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表现出的"大美"气象,彰显了文化的大交融

秦汉时期的"大一统"给华夏文化注入了幻想和激情,同时这也是华夏审美文化由"自发"向"自觉"过渡转化时期:由偏于外向、体物、象形、叙事、伦理、功用、壮丽转向偏于内敛、抒情、写神、表意、心理、形式、优美。

一,秦汉时代的"大美"气象。

在文化活动和审美作品中,无不表现出当时人们渴望征服世界的伟大信念和情怀。并且审美文化活动、审美作品的场面大、规模巨、力度强。在华夏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秦汉之际与先秦时期有一个很大不同,它是一个空前"大一统"的社会。这给秦汉之际审美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契机、活力和前景。然而秦、西汉与东汉还是略有区别的。东汉明显与秦、西汉那种发扬蹈厉、慷慨雄放的文化风貌,那种开拓扩张、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时代精神不同。但不可否认的是,至此华夏文化慢慢向"贵真"、"尚质"、"崇实"的文化趣尚发展。如果说,秦、西汉审美文化是开拓、占有和征服世界,那么,东汉审美文化则更多地是在守护、记述、玩赏和享用。这种玩赏和享用,它既是一种人间烟火气的情结,也可以成为一种以伦理教化为旨归的现实效应,总之,东汉文化更加多地把关注放在此生此世,更加在意功用实效,更加尊重本性真情。

中华民族走向政治、经济、文化"大一统",是从秦朝才开始的。"大一统"是这一时代的命脉和灵魂。它带给这一时代注入人前所未有的生机,它给这一时代确立了文化的典范和规则,它也让中国从此围绕着"大一统"主题而书写着一代代的风云和史诗。所以,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中国因秦汉时代而为世界所瞩目,世界也从秦汉时代而为中国所认知。说到秦汉审美文化,人们大多脑海里都会浮现出一些举世闻名的辉煌成就,例如:秦始皇陵军吏俑,汉乐舞,汉隶书,汉画像石、秦小篆……这一切,均赋予秦汉时代审美文化以鲜明的历史个性和特征。

秦朝的"大美"气象可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从直接的表象层面上说,它主要表现为审美文化活动的场面之大、规模之大、力度之大、数量之多、动作之奔放、色彩之强烈等等,均达到无所不用其极的程度。所以,这是一种外显得,直接表现出来的"大美"。二是从间接的历史文化意蕴上说,那种表象层面上的外在感性之"大美",并不是纯自然形态的;它们作为当时人们审美活动的一种"对象"和"作品",内在又凝结着秦汉时期独有的审美,彰显着那个时代人们独有的思想、价值观念。这内在的、间接的历史文化意蕴凝结、显现在外在的、直接的感性表象形态上,便构成了"大美"气象。

二,荆歌楚舞是秦汉之际审美文化的典范形式之一。

项羽和刘邦是秦汉之际荆歌楚舞发展中最早见于记载的"表演"者,是需要最先提到的两个有意味的文化符号。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的各路大军围困。在兵少粮尽、大势已去的绝境中,项羽对着他的虞美人高歌,曾经叱咤风云、骄傲的不可一世的项羽,如今已是穷途末路,四面楚歌。并且连最心爱的虞姬都保护不了,《史记》中的这段记载,对我们今天的阅读而言意味着什么?它似乎是那一时代审美文化活剧的一次彩排,一种预演,一场序幕。这种亦歌亦舞的形式,娱人耳目,荡人心魄。它创造了秦汉之际一种特有的抒情表意形式,传达着这一时代雄健奔放的人格气概和真率自然的人性风采,显露着秦汉风尚的独有状貌和楚荆习俗的特殊魅力,表征着南风北渐的文化新变和以俗为雅的艺术新声。总而言之,它意味着,一场恢弘浩大的审美文化历史活剧已在荆歌楚舞中拉开了帷幕。

三,汉乐舞的空前繁盛,在根本上得益于由当时社会的空前"大一统"所带来的多种文化,特别是南北文化的大交融。

秦汉建立了多民族的大一统国家,客观上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态势和可能,秦汉之际,特别是汉代堪称这种文化发展模式的典范。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文化大交流、大融汇的时代。这种文化的大交融展现在多个方面和层次,主要有汉文化与周边各少数民族文化之间、汉文化与域外各国文化之间等等的相互交融。

在汉代审美文化的大交融中,大概最重要、最深刻的莫过于南、北之间的大交融了。秦汉之际,发生了陈胜称王、项羽北进、刘邦灭秦称帝这样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在这些事件所带来的磅礴惨烈的社会变动中,以楚人为主体的南方军民大量入主黄河流域,成为北方乃至全国实际上的政治统治阶层;与此相关,以荆楚为代表的南方文化也潮水般涌入河朔大地,同原本在格调、情趣、风尚、形式诸方面皆有差异的北方文化直接碰撞、交织、混融、调和在一起。这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文化之间第一次全面的交流与融合。很显然,这次南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对于汉代审美文化,尤其是乐舞文化的发展而言,具有重大的意义。

从相对的意义上说,中国文化大体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北两域。当然,南、北方各自也并非铁板一块,也是有许多文化类别的。如南方文化又分为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闽粤文化等等,但同北方文化比起来,这些文化类型又有某种共通性、相似性,从而形成南方文化这一大类别。北方文化也如此。从局部看,北方也有齐鲁文化、中原文化、三秦文化、燕赵文化等等分别,但相对于南方文化而言,这些局部文化又有某种相近之处,因而构成北方文化这一大的范畴。南、北文化之间的差别,其实很难用准确的概念表述出来。因为不仅这种差别是模糊的,没有明确界限的,而且这种差别也是历史的,动态的,不断变化的。但话又说回来,这种差别又确实是存在的。

在秦汉之际"大一统"的社会政治格局中所出现的南北文化的大交融,是汉乐舞走向鼎盛的主要原因。这种交融给乐舞文化本身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比如说:南音,的野蛮豪放与北调的质朴凝重相互融合。还有就是以民间为主的乐舞形式对传统的乐舞造成了猛烈的冲击,影响可谓是深远。恐怕没有哪个朝代会像秦汉时期一样,不论尊卑上下,全都裹挟在乐舞之中,深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总结:

南、北文化的差异,实际上已在历史的演化过程中积淀为一些类型化的经验表象模式。大致说来,秦汉时代,北方文化呈现出的基本特点(类型)是,倡功名,重教化,主伦理,尚世俗,等等,折射在文化形态上,则主要表现为质朴严谨、凝重浑厚之特色。秦汉时期的"大一统"使南北的文化进行了融合。对后世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史记》

《乐府诗集》

《古今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