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小旦

(苏州昆剧院朱璎媛饰演小旦剧照)


我常常想,天下佳人莫若在小说《红楼梦》里,金陵十二钗,风递幽香,冰雪聪明,仪态闺范。如果放在昆曲里,可以说叫小旦。


年龄在十六岁至二十多岁,未出嫁的闺阁少女,或者纯情如少女的少妇,出身显贵,饱读诗书,富有教养。又叫:闺门旦,五旦。旧时,称为“坤伶”。


昆曲行当特色是三小:小生,小旦,小丑。小旦,戏文里小旦自称奴家。旁人喊她:小姐小姐。当然,也有称小旦为:姐姐、公主、娘娘……



风姿绰约,娇羞含蓄,艳而不妖,媚而不冶。绿水芙蓉,纤尘不染。眼神收一点,腰身紧一点,点点樱唇像日出的晨光,如无云的清晨,雨后的晴光,使地发生嫩草。真的是青春好颜色。


纯情与礼法之间的冲突,男情女爱,造就了小旦的戏,爱情戏的女主角,譬如杜丽娘,她身穿褶子和帔出场。


旧时,人富得有贵气,穷得有志气,忧患也有喜气与运气。旧时,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小旦展现的一种婉软的古典格辙: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红楼梦》元妃省亲,点的四出昆曲折子戏《家宴》《乞巧》《仙缘》《离魂》。是当时流行的传奇本子,笙笛触手,林妹妹看着小旦形象:杨贵妃,杜丽娘……戏里戏外,梦中梦外,情景旖旎,碧云犹叠旧河山。


水袖翻飞,设计无数身段。勾挑,冲托,甩打……像书家提笔运笔绞笔,其实,老一辈京剧名伶都有很深的昆曲功底。譬如梅兰芳。


小旦执笔讲究,出手是未开含苞的兰花指。这是一种自然,一种美术的自然。一把折扇是手指的延伸。小道具表达小旦含羞的春愁。写意与虚拟,青春的喜悦与人生的清华,小旦的细腻风光,并非我独知。



昆曲里,小旦舞衫歌袖:袅晴丝吹来闲庭院。京戏唱:三月里天气正艳阳。俗鄙,少了昆曲高雅的乐符。谁说:昆曲演到最后就是演文化。真正的艺术只能在高级文化中才能出现,在这种文化里,对自然形式的知识与一种理性的理想结合在一起,从而为有关人类的图像带来美丽与得体。


昆曲的得体在于,圆融,雅致,合度,诗化。


以七情求风气,以风气求吕律。听曲牌名:醉春风,赏花时,祝英台,醉太平,园林好……明朝二百年的时尚流行,人心物意如此。以往的传统在密集的时代互动中转型,昆曲符号被强化地继续存在着。



小旦神韵,坐时无声,不洁不粗,出入绵绵,神资冲融,息相也。自能夺天地造化,静止端庄,优雅遐想。


昆曲是文人雅士的智慧。古典戏文以花写美人,譬如梨花一枝春带雨,小旦琴棋书画撩拨,文人理想样子投射,翩翩佳人知音在,一花一草美人魂。


美人芳草,香草美人。《牡丹亭》:花花草草由人恋……昆曲小旦是生在大自然里的。《桃花扇》离不开桃花,《牡丹亭》少不了游园。风袅袅,吹绿一庭春草,不如说小旦塑造的是人的自然性美妙性。



唱词唱口,转音柔和,揾簪颠落,气无烟火。徐渭《南词徐录》:听之最足荡人。小旦的歌音,用气托住历历莺声,莺声似隔,篆烟微度,声圆腔满。


此景只因天上有,不,此景只因昆曲有。曲笛笙箫的氛围,一桌二椅的舞台,景色都是虚拟的。而京剧是清朝暴发户,是野蛮的。


听了昆曲,眼光刁了,再看其他戏曲,觉得闹闹哄哄,尖锐刺耳,没有看头。激昂慷慨,原非正声。昆曲是纯粹乔治桑的风格,温婉清丽,淡则欲心平,和则躁心释。昆曲取其静,才有意境。



曲牌成套。小旦往里收,多情不庸俗,风流不轻佻,痴迷不痴狂。“爱情神话”倾向于欲露还藏,藏而又露。


昆曲里有这么一句,无歌不舞。小旦以收为放,在感情挣扎中保持体面,容貌形体纯真,她仿佛站在庭院深深里,望中所见,意中之感,情丝摇曳。


所以,小旦在青春形体上是曼妙的,十几岁的女孩子,大一点二十多的杨贵妃,声容如香雪。



毕竟是女子一生中有数的良辰,《红楼梦》里,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小旦在昆曲里,一个词:漂亮。眼眸如秋水,顾盼生辉。知书达礼,知人论世,态度温良。


在合乎礼仪的舞步中,戏台上,小旦欲迎还拒,小撒娇,嗔怪,凝视,含笑,结拜。小旦的形象是古代闺门女子的高贵。


不推开昆曲的大门,不知道原来春色如许,小旦的世界,不一样的,譬如性格也可以刚烈《琵琶记》赵五娘,凄冷如《烂柯山》崔氏,智慧如《长生殿》杨贵妃,端玉带,动作幅度大。



的确,屈子以美人为君子,那么小旦,也如君子。她忠贞不渝,持道坚贞,仙凡并容。


甜熟不是自然,佻巧不是生动。浮弱不是工致。小旦阅世不多,性情真实,如后主词。白石有格无情,如老旦,剑南有气乏韵,似老生。


笙笛收束于一个指势,谢幕合拢于一场掌声。离开苏州昆剧院剧院的时候,像离开了一场古老的梦。



复古的梦,梦得奇特魅力,不可窥知。出演小旦的演员名字:王芳,朱璎媛,翁育贤,沈丰英……尊贵的灵魂,亲见亦恍然。


雨果说:美只有一种典型,丑却千变万化。昆曲小旦,天姿秀丽,闭月羞花,玉润珠圆,一种理想化的美。美,才是内心最严重的相思病。我不妨穿越一下,借诗人缪塞对小旦说——只要能看到你,我就感到满足。


文字丨丁美华

图片丨瑞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