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见本色 险重有担当 气象应急“中枢”应急办(值班室)疫情防控工作扫描

中国气象报记者 叶奕宏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轰轰烈烈进行时,当复工复产热火朝天地展开时,有一个团队,或许不曾冲锋在前、奋战一线或深入田间地头,也不曾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然而却担起应急管理和值班值守的职责,以务实、高效的工作态度,架起上传下达的通道,在前与后、内与外、上与下之间,为筑牢疫情防控屏障、有序恢复正常工作秩序等做好决策咨询、综合协调,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个团队,就是中国气象局应急办值班室。

是眼睛,也是咽喉

3月30日11时40分,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境内一辆列车部分车厢脱线倾覆。

“地方气象部门要及时为应急救援提供气象保障。”应急办第一时间将中国气象局的要求传达到湖南,同时与中央气象台完成对接。

很快,一份服务保障应急救援的材料摆上了应急办主班的案头。他拿出此类信息专用审核表,对照着表上的每一项一字一句地核对格式、判断内容是否完整准确。其后,副班和领班将完成两道把关程序,确保呈交两办的内容情况清楚、要素齐全,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决策参考价值。

这就是应急办。如果将气象部门应急体系比作人的肌体,它毫无疑问处于“咽喉”部位——上承两办,下接各省(区、市)气象部门应急办公的“核心”,不仅是信息汇集的第一道关口,也是信息分发、报送的重要渠道,更是发挥好信息对重点工作督促引导作用的有力抓手。

而这种信息流转却不是盲目的。“信息是应急工作的生命线,应急办绝不能被动等待信息汇入。”应急办主任张杰说,“它要当好决策者的‘眼睛’,站在全局角度,协调各方资源,挖掘最有决策参考价值,引导各单位主动报送苗头性、预警性信息。”

一份报告的“变迁史”折射出这份敏锐和智慧。从侧重挖掘各省(区、市)气象部门的防疫工作亮点,到以图表形式汇总全国、尤其是中国气象局园区内各单位人员摸排情况,再到重点聚焦复工返京输入、境外输入等新风险……《疫情防控关注要点》的每一次升级都精准地踩中全国防疫形势变化后的决策需求,最终建构起气象部门“动态疫情防控档案”,保证上报信息成为决策者因时因势调整防疫的着力点和应对举措的有力支撑。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和复工复产浪潮中,“眼睛”和 “咽喉”展现出了关键的价值:按中国气象局党组的要求快速制定部门疫情防控的系列政策性文件,要求各省(区、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内设机构结合实际,抓紧抓细抓实抓落地;及时察知、推动局大院内如单身青年集体宿舍人员临时隔离场所、挂职干部隔离用餐等防疫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迅速解决;发布防控提醒信息50余条,转发权威报道120余篇,编发多期气象部门疫情防控工作动态和关注要点,送各单位负责人参阅;联合减灾司等业务司和业务单位,面向党中央、国务院报送信息350多篇,多篇信息被采用,保证了关键时期气象工作有担当、有作为、有声音。

有机制,更有意志

史丛回忆起应急办这么多年来经历过的“大事”,疫情防控绝对是其中相当艰巨的挑战。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突然暴增的信息量,返京的同事需要隔离,在京的4人就挑起了“担子”,从大年初一开始,工作头绪多、任务重,急需建立顺畅的业务体系……每个人的肩上都沉得像压了一座山。

但他们仍以惊人的速度搭建起了防疫应急机制。丘昊至今记得自己2月6日返岗后所受到的震撼:全国气象部门确诊、疑似人数,“零报告”省份,局大院内外执行隔离人数、事由,今日返京、明后日返京、未返京人数及与昨日相比数,各省气象局利用突发系统发布防疫信息数……他知道,这背后凝聚着春节期间在京值班同事的辛勤汗水。

之所以能如此高效,制度化的工作流程功不可没。

几乎人手一本“蓝宝书”——《中国气象局应急办(值班室)工作手册》,小到值班流程,大到管理制度,都记载得巨细靡遗。其中,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标准经过一再细化,已具体到获知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电话报告、2小时内要完成首次书面报告。

在疫情这一兼具“与气象相关机制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和“部门内部发生的突发事件”双重属性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面前,依托部门值班值守工作体系,应急业务最初的“骨架”迅速撑起,新的机制、内容、流程不断充填:建立并完善了各省(区、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内设机构联络员制度;严格执行疫情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明确提出对职工动态“五熟知”要求……

制度让机构“立”了起来,而人则让制度“动”了起来。

应急办是人员高度流动的机构,每年4月,各地和直属单位都会选派3到4名业务和管理骨干来这里交流学习,其中不乏对应急工作“零基础”的人员。但无论何时、无论大事小事它从来没有掉过“链子”。

“无他,唯手熟尔。”有人说。每一次新老交替,后来者会由前辈带着熟悉流程,又在实践中经受反复锤炼,而真正的考验在将值班内容、应急流程烂熟于心之后。“应急工作需要强大的意志力支撑”,不仅在急难险重的时刻——因为越是紧急也往往越能逼出人的工作状态——更是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一如既往保持高效、守住初心。

没有双休日、高负荷“连轴转”了两个多月,当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但这间办公室,无论何时走进看到的都是有条不紊、忙中有序的工作状态。

秘诀或许还在工作手册里。随手翻开一本,边角都有明显的翻阅痕迹,其中还不乏批注,例如在“需电话联系震区所在省气象局”一节,有人细致地备注,对方在关注灾情的同时一定要叮嘱“你们注意安全”。

工作被这里每个值班员内化为一言一行,有了温度,成了责任。在他们眼里,应急无小事,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总有人守在这里。不论遇到的事情多么细碎或是突然,这个机构的专业、严谨、及时、高效,总能始终如一。

正是基于这样的工作理念,应急办被国办评为2019年度政务信息报送工作先进单位。如今全国汛期将至,应急办早已进入汛期值守状态。“这里不存在‘淡季’和‘旺季’。”曾获政务信息报送工作先进个人的郭起豪说,“急难险重和日常琐碎都是考验和淬炼,我们会更加注重信息的针对性和精准性,不断拓宽信息的渠道,确保信息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