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二十几年不上朝的修道皇帝明世宗朱厚熜?

wm30947889


嘉靖帝在位45年,是明朝实际统治时间最长的皇帝。 在他执政的前二十年中颇有作为,以不因循守旧的革新精神开创了中兴局面,他顺应历史潮流、敢于打破传统、体恤士农工商、有利社会发展的一面,还应当看到,他的时代的许多建筑,如北京的天地日月四坛,钟祥的明显陵、元佑宫等,至今仍显现着劳动人民艺术创造的风采,为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但在嘉靖二十一年之后日益腐化,朝政日坏,大礼议杖笞群臣、崇奉道教并祸及自身、寻兴大狱、误用佞臣、刚愎自用、局势动荡不堪。嘉靖帝是个极其聪明并且自信的皇帝,而且有些自大狂妄,但却十分小气,又喜欢乱花钱,也很要面子,能与之打交道的,也只有徐阶、严嵩这类的官场老手。

嘉靖帝执政的四十五年,是资本主义在中国萌芽的时期,“一般认为是一个经济非常活跃的、农业技术和生产发展的、纺织品和手工业生产大规模发展的时代。

嘉靖帝和他父亲读圣贤书却是到了痴迷的程度,在历史上还是不多见。这也可与他在礼仪之争时的强硬态度联系起来,除了与前朝老臣争权的因素之外,嘉靖帝更在乎的是要为他敬爱的父母争名分,因此他不顾自己势单力薄,在群情汹涌之中,毅然要为自己父母争得更为尊荣的地位。嘉靖帝是个十足的孝子,但他逞一己的私孝而不顾天下公义,终究太小气太狭窄,有违宽阔浩荡的为君之道,后人说他是“中材之主”,似可认作确论。

后世的史家说嘉靖除了他自己和他父母,他没有爱过任何人。在四十五年的统治中,杀大臣杀言官,他毫不留情,连后宫中都到处弥漫着他的强横。嘉靖帝与儿子们的关系也说不上融洽,他一直到死都没有立太子。可以说在他父母去世后,嘉靖帝已经没有可以温馨相处的人。每逢节日和他父母的忌辰,嘉靖帝总要屏退众人,向父母的灵位长跪,流泪默祝,神情惨楚,让偷偷窥见的宫女也为之动容,也只在这时,刚强的皇帝才显出骨子里的些许温情与脆弱。


皇城根下的落魄小王爷


我们不应该用完人的心态去评判一个历史人物,对别人而言这是不公正的,即使是皇帝,也有各种缺陷。我一直认为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要站在当时当地当情去分析,嘉靖帝从少年登位开始就一直在与各种势力斗争,以致他后期不信任任何人,盲目崇信道教和长生不老之术,那都是自我的一种解脱,只不过他是皇帝,他有更大的职责去管理国家,爱护人民。其实他也做到了,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不管他的方法如何,至少强过了历史上绝大部分的皇帝。


史书记载中一般对皇帝的出生伴随着各种祥瑞出现,对于嘉靖皇帝朱厚熜的记载则是:紫色祥云布满天空,黄河水清五日。作为明朝成化皇帝的后代,朱厚熜从小就被认为不同凡人,自小学习各类经典文籍,十分聪明,还特别勤奋。


1521年4月,正德皇帝驾崩,由于没有子嗣,正德帝临死前也并无指定继位者,对于皇位的选择问题由当时首辅杨廷和负责。经得当时太后的允许,选择了13岁的朱厚熜继位。一个13岁的孩子不论有多么优秀,毕竟还是年幼,便于太后和首辅的控制,谁知新皇帝进京的做的第一件事就为后来的堂庙之争埋下了伏笔。


当时杨廷和主张朱厚熜进宫按照太子礼仪进行,即从皇宫偏门入宫,朱厚熜完全不管杨廷和的要求,直接按照皇帝的礼仪从正门入,在皇帝大殿接受群臣晋拜。朱厚熜第一次与朝中权臣的争斗以胜利告终,也拉开了他们之间愈演愈烈的斗争。


