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小香菇 捧起“金疙瘩”

“没有这几座大棚,俺家就难以脱贫,也不会有今天的生活。”4月1日,在舞钢市杨庄乡五座窑村,58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计国顺在自家的香菇种植大棚内察看菇棒的养菌情况,像是捧起了一个个“金疙瘩”。

计国顺3年前跟着弟弟计国峰学种香菇,“用麻栎碎末、麸皮以及石膏粉等按比例配料,然后装袋、蒸制、点种、养菌、出菇……一道程序下来,坏袋率控制好的话,每一袋菇棒成本按三四块钱计算,也可见纯利润四五块钱,去年俺种了3万棒袋,今年增加至4.5万棒袋,足不出村包收购,收入十分可观。”计国顺身患疾病,闺女读书,之前一家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如今通过种植香菇走上了增收致富路。

在五座窑村224户村民中,像计国顺这样从事香菇种植的农户接近70%,散落在村河荒滩、丘丘陵陵间的一座座香菇大棚成为该村的独特风景,截至目前,全村累计种植香菇200万棒袋,年带动群众实现增收近千万元。

杨庄乡位于舞钢市中南部,辖21个行政村116个自然村,总人口2.8万,多处于山区和半山区,森林覆盖率达65%。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群众传统的种植基础,该乡大力发展香菇产业。目前,该乡在五座窑、郜林、叶楼以及臧坪等村已发展香菇种植户180余户,种植香菇800余万棒袋,全乡仅香菇种植产业就可带动增收近5000万元,产品除满足平顶山、郑州等商超需求外,还远销四川、广东等地。“确定发展香菇种植产业也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探索实践,目前发展香菇产业已成为贫困群众增收的一个新引擎。”该乡党委书记李宏勋说。

在该乡叶楼村,新投建的金菇菌业公司是一家集食用菌生物技术开发、种植推广、产品加工与电商销售于一体的大型农业产业化科技企业。据公司负责人王慧介绍,项目总投资预计达5000万元,拟建成集食用菌育种以及技术培训生产、加工为主的农业综合园区,包含自动上料分装、自动灭菌设备生产、鲜菇分级包装以及烘干、速食品加工等生产线等,目前公司年产食用菌已达600余万棒袋,每棒袋产量1.25公斤左右,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超3000万元,可提供就业岗位200个。

此外,基于长年从事海内外电商经营的成功实践以及现代化的生产、管理模式,王慧将带领“杨庄香菇”跨出国门、走向世界,通过引进战略伙伴,借助产品推进香菇产业标准化生产,依靠自有销售团队及公司品牌在对鲜香菇保鲜出口的同时,出口菌棒并建立海外家庭农场。“一方面着重做好冷链配送、干货开发,提高品牌知名度,打造华东区域知名品牌;另一方面开展产品国际认证,实现由间接出口向直营出口转变,至2024年将建成占地300亩的现代标准化菌棒生产基地,年产9000万棒菌棒,可带动600户群众增收1600万元。”王慧说。

为确保香菇产业抓实走稳,该乡加强引导,鼓励无劳动能力贫困户等以资金入股形式参与合作社发展,从而实现增收脱贫;同时以村级统建、资金奖补形式将规模化种植纳入村固定资产,带动个人租赁、园区经营及贫困户务工,实现村村有资产、年年有收益,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围绕这一重点优势产业,下一步将引导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等带头创办合作组织,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育种、统一制棒、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包底收购‘五统一包’,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切实增强辖区菇农的增收带动作用。”李宏勋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