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时代可以“宅”出新商业模式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宅”成为城市生活的标准范式。在“宅”的时间里,能不出门就不出们,消费是少得不能再少。城市里有些全封闭小区,甚至安排专人负责各户居民日常消费品的采买。为数不多的到市场和超市购买物品,也是非常小心翼翼。为什么?人们担心钱,就是现金不卫生,别人多手使用过的现金不干净,容易“中招”,受到病毒传染。

非典时期,为防止现金传染病毒,曾发生多起用微波炉对人民币消毒,或者在钱币上面喷洒各种消毒液的事例。今年的新冠病毒,人们有对现金是不是传播病毒的担心更甚了。实际上,电梯间按钮、门把手等都能传播,每天可能过多少手的现金,传播病毒的可能性更大。2月1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在回答记者提问使用现金是否可能传播病毒时表示:“疫情发生以后,公众使用现金的安全卫生问题我们高度重视,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这方面工作”。银行回笼资金,也要“隔离”7到14天!媒体报道,央行广州分行,对疫情期间对医院、农贸市场和公交回收现钞进行全额清分、消毒,直接销毁,不再投放市场。

最好的办法是在购买行为时不使用现金。这就又提起了“无现金消费”的问题。无现金支付有这样几个好处:一是便捷,手机在手,万事不愁;二是高效,不用排队、不用点钞,方便顾客,方便店家;三是安全,被偷钱、被抢钱、用假币的问题就不存在了;四是普惠,信用卡是为富人设计的,移动支付、二维码是为大众设计的;五是信用等。

其实,很关键的一点是卫生。使用现金,包括纸币和硬币,有一个很重要的弊处,就是钱币使用卫生。钱币经人手交换,众多人使用,在市面上广为流通,特别是纸币总是脏兮兮的,一张纸币上有无数的细菌。经常接触纸币,极易传播细菌和疾病。特别是在病毒疫情肆虐的时候,人们更是对现钞产生恐惧。使用现金交易之后洗手,成为专家们推荐的一个重要的文明习惯。无现金交易避免了细菌和病毒的传播。而且从便捷和效率角度讲,扫码消费,减少排队时间,加快结算速度,可以减少在公共场合停留的时间。

在最近“宅”的20多天时间里,我对无现金消费有了更深的体验。现在的中国移动支付无处不在——在机场书店买书;在深圳的街头买瓶矿泉水,买公园的门票;在沈阳的地铁站外买一根烤地瓜;在医院买一支雪糕;在北京的街头小摊买煎饼果子;在快餐店买筋饼豆腐脑;在冬天的农村大集上买黄瓜西红柿……都可以使用手机支付。如今,“扫一扫”之于中国百姓,已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生活模式,移动支付以极高的渗透率席卷中国,快速进入中国百姓的生活,成为国人支付商品和服务的主要手段,改变了千百年来人们的制度方式和消费习俗。在中国,只要不是特别偏远地区,只要不是特殊规定必须现金的消费,日常的老百姓生活消费,完全可以无现金支付。中国已经进入无现金支付时代。无现金支付方式来到中国日常生活之快,超乎国人想象,也超乎境外人士的想象。中国的移动支付惊艳了世界,中国的移动支付领先于世界。现在手机当钱包的现象令外国人惊讶。

危机危机,危中有机。“宅”,出于接触的恐惧,可能探索出不接触模式下的商机。17年前的非典危机,造就了马云、刘强东,形成了淘宝、天猫和京东商业模式。今年的新冠疫情危机,也会成就某些新的技术、新的业态、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产业。很可能,在我们“宅”的时候,在国人全民都在“宅”的时候,在众人都在哀叹自己的项目难以为继,自己的企业活不下去的时候,一些商业先行者们已经在设计和布局了。待到疫情过后,若干个新的马云、刘强东、雷军就会走上中国商业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