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雯、袭人是以后的赵周姨娘?晴袭相继被赶,原因你看懂了吗?

很多书友认为晴雯嚣张跋扈,不过是年轻貌美,让人宽待几分,待其老去,便如赵姨娘那般惹是生非,招人嫌恶;袭人沉重妥贴,守礼大方,与周姨娘一般老实本分,让人尊重。可若是如此,为何赵姨娘、周姨娘能在贾府安稳度日,袭人、晴雯二人却落得个先后被赶的下场?尤其是早与宝玉行了周公之礼,并在王夫人处领了姨娘份例的袭人!

相似的人物,不同的结果,原因也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两位夫人宝钗与王夫人的行事看法不同,比如以后的经历不同。然而依笔者看来,还有一种原因,那就是晴雯、袭人根本做不成赵姨娘、周姨娘,或者说此两组人物形似而神不似。

赵姨娘是何等人物?赵姨娘经常惹是生非,宝玉被贾环油泼,赵姨娘要害人;探春给宝玉做鞋要闹;探春管家不徇私要闹;芳官以粉代硝要闹,最后连亲女探春都觉得赵姨娘自己不尊重,每每生事,昏聩的太不像了。

周姨娘是何等人物?比起每每生事的赵姨娘,周姨娘可以说是十分的低调了。除了在贾母处奉侍,就是在王夫人处打打帘子,低调的就如同一个丫鬟,还是二等的。但周姨娘的评风很好,探春就很觉得周姨娘自己尊重,所以无人找她的事端。

说起来,周姨娘能留在贾府,原因就是她的老实本分。丈夫不宠,自己不争,无儿无女,这样的妾室真心不多。可是赵姨娘这般嚣张,儿女双全,丈夫宠爱,为何能一直留在贾府?王夫人斗不过?不想斗?

赵姨娘虽然深受贾政宠爱,但是对于贾政这样一个“端方君子”来说,宠爱妾室是一回事,敬重嫡妻也是一回事。所以纵有贾政的宠爱,赵姨娘母子过的还是十分拮据。

宝玉的丫鬟可以随意拿宝玉的零钱赌博,贾环却连几十钱都没有;宝玉的丫鬟可以拿蔷薇硝送人,贾环却不分蔷薇硝与茉莉粉;宝玉的丫鬟有几百金,赵姨娘却连五十两还要打借据;宝玉的鞋子有湘云、宝钗、探春十分用心,贾环却只能用边角料。

所以说王夫人斗不过赵姨娘那就是个笑话。赵姨娘每每生事,却还能留在贾府,只是因为王夫人不屑和她斗。这未必是因为王夫人大度能容,毕竟贾府规矩,男子成年都有几个通房,而贾政年轻时也如宝玉一般,是个诗歌放诞的人物。从年纪来看,赵姨娘不可能是贾政最初的通房,那贾政最初的几个通房都去哪里了?

为什么赵姨娘每每生事,王夫人却一直容忍?因为赵姨娘不管外面多嚣张,面对王夫人都足够谄媚。赵姨娘想让探春徇私施恩,话上却说“分明太太是好太太,都是你们尖酸刻薄!可惜太太有恩无处使”。宝钗送上礼物,赵姨娘反应是“宝钗系王夫人的亲戚,为何不到王夫人跟前卖个好儿呢?”

像周姨娘那样老实低调的,正室喜欢;可赵姨娘这般撒泼谄媚,没人尊重的妾室,对于正室来说也无不可。

然而晴雯、袭人二人又如何?

晴雯如赵姨娘一般,在下人面前嚣张却不至于撒泼,在主子面前也不曾献媚讨好,看不上袭人拿主子赏的旧衣服当宝,面对王夫人污蔑自己狐媚,也是据理力争。

那袭人是否如周姨娘一般老实本分?先不说袭人与宝玉半推半就成其好事,躺在床上等宝玉逗弄,甚至让宝玉别进屋子,单说袭人对待姑娘丫鬟的态度就说不上老实本分。纵使晴雯是个懒的,宝玉房中尚有其他五个大丫鬟,八个小丫鬟,难不成就做不成宝玉的针线?可袭人今天找湘云帮忙,明天找宝钗帮忙,后头嫌弃黛玉不动针线。难道袭人就没想过姑娘家不该给外男做鞋袜?对待丫鬟,明明是自己把芳官放到宝玉床上,醒后却说芳官不知羞睡到宝玉身边。春燕娘闹事,却说自己不善争论,让麝月去批斗春燕娘。

说是劝着宝玉读书,然而却只是劝宝玉在贾政面前做出喜读书的样子。说是不容宝玉胡闹,然而袭人却积极促成夜宴一事,甚至明知钗黛不愿意夜宴,却仗着自己的面子强请钗黛。

依笔者看来,赵姨娘、周姨娘能留在贾府,是因为赵姨娘够谄媚,够愚蠢,人缘不好,总是被下人挑拨生事。周姨娘能留下来,是因为老实本分还低调。


而晴雯,虽然够嚣张,情商不高,但也不会被人几句挑拨就生事,让自己没了面子里子,平时也不会媚上讨好,有自己的原则。而袭人,看似和周姨娘一般老实本分,但与周姨娘的境况全然不同。袭人得宝玉怜惜,得王夫人信任,在下人面前名声极好,落得一个“贤”字。可是贤妻良母、贤妻美妾、妻贤夫祸少,你一个丫鬟占一个“贤”字,这让以后的妻该如何是好?

要说晴雯被赶,是因为做母亲的看不得儿子身边有这般张狂的;那袭人被赶,却是因为做妻子的不需要一个得丈夫、长辈、下人心的“贤姨娘”,更何况这贤还未必是真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