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太白的浪漫一生,一梦一酒一江湖

相信李白这个名字对每个中国人来说都不陌生,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小儿,他的诗歌口口相传,可以说他的浪漫,温柔了一段岁月,感染了一个时代。让我们一起走进他浪漫的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一梦

李白,字太白,这个太白取自太白金星的太白,传说李白的母亲在梦见太白金星坠入她的肚子里,而后就生下李白,人家生来就是带着仙气的,他们都认为他是太白金星下凡,前途无量。用如今的话来形容就是天选之子,所以他的父母从小就对他寄予厚望。李白小的时候梦见自己所用的笔的笔头上盛开出了鲜花,而后的他也果然成为了才华横溢名闻天下的大诗人。

一酒

世人皆知李白嗜酒,他的大部分创作都是酒后而生的,在朝为官期间,他对文学侍从那种平平淡淡的生活感到厌倦,于是整日以饮酒抒怀,以饮酒为乐,喝着喝着他还找到了酒友,与七位志同道合的朋友结为八仙之友,在哪喝醉了就在哪倒下,他常常宿醉在酒馆,每次唐玄宗召他写诗,派出来宣召他的内侍都要找他好半天。由此也可见得李白刻在骨子里的狂,这也预见了他日后得罪权贵而被流放的遭遇。李白为官期间最最广为流传的作品便是《清平调》而他后来惨遭罢官也是因为这三首诗。一日唐玄宗与杨玉环在花园赏花,并召李白为其写诗助兴,醉酒的李白命唐玄宗身边的大太监高力士为其磨墨脱靴,又好一通奚落,因此得罪了高力士,而高力士可不是普通太监,他是皇帝身边的红人,在那个时代也算是拥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如何能受得了这等屈辱,从此记恨在心。对杨贵妃说李白借诗讽刺她,把她比作了祸国殃民的赵飞燕,杨贵妃信以为真,凭借唐玄宗对他的无上恩宠,李白在官场自然也混不下去了,于是唐玄宗给了他一笔钱,从此罢官远去,开始了云游天下的自由生活。

一江湖

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云游生活才是李白真正向往的,他喜好结交朋友,在游历期间他寻亲访友,游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他在洛阳遇到了落魄无为的杜甫,他比杜甫年长很多,此时的李白已经是扬名立万的大诗人,而此时的杜甫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晚辈但就是这样社会地位差距悬殊的两个人,在此结为至交。他们约定下次在开封商丘会面,当时称为梁宋,然后一起登仙山,求仙草。同年秋天,他们如约会面,在这里他们遇到了同样怀才不遇的诗人高适,三人志同道合,他们相谈甚欢,在一起谈书论字,品评天下大事,切磋文学创作,皆受益匪浅,也对他们日后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俗话说得好"天下无不散的宴席"这一年的秋末冬初,他们再一次分开李白去到齐州,也就是如今的山东济南一带,这一次的求仙访道他成功了。之后不久,他与杜甫再一次会面了,通过多次会面,两人越发觉得投契,他们惺惺相惜又志同道合,于是一道寻访隐士高人,四处游历。同年冬天,二人再次分手,李白东去吴越,在这里他探访友人,畅游山水,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人—崔成甫,李白的又一位至交好友,两人的关系到底有多好呢,据说是李白把崔成甫的诗系在衣服上,就随身带着,每当他想念他的好朋友的时候,就读一读他的诗,以解相思之苦,这得是多么深厚的情谊啊,由此我们也可以窥见李白重情重义的性格。

李白在吴越之地,这一游就是好几年,而此时的国家也是风雨飘摇。李白虽然早已离开官场,但他仍然心系社稷,于是他来到了幽燕,也就是如今的北京一带,在这里他亲眼看到了形势的危急,但此时的他,早已远离官场,既无功名在身,又没有身居高位的朋友,所以空有一身才华抱负与救国热情却无处施展,他只能继续云游,经常把诗赠与地方官,以寻求帮助,维持生计。此时的他在求仙问道的同时,也渴望建功立业。对于国家安危,时事情态也颇为关切。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的李白避居在庐山,他也仍然在退隐与济世两种矛盾的思想中纠结。而在此时他遇到了永王李磷,他对李白极为赏识,便邀请李白做他的幕僚,李白应邀入幕。他极力主张勤王灭贼,而他虽然在文学创作上才华横溢,但对于政治却毫无远见。永王理所当然的失败了,李白也因此入狱,他在狱中上诗求救,幸运的是,他的才华再一次救了他,有一个特别赏识他的人名叫宋若思,把他从监牢中解救出来,后来李白为了报答他给他写文表。在宋若思这里,他的才华得到了施展,并受到了很大的重视,于是他再次被推荐给朝廷。但不知为何,后来不但未得到任何任用,反被流放至夜郎,而且是长流。完全出乎意料。因为所判的罪是长流,即将一去不返,而李白此时已届暮年。他在海内素负盛名,虽是流放,但他所到之处的地方官,都对他尊敬有加,因此沿路受到地方官的宴请,也并没有多么痛苦。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云游至巫山,此时正好赶上关中遭遇大旱,朝廷无力回天,宣布大赦以安民心,这样,李白经过长期的四处辗转,颠沛流离,又重新获得了自由。此后李白有继续他的云游生活,他顺着长江疾驶而下。他的老友良宰正在夏江做太守,李。乾元二年,李白在便那逗留了一段时间,不久,再次回到宣城、金陵,他往来于两地之间,仍然要依靠朋友的救济来过活。

上元二年,六十高龄的李白疾病缠身,习惯依人而生的他手无余财。回到金陵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他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他颇有名望的叔叔李冰阳。上元三年(公元762年),李白病情日益加重,在临终前他写下了《临终歌》,然后把手稿交给了他的族叔李后而与世长辞,享年仅仅六十二岁。下面这幅图是他一生所至之处的足迹图,他用自己的脚步丈量了祖国的大片河山并记录于他的诗篇之中。

关于李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三种死法的比较为人所认可:其一是醉死。李白一生饮酒,饮酒无数,可谓生不可无酒,所以有人说他是饮酒过度,最终醉死。

第二种说法是病死,传说李白不顾自己61岁的高龄和孱弱的身体,希望在垂暮之年,为国家出自己的一份力,所以请求上阵杀敌,却因病不得不中途返回,第二年就病死了。其三是溺死。这种死法多传于民间传说,传说李白在江上饮酒,醉的一塌糊涂,想要跳入水中捉月亮,结果溺死。而在他这短暂而漫长的一生中,留给世人的绝不仅仅是千百篇传世佳作,还有他浪漫而不羁的精神亦是瑰宝。

参考文献:

《说李白》

《李白资料汇编(3册)-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

《旧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