随后发生的“大礼议”之争,是当时权力争夺的最高峰,由于朱厚熜不是嫡生,随之而来对自己家族的身份认同发生了巨大的争执。当时虽然朱厚熜已登皇位,但是是作为正德帝的继承者,所以前任皇帝的直接家属的地位和现任皇帝的家属地位究竟怎么来确定。以杨廷和与当朝大臣的意见,朱厚熜应该把自己当成正德帝的后代来认同父母,而把自己的亲生父母作为旁系。这是朱厚熜所不能容忍的,此事就一直僵持着直到皇帝长大并慢慢掌握了实际权力后,朱厚熜采取强硬手段,处死杨廷和,对群臣降职、廷杖以至于杀戮才平息了这场争斗,正是“大礼议”之争的胜利,朱厚熜才正式获得了一个皇帝所拥有的全部权力。


通过这些斗争,朱厚熜的强权政策不断得到巩固,专治独行,并且对大臣不再信任,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做主,群臣所要做的就只是服从皇帝命令即可。嘉靖帝在位早期,励精图治,整顿朝纲,吏治清明,减轻赋税,宽待庶民,开创了嘉靖中兴的历史局面。历史对这期间对朱厚熜的评价都是肯定的,包括《明史》和《明世宗实录》都记录了朱厚熜的光辉业绩并予以褒奖。


朱厚熜执政后期,信仰道教,迷恋修仙炼丹,一心沉醉于长生不老之术。朝中大事交于司礼监太监和严嵩为主的内阁手中。嘉靖二十一年,发生了宫女合谋预杀皇帝的“壬寅宫变”,此后嘉靖帝不再上朝,中兴局面慢慢消退。嘉靖帝只信任宦官和能写一手好青词祭天的内阁大臣,像严嵩,徐阶。其他朝臣上达天听都得经过宦官的认同,皇帝已经远离了朝廷,远离了他的国家。


即使不再上朝,也不再在紫禁城居住,但嘉靖皇帝还是把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只不过他的所有政令都是通过司礼监太监和几个内阁成员来执行,但天下逐渐变乱,各种阶级矛盾和边疆冲突接踵而来,随着年纪的老去和痴迷修仙,乱吃丹丸产生的副作用,嘉靖帝最终驾崩。虽然说嘉靖帝搬出紫禁城后不再回来,但最后他还是在紫禁城的寝宫中寿终就寝,也算是回归朝廷的一种方式吧,不管他如何管理朝政,他毕竟为国为民做了很多事,明朝的繁荣期与嘉靖帝的统治离不了关系。


站在不追求完美的地步来讲,对嘉靖皇帝还是持认可态度吧,因为把谁放在他那个位置,都不一定能比他做得更好,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我们绝大多数只不过是没有拥有足够大的权力而已!


断眉CC


明朝有两个不上朝的皇帝,一个是嘉靖,一个是万历。了解万历皇帝的可能比较多一点,因为黄仁宇那部嗤声海内外的《万历十五年》的原因。但今天要说的是嘉靖,也就是题目上的明世宗朱厚熜。

首先,朱厚熜同志的上位非常幸运,因为明武宗,也就是建豹房那位,去世后由于没有子嗣,弟弟也死了,这样又寻根溯源,到了武宗父亲明孝宗另一支宗亲小分队,终于找着了明宪宗朱见深的孙子朱厚熜,践阼之后称为嘉靖。

嘉靖是在位45年,但有长达20多年时间不上朝。不上朝干嘛?闭关修炼。他信奉道教,方士,整天沉迷于炼丹,长生不老之术。但不要因此就认定嘉靖是一个昏庸无道之君,愚蠢透顶之人。绝不是。在位几十年,他还是有很多可圈可点的表现的。

嘉靖在入朝之初就开始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对外打击外戚专权,对内总揽大权,同时削弱宦官势力,使得新朝河清海晏,为之一振。其次,改革科举制度,笼络人才,收效显著。再是实行海禁,打击倭寇,著名的戚继光抗倭就在他这个时期发生。也可以说是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嘉靖时期有两个名臣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个是前面说的戚继光,另一个就是海瑞。由于嘉靖后期纵容内阁首辅严嵩派贪污腐败,再加上一门心思炼丹,迷信方士与长寿术,从而导致朝廷阴晦,政治板荡,天怒人怨。这个时候,海瑞不惜冒犯龙颜,写了一个奏折大骂嘉靖昏庸无道。明世宗怒不可遏,下令将海瑞立即下狱。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嘉靖并不糊涂,一是没有杀掉海瑞,二是,据说他当时气得扔掉了海瑞的奏折,后来又捡起来反复看了看,说这个人说的也并不是没有道理。这要是换作任何君王,海瑞必定掉脑袋无疑。

