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兰仕降价20%供应商通知”那点事

5月13日格兰仕发布供应商函,“强行”要求降价。一周过去了,并无最新消息传出。作为同行,本周原创分享一点“强行降价”背后的“秘密”,欢迎大家讨论。


作为采购圈内人士,相信大家对国内白色家电知名企业格兰仕上周发出的供应商降价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事件有所耳闻。圈内鄙视的有之,网上无奈的有之,归根痛骂特CEO的有之。然而,中国做出口业务的家电企业不止格兰仕一家,在世界贸易局势大动荡的形势下,为什么格兰仕等到5月新一轮加征关税才跳出来要求其供应链集体降价应对?其背后隐藏了哪些商业信息?不久的将来,这会不会成为采购圈的成功案例?作者有如下观点与分析:

观点一:借势执行降价

客观说,格兰仕的产品性价比还不错,其早年带头啃下微波炉技术,使得这一产品从最低几千元降到几百元,某些产品也多年蝉联国内销量榜首,且该企业这么多年稳定发展(不是四川长虹那样发动价格战后便自己也趴下的企业),属于真降本的给百姓带来实惠的企业。降价、降价、再降价,是格兰仕一惯的作风,属于一家企业的经营战略

,作者认为这无可厚非。那么,作为为格兰仕配套和服务的供应商,对格兰仕的风格不了解吗?那只能自己打自己的脸,怪不得别人---自己的选择,自己承受。作者认为,格兰仕持续降价这么多年,再降也是有难度的,硬谈已经很难再谈了,供应商的水分到底还有多少?供应商的联盟度到底有多坚定?以贸易战为名,借机检验一下,无何不可!

观点二:公开淘汰弱势供应商

什么是弱势供应商?即能力弱的供应商。表现在:交付能力弱(生产计划效率低、遇到问题解决速度慢等)、资金实力弱(没有资金囤原材料、压不起款等)、商务能力弱(格兰仕一家的业务量占其总业务量50%以上,甚至是唯一客户;企业发展战略定位不清晰的墙头草)。客户给供应商5天地时间来谈判,弱势供应商会直接认怂(因为没有能力做持续改善),有能力的供应商将在5天内带着解决方案来找客户协商。

弱势供应商平时可能得到保护伞保护,战时保护伞自身先要保命。这个逻辑很正常。

观点三:检验采购团队的业务能力与价值贡献

美国新一轮关税加征是在5月8日,格兰仕在5月13号发出通知,中间隔5天,正常处理首先内部检查自己对美出口产品的HS编码,以25%加征为例,核算加征对格兰仕公司售美竞争力的影响,反推自己能吸收的影响总量。其次,找出需要挤水分的零部件品类及供应商清单,反推应降价比例,再决定一个通知降价比例。在此过程中还需确认,如果供应商拒绝,备选供应商是否接得上。仅此一项,就够采购团队忙乎了,员工专业素质尽职水平企业竞争力价值体现立刻反应出来。在这轮大降价中,毫无贡献的供应商,将成为格兰仕下一步战略部署的领地;而响应速度迟缓、毫无贡献的采购,这次就危险了

如果你没有真正做过采购,

你无法体会“供应链的小链是如何说断就断的”,每一次链条的修复或加固,都离不开采购团队平时的研究、训练功底与费时打磨。

如果你真正做过采购,格兰仕这一招之后,可预期提升自己企业的利润率或降低损失(看供应商的实际降价反馈),要知道这是面向全部供应商降价的通知(家电产品中也没有多少高尖材料或零件,剔除少数几个,粗略认为是全部供应商吧),获得的降价影响是全系列产品,格兰仕还有大量内销或非美国出口的业务。开价降20%不过是谈判技巧,想必真正做过采购的同行们都会使用这类招术!嘲笑这招的朋友,应该不是圈内人士!

有了华为被攻击的案例,中国的企业还不该再有危机感吗?每个经营战略清晰的企业都可以用有自己特色的管理战略进行配套。每个有创新精神或工匠精神的人都坚持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粹的基础上,赋予新的实践内涵,如“中医师:C炎笔记”,一位有医德医道医术的朋友近三十年中医实践经验的分享。


供给侧创新,用新技术新产品替代做了几十年的产品,推动消费升级,这将是爱国的落地行动。或许不久,国家将出台国内创新产品与创新服务的消费补贴政策,从而推动实业制造业的创新落地,以激励市场消费的方式培养更多优秀企业与工匠人才。

作为企业采购,你敢于和善于向自己所在的公司推荐新技术新产品吗?

感谢您宝贵的阅读时间并参与问卷,本文观点完全原创。文首图片来自《蓁熙文化》---一个用创新方法传播中国经典传统文化的公司。格兰仕信函图片来自网络。人人都是自己的CPO,用CPO思维让自己活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