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情结我与你,入“梦”直捣大观园

倾心推荐一本好书,左思右想,还是选择了《红楼梦》。说起《红楼梦》,四大名著,偏文言的表达,篇幅长,无聊,世事兴衰,人生百态……这大概是许多人对《红楼梦》的印象,许多人也就因此停下了靠近它的脚步。在这里,我不想过多的介绍它的背景,它的情节,因为我想大家都对这些不能再了解了;也不想过多渲染它的文学造诣,历史成就,因为这些在书本中、百度上评述的人已有千千万万;我想,通过我短短的文字,为每一个正在读字的你,描绘一场梦;我想,在你读完这段文字后,引你入梦。

初见红楼,是小学课本中的“金丝八宝攒珠髻、赤金盘螭璎珞圈、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拗口的课文,没见过的字,花了好久才读通的课文,所以记忆深刻。那时的红楼,纷繁复杂,一副不可接近的样子。

再见红楼,是高中语文老师的硬性任务,“这周末的作业是把《红楼梦》的前五章看完!“,于是我乖乖的买了书,买了原版大字版,书印刷得很有韵味,以至于我都记不清语文课《红楼梦》都讲了些什么,只记得我买了书!这时的红楼,一副清新脱俗的样子。

又见红楼,是高二一个学习之余没有电视剧看的假期。许多人喜欢看剧,我也不例外,尤其喜欢古装剧。那时候没有好看的古装剧,我想,《红楼梦》不就是一部古装剧嘛!于是我开始走近红楼。

说来好笑,我和红楼的相交竟然是这样一个理由。走进红楼,我觉得自己仿佛设身处地到了太虚幻境,到了贾府,到了大观园。感受最深的是姑娘们在大观园里玩耍的日子,重阳菊花诗,寒雪赏红梅。她们和我们年纪相仿,体会她们的欢乐自然也容易些。有评论批评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女演员们笑的太假,我却认为不然,当你和你的三五好友一起玩乐,真真切切就是那个样子。当时在准备高考,现在读大学也一样,说起来也辛苦,并不能像园子里的她们那样悠闲热闹,竟也生出许多向往。这也是我觉得红楼离我最近的时候。

再谈谈红楼中的“男生”们。红楼定义宝玉为一个纨绔子弟,爱和姊妹们玩,乍一看感觉像一个“小混混”。读完书,我却感觉宝玉像一个暖男。他细致,给平儿梳妆一招一式,尽显温柔;他细心,会体察你的心情变化,会信你说的每一句话;会因为紫鹃一句玩笑话就当真生病;会送旧帕以示情谊。人人都说刘邦霸气,可不见他抛下妻子独自逃难;都说项羽寡断,却不见他与虞姬旷世情长。换一个角度,站在女孩儿的角度,宝玉不像其他书中的“男生”只想着功名利禄,确实暖。当然,若从家族兴衰考虑,就又另当别论了。宝黛情长,若水三千,只取一瓢,宝玉暖,黛玉柔,这未尝就不如那些偶像剧情节。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当你合上书,曹雪芹的细腻笔锋,巧妙设计,包罗万象,世态炎凉,当真如一场梦一般。不说那些高大上的话,当你靠近红楼中的人物,用心和他们一起生活,一起经历,你就会发现他们和你很近,很近。其实名著也不见得不如当下流行的偶像剧和小说,静下心来,褪去浮躁,自是别有一般滋味。邀你读红楼,不一定说是为了学些道理,有多大感悟,进去经历感受一番,也会感慨良多,就像做了一场梦,一次精神旅行。

短短文字,并不能写完我所有的想法和感受。还记得读完红楼的那一段日子,自己写过好多关于红楼的日记,语文课例行演讲的时候,竟然滔滔不绝的分享了快一节课的时间。所以我想说的是,红楼其实并不高冷,红楼其实离你很近。

都说不同年纪读红楼会读出不同感受,此时的我就是这样的感受。我期待未来与红楼重逢,期待再次入梦。文字将尽,大梦将启。为此,我盛情邀你走近红楼,邀你一同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