综上,明世宗朱厚熜就是这样一个多型人格,既有明君的潜质和能力,也有不勤政,痴迷非正经爱好的一个皇帝。好像明朝皇帝很多都有特殊癖好,之前说的武宗,就爱好练兵,自己玩cosplay扮演大将军。明熙宗朱由校是历史上著名的木工皇帝。


庚子口罩


由魏忠贤干政;明世宗朱厚熜热衷于修道,希望长生不老,二十多年不上朝,

万历十岁即位,由内阁首辅张居正辅佐,他积极配合张居正大刀阔斧的改革,政治改革方面,推行“考成法”,提高官员办事效率;经济改革方面,全国丈量土地,施行“一条鞭法”,效果十分明显,经过十年的改革,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国力逐渐增强,国内形势一派大好。

万历十年,张居正去世,万历亲政,为了树立君威,他诋毁、搞臭已经死去的张居正。没有了张居正的束缚、管教,万历开始沉迷于酒色之中,又因为立太子的问题,与朝中大臣意见不合,皇权受到压抑,心中不快,疏于朝政,用消极的方式对抗。

万历不上朝并不表示他不办公,不处理国政,他有他的特殊管道来与群臣交流,他牢牢的控制着国家,他二三十年不上朝,没有哪个大臣、宦官、外戚来篡位或者专政,所有的大事小情他都处理。

万历不上朝所产生的后遗症十分明显,长期不与大臣见面,荒于政事,国家运转几乎停摆,使明朝很快走向衰败,在他死后的24年,明朝就走向灭亡。


小小龙的历史故事


朱厚熜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年号嘉靖。庙号世宗,在位45年。

朱厚熜在位早期,他英明苛察,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重振国政,开创了嘉靖中兴的局面,可以说不失为一位有志之君。但其在位后期,迷信道教,听信奸臣,使朝政混乱,百姓遭难。一个君主主政时期有这样大的反差,这不得不值得我们思考。

从客观来说,朱厚熜也不失为一代明君,因为他是有理想,有想法的一位君主,否则也不会在他执政初期有那样的执政方针,也不会开创嘉靖中兴的局面。所以从这点来说,朱厚熜是一位明君。他也许本来想着能有一番作为的,也有这方面的趋势,有些也许已经在运作执行之中了。但可能是由于一些别的原因吧,使他伪装了起来,也许是出于对自己的保护吧。

明朝文官集团权势滔天,只要皇帝与他们的政见不和,或是皇帝的一项政令侵害了他们的利益,那么文官集团就往往用规矩,用礼仪,等等来约束皇帝的政令。所以说朱厚熜是很聪明的,也许他去信奉道教是一种保护自己的手段。属于一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做法。但可惜的是却陷入其中不可自拔了。


翼下之风005


嘉靖帝是个成功的管理者,却是个失败的皇帝,他的统治时间还是整个明朝皇帝中前三的,经历他的统治,明朝的弘治中兴,武宗边关大胜都化为了乌有,明朝彻底开始从骨子里腐烂,直到万历三大征之后彻底病入膏肓,萨尔浒之后进入倒计时,直至灭亡。


