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丨身边的榜样带动禅城涌现超百名好人 种下“道德森林” 为首善之区添动人风景

最近,禅城区启动“禅城好人”荐名活动,引来各路媒体争相报道。而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医生吴昊因厦门旅游勇救心脏骤停老人,被媒体认为是禅城近期好人好事层出不穷的典型案例。吴医生的光荣事迹也再次刷屏,荣登中央文明网、南方日报等重量级媒体。他正成为一面旗帜,一个榜样,影响着广大市民,成为禅城的动人风景。

转载丨身边的榜样带动禅城涌现超百名好人 种下“道德森林” 为首善之区添动人风景

禅城区文明办向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医生吴昊(右)颁发“点赞证书”和慰问金,今年7月12日吴昊在厦门旅游时急救了一名在路边晕倒、心脏骤停的老人,温暖了无数闽粤人的心。

转载丨身边的榜样带动禅城涌现超百名好人 种下“道德森林” 为首善之区添动人风景

身边的榜样带动禅城涌现超百名好人

种下“道德森林” 为首善之区添动人风景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医生吴昊今年7月在厦门旅游时急救昏厥老人的事,曾感动了无数闽粤人。无独有偶,去年1月,佛山市中医院医生李树成在飞往澳洲的国际航班上急救昏倒乘客……不仅是医生群体,近年来,禅城涌现出不少“托举哥”、“献血英雄”、“最美路人”、好民警、好村官等好人好事,他们如一片“道德森林”,彰显出人性的光辉,影响着广大市民,成为禅城的动人风景。

日前,禅城区文明委再次启动第四届“禅城好人”荐名活动,发掘和传播社会正能量。该活动自2012年首届举办以来,共评选了“中国好人”、“广东好人”、“佛山好人”等130多名,为禅城区建设高质量发展首善之区贡献力量。

禅城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何文志透露,禅城区将于近期公布《禅城区礼遇帮扶道德模范暂行办法》,在全社会鲜明倡导“好人好报”的价值取向。

“一纵一横一基层”发现身边好人

“好人不是只有电视里能看到,就在我们身边,不像以前那样感觉好远,我们都认识好几位啦!”南庄镇吉利村村民霍伯说。

这几年,评选村里的道德模范在南庄镇蔚然成风,紫南村、吉利村等村都先后评选了自己村里的好邻居、好媳妇、五好家庭、十大孝子、优秀妇女、十佳“新紫南人”等。吉利村的好家风评选在网上收到了超百万投票,同村的榜样给村民们带来的感动丝毫不输“感动中国”。与此同时,许多村居都提出了以“德”为先的发展定位,比如:“和美龙津”、“厚德吉利”、“仁善紫南”等,成为佛山市乡村振兴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村居道德模范评选,是禅城好人评选机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据了解,为更好地发现好人、传颂好人,禅城区建立了禅城好人评选机制,即“一纵一横一基层”的“三个一”选树机制:“一纵”指上到中国好人,下到镇街好人评选机制;“一横”指各行业最美系列评选机制;“一基层”指全区144个村居普遍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户、好媳妇、好公婆、好孝子、好邻里等评选。

其中,由禅城区文明委主办的“感动禅城道德人物”暨“禅城好人”推荐命名活动,自2012年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禅城好人”评选的一大特点是,不分职业、年龄、性别、民族,无论所做贡献大小,只要在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或个人品德高尚、事迹突出、群众公认,特别是在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人员(团体),都可推荐。而村居的好人评选也更注重品德高尚、孝老爱亲的标准。从这些评选标准可以看出,禅城好人评选机制能够更多地挖掘出贴近百姓生活的道德楷模,引导广大群众见贤思齐,争做好人,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从一个好人到一群好人,“一纵一横一基层”的评选机制为禅城种下了一片“道德森林”。截至目前,禅城已评选出“中国好人”5名,“广东好人”6名,佛山美德之星、“佛山好人”共35名,“感动禅城道德人物”和“禅城好人”共91名(含团队),镇街道德模范共128名,村居道德人物150余名。

三个传播平台弘扬正能量

禅城不单有好人,还有让好人发声,让社会认识好人、学习好人的完善平台。据了解,禅城区搭建了三个传播平台,即一个好人联盟、一个好人事迹库、一个好人宣讲团;还搭建了三个服务平台,即一个及时慰问点赞方案,一个禅城区道德模范慰问帮扶政策,一个关爱好人基金。

目前,禅城区已建立起好人常态化推荐机制,通过媒体向市民提供好人推荐平台,让市民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传播。区文明办根据《佛山市好人好事认定与激励工作方案》开展点赞、慰问、宣传工作。据不完全统计,自2012年起,禅城区组织各条战线、各镇街开展道德模范活动超过100次,慰问道德模范对象超过120人次,帮扶道德人物超过20人次。通过建立机制,发现好人,选树榜样,引导社会崇德向善,各级道德人物不断涌现。

与此同时,禅城通过组建好人宣讲团,举行好人巡演巡讲、事迹分享会的形式,把好人的感人事迹改编成小品、舞台剧、歌曲、粤剧等艺术作品,以巡演巡讲的方式走进村镇、社区、军营、企业、学校、机关,传唱好人故事,感染身边人,传递正能量。据不完全统计,自2012年起,利用各种形式开展的好人事迹巡讲巡演活动超过200场,好人分享活动超过500场。同时在公园广场、宣传栏、网站等阵地设立公益广告,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开设专栏专版,宣传禅城好人事迹,推动道德模范先进事迹的宣传常态化,以榜样的力量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营造人人学做好人、人人争做好人的良好氛围。

