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龍嶺古道丨一條橫亙於永樂之間的明清古道


西龍嶺古道,系民間古通道,古道發於永嘉縣鶴盛鎮爐山村,上西龍嶺,下北山嶺,平巖峰嶺,止於巖峰村。古道南北走向,全程5000米許,累計爬升400米許,塊石為基,部分古道被莽草所蔽,是古時巖峰等地村民經爐山村去往嶺頭、樂清芙蓉等地的主要通道。亭洞奇特,路繞山坡,瀑掛峰前,山色秀美,兩個小時可至。



古道與方蓮坑嶺古道相連,是古時巖峰等地村民經爐山村去往嶺頭、樂清芙蓉等地的主要通道。



古道起點位於永嘉縣鶴盛鎮爐山村(據永嘉地名志記載:因村後鐵尖山有鐵礦石,村民曾設爐鍊鐵,故名爐山。)村尾溪澗,一路沿溪澗行,路過村中高大的廠房,



據永嘉地名志記載:爐山村有三個自然村:1、爐山:村委會駐地,鶴盛東13公里。因村後鐵尖山有鐵礦石,村民曾設爐鍊鐵,故名爐山。 2、西路:爐山西北1.5公里。村落西首有條小路,故名西路。3、 鋸板嶺:爐山東南2.5公里。縣誌載:“介碑嶺”。系永樂二縣交界處,後因此處樹多而大,可鋸成板材,故名鋸板嶺。



沿溪復行,溪澗流水歡奔



一直沿小溪行,穿公路,行至小橋岔口處,左邊上古道



上行的古道繞行於田壟,滿目蒼翠



遠山雲霧繚繞,山巒起伏



回眸爐山,高山屏障於村前,村處山窪



繞層田而上



繞行一里半許,有巨石為宕,



立石可窺爐山全貌,



右邊平行,不久開始下山嶺,此乃北山嶺也



遠山突兀,古道迂迴



過古亭,可惜已被荒草蔓藤所蔽,不復得見。



行一里許,至山谷有溪水潺潺



抬望眼,連綿群山錯秀



過小澗,V字上嶺



古道已被蔓藤遮擋,箬葉相隨



行至高崖處,



復行有洞深殺,細觀為拱形石築古亭,掩藏於山體,在永嘉如此結構,第一次所見,殊為難得。



過古亭,上山坳,



下往巖峰的古道已被莽草荊棘箬葉佔滿,只得持刀開路,林下穿行。



幸只有幾百米莽道,出林便是平坦地



有溪水流淌漫道,夏日清涼,心曠神怡。



過小溪澗,便是一片翠竹嶺



林間有古亭翼然



進前依然坍塌



過古亭,林間行,遇岔口,左邊平行。



古道婉轉,只見遠山有瀑若白練飛墜而下,高達百仞,蔚為壯觀



瀑下便是巖峰村



加快步伐,繞古道而下,



過溪澗,有屋掩藏於道前



原來是村中基督教堂



過教堂,左邊下古道,至巖峰村中公路。



據永嘉地名志記載:巖峰村南石峰懷抱村莊,故名巖峰。



村莊沿溪兩岸展布,山高谷地,



宗祠矗立兩側。



據永嘉縣地名志記載:巖峰村有四個自然村分別是:1、巖峰:村南石峰懷抱村莊,故名巖峰,村莊沿溪兩岸展布,山高谷地。 2、白石坑:巖峰東北1.2公里,。清咸豐時村民以山形似雙龍戲水,取村名雙龍坑。民國時又以村前山水直瀉而下,改名拔直坑,1974年再以村中有白石,又改成白石坑。 3、 山後:巖峰東北0.5公里。村在山的後面,故名山後。 4、 上白:巖峰西2.5公里,村前有一岩石似人形,上首白,故名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