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武指点宋江招安,为何最终又辞官而去?鲁智深:早看出他有问题

《水浒传》中的朱武,是一位很反常的好汉。他本是少华山的老大,第一位出场的江湖大佬,却偏偏非要认,刚十八九岁的史进当老大。须知朱武已经成名江湖,号称神机军师。

从后来,武松喊他为“哥哥”分析,当时朱武的年岁至少也已近三十岁了,如此一位有阅历,有心机的江湖大佬,却拜连江湖是啥模样都不知道的,才十八九岁的史进为老大,这叫啥操作?

哪料即便这样,史进却还是看不上他,丢下一句:“我是个清白好汉,如何肯把父母遗体来点污了?你劝我落草,再也休题。”然后寻找师父王进去了。所以才说,朱武一出场就透着一股反常的问题,若说原因,有如下三点。

其一,从最正常的角度来分析,史进武功高,家底厚,对朱武、杨春和陈达有恩。

其二,从阴暗的角度来分析,则是朱武想利用史进,推史进在前面顶雷,而他则在后面依靠自己的智谋进行操控。

其三,就是从《水浒传》的成书年代分析了。《水浒传》是明初之时写成的,必然带有明朝的影子。而朱武,是暗指朱元璋。陈达是暗指徐达,杨春则是常遇春。史进,则意味着“历史进程”。

故而,这就有了讽刺味道了,意思是说:朱洪武别看你杀戮开国元勋啥的那么嚣张,但你却左右不了“历史进程”。总之是这类意思吧。须知施耐庵因写《水浒传》曾被朱元璋打入过大牢,这点是有人考证过的。

所以,这就注定了朱武这位好汉,还会一直反常下去。其中最让人看不懂的是,朱武对待宋江招安的态度。

宋江招安遭到了武松、鲁智深等不少好汉反对,虽宋江铁了心推进,可却一直找不到门路。哪料正在这时,一直很沉默的朱武却突然站出来了,对宋江说:“

兄长昔日打华州时,尝与宿太尉有恩。此人是个好心的人。若得本官于天子前早晚题奏,亦是顺事。”

这句话,让宋江想起了九天玄女告诉过他的四句话:遇宿重重喜,逢高不是凶。北幽南至睦,两处见奇功。其中,高,显然是高俅,宿,自然就是宿太尉。宋江连忙依计而行,这才有了燕青入京,在李师师那里面见宋徽宗,促成宋江招安成功。

显然,从朱武在关键时刻指点宋江招安来看,他应该是招安派,认可宋江的“招安得福贵”这个说法。

事实也似乎如此,招安后朱武辅佐卢俊义屡建奇功。以至于许多水浒迷都纷纷为他喊冤:分明朱武才是真正的军师,吴用就是个害人精,根本不配当军师!所以朱武理应入天罡!

朱武能否入36天罡,咱先不讨论,只说朱武随后,就又反常得让人看不懂了。在宋江剿灭方腊后,朱武跟着回京,按理说他支持招安,如今如愿以偿应该“享受富贵”了吧,可哪料他却辞官而去,跑到公孙胜那里修道去了。

朱武到底怎么回事?可从四方面分析。

其一:从最正常的角度分析,朱武是在全梁山兄弟情义。如指点宋江招安,是认可这是梁山兄弟的出路。自己辞官而去,是他不想做官,既然全了兄弟情义,也就飘然而去了。

其二:最阴暗的角度分析,从朱武推史进为老大上就看出来,朱武是一位城府很深,奉行明哲保身的自私之人,指点宋江招安是见风使舵,保住自己利益,辞官而去是发现朝廷心怀恶意,故而连忙抽身而去。

其三: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由于朱元璋曾被元朝招安过,所以朱武同意招安,是在暗指这件事。而他辞官而去,是因朱元璋最终是皇上,哪能屈尊?干脆修道去吧。免得作者施耐庵,再被扔入大牢去。

其四:从《水浒传》的内容上来看,鲁智深是最早发现朱武有问题的好汉。在鲁智深去少华山找史进一起入伙梁山时,却发现史进被官府捉住了,而朱武却没有搭救的意思。当时鲁智深就急眼了,对着朱武吼:“都是你这般慢性的人,以此送了俺史家兄弟!

鲁智深虽表明上说朱武是慢性子,但后面这句可太狠了,直接点了,你这是想害死史进!那么是朱武束手无策吗?根本不是,随后当宋江领兵来时,朱武就说了:“华州城郭广阔,濠沟深远,急切难打;只除非得里应外合,方可取得。”事实也证明了,果真是如此救出的史进。

这其实也就解释了,为何朱武上了梁山后,在史进带兵对阵芒砀山的樊瑞时,朱武身为军师,竟然不出一条计谋,甚至连战前的情报都不去搞。结果导致了少华山大败,史进差点被杀。

所以,朱武的问题,应是水浒中一个比较敏感且阴暗的问题。用鲁智深的话说就是“慢性子害人”,跟吴用明目张胆的害人,堪称不分彼此!但不论怎样,显然结论却有了一个,那就是:施耐庵塑造出朱武这个人物,是别有用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