“活跃在禅城的好人好事影响着广大市民群众,成为禅城新时代的动人风景。应该利用感人事迹引导广大群众见贤思齐,争做好人,进一步弘扬社会正气,培育文明道德风尚。”何文志表示。

通过建立评选机制发现好人、营造社会氛围爱护好人、组建志愿队伍培养好人、构建立体网络宣传好人四大工作机制,近年来,禅城区积极把群众身边见义勇为、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真实感人的典型推向前台,充分发挥典型人物的榜样作用,影响和带动了全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更上一层楼。

将出专门政策礼遇帮扶道德模范

禅城区的“好人”评选机制,与禅城区建设高质量发展首善之区的目标一脉相承。

作为佛山中心城区,禅城区自提出建设首善之区以来,通过崇礼、乐善、陶养禅城三大文明品牌行动,传承优秀文化,倡导读书善学,培育遵德守礼,提升禅城整体的文明,以文明力量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为进一步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好人好报、德者有得的社会风尚,禅城区文明委还将于近期公布《禅城区礼遇帮扶道德模范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据了解,该《办法》除了对道德模范普惠性的礼遇外,还突出对生活困难道德模范的帮扶,使《办法》更有针对性。主要的礼遇措施包括:对获评道德模范的个人或团体颁发荣誉证书,给予一次性物质慰问礼遇;邀请道德模范代表出席、观摩节庆活动;区属收费旅游景点等向道德模范免费开放等。此外,区文明办还将适时向社会公开征集社会礼遇措施对当年获得荣誉的道德模范集中进行礼遇。在帮扶方面,对生活困难道德模范将给予生活帮扶、慰问帮扶等帮扶政策。同时,禅城区文明办还在区慈善会专门设立了禅城区关爱好人基金,公开接受社会捐赠。

■链接

盘点禅城街坊身边的“中国好人”

●“永安警长”廖海飙

廖海飙,男,43岁,中共党员,现任佛山市公安局禅城分局公共关系科副科长。全国第一个公安论坛版主,新浪认证全国首个公安派出所微博博主。他总结创建的“永安警长工作法”被全国推广应用,广东省各级公安机关参照其工作模式建立网络警务室630多个。成为网络名人后,廖海飙牵头组建了目前达400多人的“永安警长警民志愿团”,援引公益力量反哺公安工作。他连续三年率团队参加佛山公益慈善大赛,用获得的55万元参赛奖金,推动“平安钟”护老、“托起明天的太阳”、“爱润单亲家庭”等公益项目,引入社会服务帮扶500多名独居老人和若干户单亲特困家庭,深入开展各类安全防范主题活动,累计开展“便民集市”1000多场,服务群众近100万人次,三年来坚持到边远山区扶贫助学,累计送去物资达30多万元。

●“红衣天使”刘茂英

刘茂英,女,38岁,佛山市禅城区向阳医院护士、佛平北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人。2016年8月31日,一段路人拍摄的33秒视频在佛山网络圈被竞相转发,视频中一名红衣女子为心脏骤停的农民工嘴对嘴输送“生命之氧”。成功施救后,她悄然离开,没有留下姓名和电话,直到晚上经热心市民报料,才得知这位爱心天使就是刘茂英。她勇救路人的先进事迹感动了群众,给社会带来满满的正能量,被誉为佛山“最美红衣天使”、“最美女侠”、“最美网红”、“氧气美女”。

●“白衣女侠”唐君尧

与刘茂英一同救人的唐君尧,是佛山禅城人,“90后”妹子,曾经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药房工作,如今是中国移动“10086”的一名客服人员。在刘茂英赶来对患者施救前,唐君尧一直蹲在病人旁边,察看病人是否有生命体征、体温、脉搏等。刘茂英开始给病人做心肺复苏时,她则一直伴随整个过程进行帮忙。哪怕朋友圈已经热传,唐君尧还是未和人提起参与救人的事。在采访过程中,唐君尧一再强调,自己只是做了一件很小的事情。

●“明星村”书记潘柱升

潘柱升,男,56岁,中共党员,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紫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1980年当了三年兵后在镇属企业工作,1998年远赴贵州省开拓市场,发展到今天已经是16家实体企业老板。2007年底回乡,潘柱升成了连任三届的村支书。上任以来,他带头“约法四章”:任职期间,不在村里租一寸土地,不在村里办一个企业,不在村委会安排一个亲戚,不拿村委会一分钱工资。因此,被群众亲切地称之为“义工村官”。潘柱升带领紫南村用10年时间把经济翻了十几倍,从“上访村”变“明星村”,缔造了一个由“脏乱穷差”村变身乡村振兴先进村的传奇。他本人也获得“南粤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

●公益支教发起人伍景勋

伍景勋,男,44岁,佛山人,1996年大学毕业,至2002年已经是一家台资企业的中层。2002年的西藏旅行,让伍景勋第一次萌生了支教的想法。通过几年时间的走访和调研,2006年8月,伍景勋向公司递交了辞职报告。同年10月,他正式成立了“好友营支教”公益支教团队,专注于长期持续支教,为贫穷闭塞的边远山区及内地“留守”农村孩子提供持续稳定的高质量志愿师资力量。在伍景勋的带领下,“好友营支教”已经在湖南、四川、甘肃、青海四省建立了17所支教校点,每学期可以派出60多名支教老师,现在形成了支教老师420多名、年受益孩子1800多名、资助学生300多名、二线义工800多名的规模。在北京、上海、广州、珠海、扬州等地建立了义工小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