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手机不能发展得和电脑一样,可以自己选择装配?

秒怂男神贾队长


题主想问的是模块化吧?有厂商尝试过,不止一家,最终都失败了。

摩托罗拉之前推出过模块化的手机:Moto Z,主要是除了智能手机之外,还搭配了一些官方的外接配件,什么音响、镜头、电池、投影这些乱七八糟的。但是消费者并不卖单,又贵又笨重,市场反响平平,出了两代就放弃掉了。

LG也做过模块化手机,叫做LG G5,思路其实跟摩托罗拉一样,也是通过一种外接的形式,外挂上各种各样的第三方配件。但是LG稍有不同的是外挂部件是跟电池接到一起的,也就是说你换外挂配件,同时也就要换电池,这个设计比较迷。

真正的模块化手机,也是完成度最高的模块化手机,实际上是谷歌推出的Project Ara计划,也就是彻底将手机模块化,拆成一个一个的小部件,所有部件通过一个金属主板(同时充当主要机身和边框)链接,需要什么配置插什么样的零件。看起来是不是很酷?但最终谷歌还是把这个计划给停止了,就在工程机已经完成的时候,为什么?



艰难的工业设计,无法设计出让消费可接受的产品形态。

手机是一个极度精密的机器,或者说是人类目前能够制造出来的集成度最高的产品了。所以手机的空间是寸土寸金的,而且消费者对于手机的需求也是希望越来越轻薄,“轻”和“薄”反正始终要占一样才行。这就是为何,手机要放弃可更换电池改用内置电池,屏幕从LCD到全贴合到OLED,都是在想着办法做到最薄。

除了轻薄,还要美观漂亮,从塑料到聚酯,从金属到现在的玻璃,从传统屏幕到曲面屏到全面屏到瀑布屏,手机不仅仅要实现好用的功能,消费者的眼光也变得越来越独特。外观设计要美,要流畅,要有手感。但是这些特性,Project Ara都不可能存在,三明治结构设计,正面有屏幕模块和传感器,背面要放镜头、处理器、电池等等模块,三个模块加起来厚度超过了10mm,比现在的手机厚了1倍,这是消费者无法接受的。

由于模块化的设计,对于外观而言也绝对称不上漂亮(不能够用极客的审美来评判正常人的审美),你想一想,你自己的手机其实就是一个扁平后的魔方,每个零部件都是一个一个拼上去的,而且随时都可以被抠下来。对于消费者而言,这种形态能够给安全感吗?拿在手里走路都得小心一些。虽然谷歌已经尽力将原型机设计得足够好看了。



难以实现的商业价值,手机品牌厂商绝对不允许存在的模式

知道谷歌当年做模块化手机,计划是什么吗?主要有亮点:

第一个是整个计划包括谷歌系统和硬件设计标准由谷歌来做。

第二个是模块化组件由想要参与的供应商共同来生产。

这个目标一公布,现在的手机厂商傻眼了,卧X?你谷歌这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叛变革命?我们这些手机厂商辛辛苦苦跟着你的安卓系统走,帮你一起搞定了微软的WP,跟苹果IOS平起平坐,你现在打算甩开我们自己单干了?!谷歌打算动这么大的蛋糕,后果是什么不用说了吧?是不是觉得WP没有凉透,还可以救一救啊?

咱们往后退一步,硬件厂商是要赚钱的吧?哪怕是小米,说是互联网公司,最后财报上还不是要靠硬件来赚钱啊。你手机模块化,这不是给自己招不痛快么?原本一台手机,集成度高,基本上2年左右就要淘汰换新,确保各方面的利益。但是现在改成模块化,除了电池会经常更换,其它哪个可能是经常换的?过去用户一年换一台新机器,现在一年换一个电池,换一个处理器。厂商不是做慈善的。

左想右想,你都不会觉得Project Ara是一门好生意。谷歌即时将它砍掉,也是非常明智的事情。

那么如果你就是喜欢模块手机怎么办呢?欧洲的Fairphone了解一下。


PM宋先生


其实谷歌之前做过模块化的手机(如图),但是在2016年放弃了这个项目,因为实在是太难了。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技术:由于手机体积的限制,想把手机做成模块化,那就收到很多方面的限制,如此多的接口,还有模块的日常损耗就让手机吃不消了。加上无法统一的接口模式不同,所以开发的过程异常繁琐,也只有谷歌不但有这个想法也敢于去这么做,不过结果并不如意。甚至在模块化手机媒体展示的环节中,出现了当场死机的现象。

