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欢喜》塑料姐妹花反目:非暴力沟通,你要掌握这4个要素

上篇为大家分享了暴力沟通方式产生的机制以及2种典型,本篇正式为大家介绍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它们分别是: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同样的,我会通过一些寻常的案例来为大家分享感悟。

01观察用“眼”,不用“心”

很多人会奇怪,不是一般情况下,大家会说要“用心观察”嘛,为什么我会反其道而行之呢?

这里的“心”,是我上篇中提到的随心所欲的心。在我们看到某种事物时,会条件反射式的用自己内心的一系列标准去对照,这样得出的结论往往是带有个人情感色彩的评论,而不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了。

所以非暴力沟通的第一步,就是要求我们用直观的语言说出我们用眼睛直接看到的事实,在没有了解真相之前,不要妄下结论。

例如:

当你看到朋友不吃香菜时,你可以说:“她把香菜都从碗里都挑出来了。”而不是:“她可真挑食啊,香菜这么好吃的东西都不吃。”

当你在街上遇到一个长得五大三粗、面无表情的人走过时,你可以单纯的描述他的长相、表情、外貌,而不是说:“这个人一看就像坏人,我们离他远点。”

当你的爱人回家换鞋后忘了把鞋放在鞋架上,你可以说:“你的鞋没有放到鞋架上。”而不是:“你能不能整洁一点,那么乱你看不到吗?”

诸如此类的例子在生活中很常见,大家忽略了事实的表述,直接下评论,让对方产生被批评指责的感觉,很容易引起对方的反驳,进而激发矛盾。

02“形容”和“感受”更搭配

感受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

这我想起了在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里,宋倩和童文洁这对塑料姐妹花,因为自家的儿女疑似“谈恋爱”的事情给闹掰了。

本来是件捕风捉影的事情,结果宋倩因为担心自己女儿吃亏,在童文洁的面前一再的贬低她的儿子和老公,甚至没有注意到童文洁已经变得不好的脸色。

最后童文洁愤而离去,昔日好姐妹反目。

从“感受”的角度来分析,宋倩和童文洁都没有向对方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宋倩没有表达自己作为一个女孩的母亲的那种真切的担心和焦虑,而是一个劲儿的预想还没发生的不好的事情,指责方一凡和方圆的不上进,她只是在表达她的看法和对方家父子的评判。

童文洁在听到宋倩那些难听的话后,没有向她表达自己的不开心和生气,而是和她吵了几句后直接走人,结果宋倩还一脸无辜,不知道她为啥就走了。

所以,表达感受不到位,可能两个人就不在一个频道上,你觉得很重要的事情,别人却觉得无所谓。

在这里,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词汇表,倡导我们用一些具体的形容词来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大家可以参考下图。

03“感受”和“需求”是充分必要式的好朋友

心理学家马斯洛有一个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虽然他们从上到下有高低层次之分,但是它们都是人类健康发展的基本需求。

例如:没有食物,我们会感觉很饿,很绝望;找不到一个稳定的工作,会觉得心里难过又焦虑;和伴侣长期冷战不说话,内心会很凄凉又没有安全感......

所以,需求不满足,会引发相关不好的感受;而不好的感受产生的本质是我们的需求没有被满足。这两者是充分必要的关系。

所以,一旦你体会到自己或对方的感受时,记得循着感受来找到自己或对方的需求是什么,然后满足那些需求才是化解矛盾的关键。

在这里,又出现一个难题:许多人不能直接说出自己的需求。在这里,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关联句式:“我(感到)......因为我......”来帮助我们。

例如:

“我老公眼里只有工作,他一点都不关心我,我感到很失望。因为我更想他陪我多陪陪我。”

“我妈什么事情都要管我,我快要被她逼疯了。因为我想要更多自由的个人空间。”

“孩子不喜欢练琴,我很生气。因为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学有一技之长。”

你不妨通过这个方法,来试试寻找自己真正的需求。

04“请求”和“抱怨”哪个更好听

在观察到客观事实,体会到内心的感受,并通过感受了解自己的需求以后,我们要做的最后一步就是提出请求并寻求帮助。

我想起之前看的一部网剧叫《快把我哥带走》,里面的兄妹有一段很经典的吵架的台词:

“妹妹:你根本就不懂我!

哥哥:你不说我怎么懂你啊?

妹妹:真正的懂不需要说。

哥哥:你说了我不就懂了吗!

妹妹:说出来有什么意思啊,我不说你也应该懂!

哥哥:我又不是算命的,我知道你几个意思啊?”

怎么样,是不是很熟悉,像不像你和父母或者配偶吵架时候说过的话?看起来理直气壮,其实你一直在模棱两可的表达自己的请求。

你要明白,即使是和你再亲密的人,他都不可能成为你肚子里的蛔虫,时时刻刻洞悉你的想法。这就要求我们在提出请求时要尽可能的具体和清晰,这样对方才能最大限度的按照你的要求去回应。

还是以第3小节的其中一个例子来解释:

“我老公眼里只有工作,他一点都不关心我,我感到很失望。因为我更想他陪我多陪陪我。”

在这其中,

观察:老公眼里只有工作

感受:我很失望

需求:我想老公多陪陪我

请求:具体的陪我的方式是我希望他每周能陪我看一次电影,或者单独去外面吃一顿烛光晚餐。

你看,这样清晰的请求是不是比批评、指责、抱怨更能让人接受呢?

05 礼尚往来的爱与沟通

最后,我们再来做一个假设:如果说在上述的例子里,你的老公拒绝了你所说的“每周能陪你看一次电影,或者单独去外面吃一顿烛光晚餐”的具体的请求该怎么办呢?

是不是这个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就是没用的?你们的沟通是失败的了?

这里作者提醒我们,非暴力沟通的意义在于能让彼此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而不是强制对方一定要做出改变来迎合自己。不能说如果对方没有完全按照你的要求去做,就是不对的。

因为对方的感受和需求同样重要。我们要关心的是对方为什么不能按照你的请求去做,他又有什么需求需要我去满足他呢?

这样,在双方不断的尝试中找到双方都能满足的需求点,来完成一次良好的非暴力沟通。

还是同样的例子,当你的老公觉得你的请求他做不到时,你可以问:

“你觉得这样的请求让你为难了吗?是因为什么做不到?”

对方回答:“我们公司最近比较忙,我可能抽不出那么多时间。”

你可以再问:“那你觉得2周一次去看电影或者吃烛光晚餐可以吗?”

对方考虑后觉得这样的请求可以满足他的时间安排,他应该会答应你的请求。

当然,在实际的情形中,希望大家可以灵活的使用这些要素,更耐心的尝试用非暴力沟通方式解决矛盾。

讨论:你掌握非暴力沟通的用法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