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比李白還會喝酒,而且更有品味

唐朝詩人當中李白好酒是人盡皆知的事情,“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從李白的詩裡面就可以看出李白到底有多麼的喜歡喝酒,李白甚至是不喝酒不會寫詩。

實際上,唐朝的詩人裡,論起喝酒,白居易比起李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白居易跟李白一樣都是家喻戶曉的大詩人,對其生平無需做太多的介紹,他在唐朝乃至於整個古代文學界,都是最頂尖的文人,其一生詩詞無數,其中有很多都跟酒有關,他甚至還給自己起了一個雅號叫做:“醉吟先生”。



常言“酒逢知己千杯少”,喝酒這種事,跟好友一起喝是最為盡興的,一個人喝那叫悶酒,一般是傷心難過的時候才喝,而且喝不出那種眾樂樂的快感,只有沉悶苦澀之味。白居易作為美酒愛好者,自然也喜歡跟好友一起喝酒。

白居易一生交友眾多,關係最好的當為元稹。白居易曾在詩中如此說過:“唯有元夫子,閒來同一酌。”可惜的是,二人一生之中做官的地方基本都相隔甚遠,只能通過書信往來,偶爾抽空才能聚到一起,痛飲一頓。到了晚年,白居易不做官有閒工夫了,元稹又撒手人寰了,所以二人雖為摯友,但一起喝酒的次數還真比不上劉禹錫。

劉禹錫是白居易另一好友,雙方相隔的又近,因此經常在一起飲酒作詩。白居易曾為劉禹錫寫下過多篇《贈夢得》,幾乎每一篇都能提到一起喝酒的事,比如說其中一篇的片段是這樣說的:“前日君家飲,昨日王家宴。今日過我廬,三日三會面。”



可見,這兩位老友喝酒的次數有多麼的頻繁,三日三會面,每次都要喝酒,這家喝完去那家喝,也得虧這兩個人都有官職,俸祿也不低,否則一般百姓那經得起這般吃喝。

前幾年有句廣告詞特別火,叫做“勁酒雖好,可不要貪杯哦。”這個道理白居易也懂得,白居易愛喝酒,但很少貪杯,把自己喝到不省人事,畢竟喝酒喝的微醉才是最愜意的,就如同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中說的:“醉翁之意不在酒。”



所以在白居易的那些描寫酒的詩中,你基本上不會看見有類似李白“會須一飲三百杯”這樣的描寫,反而是絕大多數都用上了量詞一杯,比如說“獨持一杯酒,南亭送殘春。”“時傾一杯酒,曠望湖天夕。”對於白居易而言,一杯酒便足以,可以在醉醺醺的同時,還保留不少清醒,享受著美景,譜寫著佳作。而這,也正是白居易比李白會喝酒的體現。

不過李白的酒量可要比白居易好多了,畢竟李白除了是個文人跟酒鬼,可還是個劍仙,可謂文武雙全,體質要比純是文人的白居易好上很多。雖說體質好不一定就等於能喝酒,但不可否認的是,兩個同樣酒齡的人體質好的一般情況下都要比體質差的人能喝,畢竟新陳代謝更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