首先,他很聪明,应该说超越我们大部分普通人的智商。不知道大家看过资治通鉴的一个小故事没,说是当年吕后权势滔天,陈平为首的那些人铲除了吕后,然后决定拥立最有资格继位的汉文帝,汉文帝当时并不在京城,所以汉文帝进京的时候,所有大臣都在城外迎接,车架到的时候,周勃站了出来,说有事要汇报,请求进入车驾,而此时的汉文帝很年轻,但是却很聪明,而是说了,公事的话可以在外面汇报,私事的话,天子无私事。这个举动可以说极其的聪明,他巧妙的避开了一个并不熟悉的政治漩涡,一个陌生的地方,他谁也不相信,谁的争斗都不参与,避免了群臣预判形式,认为他跟周勃达成了协议。而这位嘉靖帝,在进京之时,也面临了同样的问题,他的皇位并不算是很正统,他前任皇帝是堂哥正德,无子,所以才在血缘最近的藩王中找到了他,当时朝中有杨廷和这个大佬,还有拥立之功,当年的弘治因为太相信文官系统,导致文官系统空前壮大,到了正德可是被文官集团压制的死死的,所以正德才索性不住宫里了,建豹房,出关打小王子,眼不见心不烦,导致死后被定了庙号武宗,他的武宗金含量可是远低于汉武帝。而嘉靖孤身一人走进紫禁城面临的可是一个空前强大而且陌生的文官集团,而这个文官集团已经开始展露獠牙,要向这个孤身青年展示力量了,第一个较量就是雷霆万匀,他们要让这个皇帝称自己的伯父为父亲,而这个皇帝誓死不从,并且强烈要求自己的生父入享太庙,追加庙号,双方的协议差距过大,这个看似无聊的名义之争,其实背后涉及的就是权利的拔河,妥协了一次那就是永远的妥协,所以年轻的嘉靖帝所展示的智慧远远超过了我们大部分同龄人,他这个时候对于皇权的理解就有如此的深度。这场大礼仪之争最后以嘉靖帝的全面获胜而告终,这也让文官系统重新认识到了这位青年皇帝,并不是武宗那么好欺负,弘治那么好说话。然后经过一次次的斗争,最终嘉靖帝完全压制了文官,重掌了皇权,这些都说明了嘉靖帝是一个十分精明的皇帝,对于权利的认知已经完全达到了先祖朱元璋的那种境界,什么文官制衡,什么太监乱国,都是家奴狗屁,朱元璋杀起书生文臣跟杀狗没什么区别,当年胡惟庸权势滔天,不可一世,朱元璋杀他的时候也很经典,召他问话,问他是不是杖毙了他家的一个丫鬟,胡惟庸满不在乎还狡辩说丫鬟犯了错,朱元璋说了句,杀人偿命;胡惟庸继续狡辩,朱元璋重复杀人偿命,三次后,胡惟庸才明白了过来,是要杀他,无所谓什么杀人偿命,是他该死了。这就是皇权的真谛,什么权臣权宦,都是我给你的,你就是条狗。而嘉靖帝算是明中后期唯一看破这个道理的,压制了群臣百官,操纵了家奴太监。而唯一明白这些东西的只有严嵩,严世番不可一世,绝顶聪明,但是比起他老爹,还是棋差一招,到死没明白这个道理。这些都说明了嘉靖帝的聪明,如果他要决心励精图治,那么绝对是个雄才大略的皇帝,成就不一定比得上秦皇汉武,也能超越弘治中兴,可惜的是,这个皇帝聪明是够了,却极度自私,自私到了骨子里。


他自私表现在那些地方?在他压制百官后,并没有去励精图治,运用好权利,而是为了保留这种权利,想要长生。所以他的心思跟一般的皇帝不一样,一般的皇帝都会想办法治理好国家留给子孙,他的思维是这权利这么爽,我长生了多好,永远是我的。所以他才天天炼丹修炼,大肆修道,道君皇帝,写青辞跟神仙交流,根本不关心民生实事,没钱了就用严嵩太监敛财,有钱了就修道,反正内阁内廷但是他的玩具,所以才有哪管死后洪水滔天的想法,这是个聪明且极度自私的人,他如果是个普通人,这种性格一定是一方富豪,但他是皇帝,那就是国家的不幸,百姓倒了大霉。

城北


大明王朝是个神奇的王朝,尤其到了王朝中后期,看起来不管事儿的皇上,国力都还勉强过得去,但是一旦遇到管事儿的皇上,王朝却死的更快。

比如战俘皇帝明英宗朱祁镇,比如道士皇帝明世宗朱厚熜,比如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等等,看起来都不务正业,但是老百姓的日子还勉强过得去。结果到了劳模皇帝明思宗朱由检手里,国家却完完了。

