神,扯了个理由黏着石神一起去了靖子的便当店。本来他只是想确定石神和靖子的关系,结果刚好撞上了靖子的另一位追求者工藤先生。

相比石神,靖子更喜欢工藤先生,两人不久前才约会过。石神显然清楚地知道这一点。所以当他在便当店遇到工藤先生的时候,石神的脸上浮现出了无法掩饰的嫉妒。

这当然逃不过汤川的眼睛。他马上展开了一系列推理:首先,靖子和女儿在事发当晚看电影的说辞有疑点,假设靖子是抛尸案的第一嫌疑人,那么凭她一己之力,的确很难完成杀人毁尸的动作,嫌疑不成立。可是如果假设死者并非死于抛尸现场,案发现场在其他地方,再加上假设靖子有一位帮手,那一切就说得通了——而爱慕靖子的石神,很有可能就是这个帮手。在汤川看来,他充分具备了成为帮凶的必要动机和条件。而之所以推断石神是帮手而不是主犯,那是因为汤川作为非常了解石神的人,非常清楚石神的逻辑有多么缜密,如果真的是石神干的,那么案件的复杂程度,可能远超他的推论。

小说的第二个部分进行到这里,也就结束了。在这个部分,主要讲的就是正方人物汤川,在面对反方人物石神设下的谜题时,进行的一系列观察和分析。在写作手法上,我们能感受到这段情节似乎戏剧巧合的地方特别多,所以才会出现我们在开头介绍时所讲过的,传统派质疑东野圭吾过于强调故事性,而懒于设计推理本身,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本格推理。

当然,这只是传统派的看法,对于东野圭吾和读者而言,把一个故事讲述得尽可能精彩曲折,才是最重要的事。东野圭吾在案件中穿插了很多男女主人公的情感描写,也更有利于我们一步步看清石神这个数学天才的犯罪动机。

第三部分

紧接着我们来讲本书的第三个部分——案中案。

石神何尝不知汤川在调查自己。从这位昔日好友出现的那天起,石神就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他们太熟悉彼此了。

石神知道,汤川最终会查明他与这桩抛尸案是有关系的,他得想办法减少汤川的破坏性,保住靖子母女。靖子母女就是他的底线,只要她们安然无恙,石神的努力就算没有白费。于是,他有条不紊地准备好最后一个杀手锏,然后去警察局自首了。

这最后一个杀手锏是什么呢?让我们把故事倒回去一点,从石神第一次见到靖子母女的情形说起。他一生痴迷于数学,一直渴望能有所建树,但多年来,不善与人打交道的他从未发表过论文,没能引起过外界的重视,一直默默无闻地当着中学老师。厌世的情绪日复一日地弥漫,他甚至觉得,即便自己离开人世,也不会有人注意到他的死亡。终于有一天,石神决定以上吊的方式结束生命。当他准备好绳索,正把脖子往里套时,门铃响了,他不得不停下来去开门,而门外站着的,是一对带着天使一样笑容的母女,她们微笑着介绍自己是刚搬来的邻居,以后还请多多关照。石神一瞬间就爱上了这对美好的母女,自杀的事也就此搁置。

从那时起,石神就把靖子母女当成了救命恩人。他从未想过要跟她们发生什么关系,对他而言,她们是神圣的存在,只可尊敬,不可亵渎。直到他遇到靖子失手杀死前夫的事,看到尸体的那一瞬间,石神就拟定好了计划,他要拯救靖子母女,哪怕牺牲自己也毫不在乎,对他而言,这就是报恩。

他决定为靖子母女做最后一件事。在去警察局自首前,石神往家里的书架上安装了一套窃听设备,窃听的正是一墙之隔的靖子。布置好一切后,他留给靖子三封信件,就去自首了。他让靖子把信交给警察,其中每一封信,都足以证实他是个变态跟踪狂,因为暗恋靖子,所以才杀掉了在楼道打听靖子消息的前夫。警方看到这些信后,靖子的杀人嫌疑自然会洗清。

案件看起来终于水落石出了。警方逮捕了石神,录好了口供,按流程即将提起控诉。

但是汤川却怎么想都觉得事有蹊跷,石神的自首,看起来就像是一次准确无误的解答,提供给警方的,是一个再完美不过的答案。但汤川并不认为这是真正的答案,怎么查证呢?他用了一个很实在的法子,他沿着石神每天上下班的路线,把石神去过的地方都走访了一遍。然后发现路上有一座新修的大桥,很少有行人往那里走去,它几乎像一行分界线,隔开了桥那头与这座城市的距离,看起来非常荒芜。其实这里,就是小说一开始出现过的,流浪者和失业游民的居住地,它汇集了一票边缘人口,成为城市当中一个隐蔽的角落。而正是在这个角落,有一位失业游民在案发当日失踪了,他的外形体格与被害人非常接近。

凭借经验,汤川知道这件事与凶杀案之间必有关联,辅以其他的证据,一个令人胆战心惊的推理浮现了:这是一桩以一具尸体来冒名顶替另一具尸体的凶杀案。换句话说,这是两起凶杀案。所以合理的推测是:为了掩盖靖子杀掉前夫的事实,石神杀掉了另一位与之体形相似的男子,再将其毁容,以造成此尸体就是靖子前夫的假象。至于靖子前夫的尸体,早已被石神以别的方式处理掉了。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石神清楚地知道,靖子前夫的失踪,迟早会引起警方的调查,他不愿意靖子有任何麻烦,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想出了这个疯狂的办法。而他所做的这一切,只是为了保护靖子。

在这本书的书名中,东野圭吾把献身者叫做“嫌疑人X”,而不是石神,显然是另有用意的。X在数学中代表着未知,是一个变量,是无限宽广的。石神本来不是凶手,但因为爱,他先是成了帮凶,接着又以犯下另一桩罪行来掩护爱人。他以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为代价,对爱情做了一次疯狂的献祭。这份爱既是希望,又伴随着罪恶,而且卑微如泥。

在看守所,石神默认了汤川的推理。但他早就计算过了,在DNA数据库没有完全建立好的情况下,核实一位失踪人口的身份是需要庞大的人力和时间的,如果无法快速地查询到那位失业游民的身份,按流程,石神还是会先一步进入到审判的程序,一旦判决,一切也就盖棺定论了,案中案自然再难查证。

从法律流程来看,石神的推算几乎毫无漏洞。但他却算漏了一样变量,那就是人心。石神向靖子献上了一份过于沉重的爱,靖子难以心安理得地接受,而靖子的女儿美里,更是被一切压垮了,她选择了以自杀来赎清自己和母亲犯下的罪。

在小说的最后,听到女儿自杀消息的靖子赶到看守所,跪在石神面前痛哭不已。她向警察坦白了杀害前夫的经过。她的自首,打碎了石神可悲的爱情,也打碎了他企图用生命去保护的美好。而靖子能做的,也惟有如此了。

好了,讲到这里,小说整个故事也就结束了。在这个惊险曲折的故事中,天才的逻辑也没能推算出最终的结局,在无数理性与感性的较量之间,无法计算的,恰恰是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