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高管“薅羊毛”?半年“登机”707次 骗保超14万元

过去,贪图小便宜,也被称为“薅羊毛”。如今,这个词专指一些人以盈利为目的,在网上搜集各类商家优惠信息的行为,其中有一些还涉嫌违法。

最近,南京警方就破获一起保险诈骗案。有人就利用“航班延误险”的漏洞,薅起了保险公司的“羊毛”。嫌疑人的真实身份更是出人意料。

制造700多笔异常赔付,骗取保险金额共计14万多元……你一定想不到,这名自称“法律学得不多”的嫌疑人,其实是一名企业高管。

前不久,南京警方接到一家保险公司报案,称近期发现航班延误险出现大量异常性赔付。警方调查发现,尽管购买航班延误险的人身份信息各不相同,但保险公司赔付的707笔、高达14万多元的保险金却集中流入了南京的三个支付宝账户中,它们的持有人为南京某企业高管汤某。很快,汤某归案,承认了自己涉嫌骗保的事实。

异常赔付相关资料

汤某交代,他有一次出差网上订机票遭遇飞机延误,结果保险公司没有核验他是否登机,就自动把200元航班延误险赔偿金打入了他的支付宝账户,这让他觉得有机可乘。

屡试不爽后,汤某感觉自己找到了一条“生财之道”。从去年9月起,利用之前在网上购买的公民个人信息,以及雨雪、大雾等恶劣天气预报信息,他频繁订购有可能延误或取消的航班而不去乘坐,以此骗取保险金。

就在被警方控制的当天,汤某还在网上花24000多元,订购了20张从西藏昌都飞往重庆的机票,企图赚取4000元保险金。

据了解,汤某月薪2万,收入不菲,但他称自己房贷在身、孩子还小,总觉得钱不够花,想挣更多的钱。而他侥幸地认为,自己利用漏洞骗钱不会被查,结果还是因涉嫌保险诈骗罪落网。目前汤某已经取保候审。

小编觉得,这汤某一开始就想错了——一个保险漏洞,难道只值14万?

还有,仅凭天气预报信息,就能准确预测航班是否延误,这样的人才上哪找?

如果半年前,汤某拿着相关资料去那家保险公司应聘,说不一定,这会他已经是保险公司的高管了……话说回来,骗保、购买公民个人信息,这些行为都于法不容。只有走正道,干正事,这样挣来的钱用着才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