就拿眼前这位道士皇帝朱厚熜来说,这哥们儿因为他堂哥明武宗实在太能造了,结果把自己整得英年早逝还没有留下子嗣,于是这哥们中了彩票,成为了这个帝国的继承者。

估计是担心自己来路不正,哥们儿上位后先借礼仪之争干掉一批前朝元老,大权总揽,原本想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后来因为一起偶然的宫女暗杀未遂事件,身心受到巨大打击,从此不上班;然后便藏身深宫,潜心修仙。

他不上班,却不是不管事儿;他聪明绝顶,却也聪明反被聪明误。嘉靖皇帝,一个自信到自负的人,一个自私到自欺的人。他是天才,但是对天下而言,他却是毒瘤。好在嘉靖运气好,文有文臣武有猛将,大明帝国不至于崩溃。

但是,有的人死了,他就是死了;人民不愿记住他。太上大罗天仙紫极长生圣智统三元证应玉虚总掌五雷大真人玄都境万寿帝君朱厚熜,死了,终于死了。


嘚吧一下


明世宗继位之后,改年号为嘉靖。

一是嘉靖皇帝心计过人,他在位期间,所有的大臣见到他都是恭敬有加,那是一种从心里流露出的畏惧 。由于忙着修炼的他干脆开始不上朝了,全部朝事都交由当时的首辅严嵩进行打理。那时的严嵩权倾朝野,他开始培植党羽,打压异己,整个大明朝廷被弄得乌烟瘴气。严嵩虽然专权,但是最后嘉靖仅仅一道圣旨就把严家抄家了,严嵩的子孙都被灭了,只有严嵩一人得以终老,也许是嘉靖看在这个老头为他背了几十年的黑锅的份上,留了他一条老命。

二是嘉靖皇帝对于手下的驾驭达到了一种很高的境界,他能在不上朝的二十年时间里很好地掌握朝局。通过东厂和锦衣卫的监视,了解了朝内大臣们的有着哪些小群体,这些小群体之间有着什么样的矛盾,运用这些矛盾才制衡各个群体,从而使得朝廷达到一个很好地平衡点。


树精之力


嘉靖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相当复杂,相当另类,相当自负,相当冷漠,相当不食人间烟火,相当具有争议的皇帝。他肯定不是明主,圣人,但是也绝对不是昏君,暴君。

他的特点可以被集中归纳为:天资极端聪慧,能力极端强悍,性格极端狡猾。而体现在政治上,就是对权力的把控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境界。而对偌大一个国家,可谓是玩弄于股掌之中,想治,则治得很好;想乱,大家也没法把他怎么样;想放,可以搞得吏治败坏;想收,却是秋风扫落叶。

虽然二十几年不上朝,却从来不受任何人蛊惑,欺骗,摆布,让各派势力相互钳制,角逐,自己永远保持绝对权威。



历史自习课


明世宗朱厚熜在历史上的评价并不差,其在位早期严以驭官,宽以治民,对外抗击倭寇,重振国政,开创嘉靖中兴。无论怎么看都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但自“壬寅宫变”后,朱厚熜就彻底不上朝了,自称神仙下凡,每日和道士一起修仙炼丹,成为笑谈。

礼仪之争

明世宗朱厚熜是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正德十六年,明史上最会玩的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了,由于武宗死后无嗣,因此张太后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内阁首辅杨廷和认为朱厚熜由藩王继承皇位,应该尊奉正统,要以明孝宗为皇考。如果此建议得以实施就意味着朱厚熜与朱厚照的堂弟关系要变为亲兄弟,相当于朱厚熜改换门庭,认朱厚照的父母为父母,自己的亲爸亲妈反要变成叔叔阿姨了,朱厚熜当然不干,而以杨廷和为首的大臣也不肯退让。