2,生态链:如果只是单单的技术问题,对于谷歌来说应该好解决。但是主要的问题还是生态连接,作为拥有安卓系统的公司,在软件方面谷歌有着非常雄厚的实力。但是模块化手机的发展更加依托于硬件生态链。就像电脑一样,有各类的配件厂商,要做到各种技术协议和接口的统一,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在现在技术已经成熟的阶段,要想改变现有的手机形态,叫其他厂商也做模块化研发的大投入,显然是一件非常不现实的事。所以生态链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3,市场:目前的手机一般更换周期两三年已经算久的了,但是电脑的使用周期要远远比手机长久。而且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飞铲更快。模块化手机在主板不变的情况下,带来的新鲜感远远不及一个全新的手机。试想一下,有多少人愿意在买完一款手机之后,又有多少人愿意支付额外的费用为手机更换模块呢?

目前要说还在做模块化的手机,应该就是摩托罗拉Z系列的手机了。这款手机也只是更换单一的功能模组,从一定程度上说更像是手机的外接配件,而且这些配件的价格并不便宜,愿意尝试的人并不多,市场反响并不好。


开箱迷


我们先来看一下电脑的基本构件 是由CPU 内存 主板 硬盘 电源 机箱构成 这种构造一直延续至今 变化的只是主板的架构 对应CPU的升级(单核 双核到八核)以及内存的换代和硬盘的容量存储介质的变化 还有显卡 显存容量 。 这些配件的插拔组装 是简易的 对于个人来说 组装一台电脑 满足自已的需求 只需要采购相对应的配件,拿把螺丝刀 进行简易组装即可 经常听到 去组装台电脑 正是我上面所说的 拿把螺丝刀拼装 总体来讲 电脑之所以可以组装主要是配件之间的兼容性高 便于组装的低门槛技术 手机 话说回手机 首先从体积上要小于电脑很多倍 这就要求制造手机的过程中 要尽量压缩手机内的各种配件 使其集成化,这种高度集成的半导体配件 在对接其它的配件时 受限于体机问题 必须用到焊接技术 来达到手机的内部的高度集成 想像下,我们不可以为了可以组装一台自已的手机,再去买台焊接设备 还是这么高精密的东东 估计买了人们也搞不懂。得不偿失 谷歌LOGO 前几年 谷歌公司 搞过手机的模块化组装 初衷也是为了人们能够自由化的组装手机 而最后卖掉了这部分业务 小编猜测原因 手机的模块化需要整合太多厂家的资源 需要打造统一的接口标准 这样需要太多的沟通与资金 出力不讨好 并且短期内 很难有大的突破 所以出售了此块业务。大公司都没有搞定的事, 个人更难做到 手机自由化组装 路途漫漫


王日天7216


其实在前几年已经出现了模块化手机 谷歌Project Ara,但是生不逢时,这个项目在引起了一阵骚动之后就退出了公众的视线。简单来说,模块化就是把各个零部件单独封装,使用金属触点加以连接,最终拼接出一个最理想化的机器。但是,想法是好的,困难也是很多的,比如拼接后整体的稳定性,单个模块的质量,以及有没有好的供应商来开发新的模块配件等等。

对于手机市场来说,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模块化手机可能间接的会增加用户的使用成本。直接封装好的手机,有着更高的稳定性,用户体验也会更加优秀,模块化手机更多的面向的是小众群体,面对如此小的市场,高额的研发代价让投资者望而却步。模块化手机在现在来说更多的是扩展,就像联想的Moto Z,模块化配件只是赋予了原手机更多的功能,而不是改变它的功能。就算是这样,Moto Z的销量也还是惨不忍睹。
对谷歌的探索精神,小编也很是认同,探索的路上难免会有一些小小的弯路,不可否认谷歌的伟大和超前的理念,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好的产品加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来!


纪念2016


其实也可以,就是别人的手机论个,你的论堆


桃隐居士


我发现在提问的都是不经过大脑思考吗?随口就来


mioucun天天


手机用的配件都是集成化程度比较高的集成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没有什么不可以战胜的。


黑龙江边一石子


我家电脑都玩10年,想想对手机厂商多可怕,手机用户1年一换才有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