期间,朝内诸多大臣相互串联,在左顺门前长跪不起,杨慎等人更是捶门大哭,企图迫使明世宗屈服,愤怒的朱厚熜将为首的八人关进诏狱,但此举无异于火上浇油,许多大臣冲过来擂门大哭,朱厚熜再下令将五品以下官员一百三十四人下狱拷讯,四品以上官员八十六人停职待罪。七月十六日,明世宗为母亲上尊号“章圣慈仁皇太后”。七月二十日,锦衣卫请示如何处理逮捕的大臣,明世宗下令四品以上官员停俸,五品以下官员当廷杖责。因廷杖而死的共十六人。这狠劲发作顿时让反对议礼的官员纷纷缄口,为时三年的“礼议之争”以朱厚熜获胜告终。在这场新旧势力的争斗中,杨廷和罢官为民,旧势力退场,新兴势力抬头,少年天子朱厚熜终于体会到了皇权的尊严。

嘉靖中兴

正德十六年(1521年5月27日) ,朱厚熜正式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嘉靖,嘉靖帝即位后,立志效法明祖,首先大赦天下、对民众减税、对发生灾荒的地区进行赈灾,对内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清理贵族庄田、改革科举制度、革除外戚世封,并杀了一批贪官污吏。其次在军事上整顿军队团营,守兵东南,征剿倭寇,清除外患,整顿边防。第三在文化上改革科举之弊,改正孔子称号和典祀,朱厚熜的三板斧疗效不错,这期间,“资本主义”开始萌芽,文化和科技空前繁荣,优秀文学作品和杰出人物大量涌现,开创了嘉靖中兴。

壬寅宫变

可以说朱厚熜的早期是一个英明神武的皇帝,假如历史的轨迹一直沿着这条道路向前推进,我们的历史上会多出了一位了不起的皇帝,可惜的是,多年养尊处优的生活渐渐磨灭了朱厚熜积极进取的心,他变了,开始腐化,讲究养生,迷信方士,崇尚道教,为了追求长生之道,竟然相信“吸风饮露”可以成仙,他在园中种植上芭蕉树,每日凌晨让宫女采集露水供他饮用,导致大量宫女累倒。

不但如此,他还苦炼不老神丹,大量征召13、14岁的宫女,采补她们的处女经血,炼制丹药。为保持宫女们的洁净,她们经期时不得进食,只能吃桑叶、喝点露水。而且朱厚熜喜怒无常,鞭打宫女更是家常便饭。宫女们终于忍无可忍,在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不堪忍受的杨金英等十数名宫女乘着朱厚熜熟睡之际,用黄绫布把他的脖子套住,然后用手拉扯,企图杀死朱厚熜。但这些宫女经验不足,年纪幼小,绳子又因打了死结,杀不死嘉靖帝,遂后就用钗、簪等物刺向嘉靖帝,要不是皇后及时赶过来,恐怕这位大明的统治者要提前去见上帝了。

我要修仙

壬寅宫变虽然没有杀死朱厚熜,但杀死了朱厚熜积极上进的心,现在他立志要访仙修道,修成真仙。按照《钟祥县志》的记录,朱厚熜降生前,其父兴献王曾梦见神仙下凡,接着就被朱厚熜降生的嗷嗷啼哭声惊醒,而在朱厚熜的整个执政时代里,他都对外宣称,自己是神仙下凡,为了成就真仙,朱厚熜耗费大批金银把揽陶仲文,邵元节,蓝道行等道士招揽麾下,每日在宫内开炉炼丹,道士的待遇自然也是不差的,每年都可以得到大笔“香火钱”,除了日常工资外,每次道教活动后,朱厚熜都有厚赐,仅此一项,一个道士每年的香火费,就高达白银两千两,折合人民币一百二十万。在当时,这是极有前途的工作。

朱厚熜长期不理朝政, 任由严嵩专国二十年,造成吏治败坏,军纪废弛,吞没军饷的事情多有发生,军中诸将无心战事,蒙古俺答汗甚至于嘉靖二十九年兵临北京城下,可见离亡国也只是一步之差。晚年时期朱厚熜 有所醒悟,开始疏远严嵩,起用徐阶为内阁首辅,国家才再次走上了正轨。但朱厚熜长期服用有砒霜,水银,雄黄,朱砂等丹药,身体每况愈下,最终在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1567年1月),朱厚熜于乾清宫去世,在位四十五年,享年六十岁。庙号世宗,葬于北京十三陵之永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