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搶著丟皇位的父子,父親丟出一代盛世,兒子丟出千古盛世。

在古代統治億萬百姓的皇帝應當算是天下都羨慕的角色,傳說中的三千粉黛,傭兵無數,事奉其左右的無不是才情集於一身的名人志士,身上穿的是綾羅綢緞,吃的是山珍海味,似乎一切都是最好的,這種生活當然是人人得豔羨,恨不得做一天皇帝都人生無憾。但是隻有生在帝王之家的人才懂得權力之爭的痛苦,甚至有人為此放棄江山。

李唐王朝是提及最多的王朝之一,因為唐朝在中國歷史乃至世界史的位置都是獨一無二的,是中國歷史的巔峰王朝之一。人們感嘆於唐朝的思想和民風之開放,還有唐朝建國時期唐兵之強悍。唐朝最富盛名的皇帝們莫過於從李世民到李隆基的這幾個皇帝,因為他們共同締造了唐朝的鼎盛。


大唐的開放除了對於外來文化的包容,民風甚至到衣著、娛樂,還有對女性的寬容程度也是豪放不羈,很多女子不輸男子,甚至可以離婚再嫁,像中國唯一的女皇帝出現在唐朝。甚至是繼武則天之後,唐中宗的韋皇后以及太平公主都想效仿武則天掌權,繼而再做女皇帝。

其實排除性別偏見而言,武則天的政績還是功大於過的,其在位時期當然免不了打擊政敵和對自己不利的人,有哪個皇帝不是這樣的?武則天曾經有兩個兒子都當了她的傀儡,一個是中宗一個是睿宗。武則天向來都是強悍的女人,這點從李世民不喜歡她,而她又能操控李治和她的兒子們可以看出來。


李旦,武則天的第四子,這個兒子是個十分聽話的兒子,在李旦做皇帝的時候,母親就在李旦的背後呼風喚雨,李旦從不敢忤逆,因為他深知武則天的性格,如果自己敢有一點違背母親的意願,自己隨時都會像李顯一樣被廢,母后殺起人來是不大會顧及親情的。於是人人都羨慕的皇帝生活變成了進出宮都受限制的軟禁生活。

當母后要稱帝,一直很柔順的李旦一再讓母后臨朝,最後將帝位獻給了母親。自己降為皇嗣,李旦的長子李成器則從太子降為皇孫。李旦雖然夠聽話,但還是免不了被居心叵測的人忌憚,畢竟皇位花落李家還是武家尚無定論。李旦這一支遭受了多次政治中傷,一直是如履薄冰,但好在都有驚無險。後來李旦多次都不願意皇位繼承人而推讓。


也正是驚險的政治生活讓李旦認為“不爭才有自己的世界”,跟命比起來江山不算啥。李旦的兒子們生在帝王家,看到父親幾次沉浮,似乎也跟著學到了很多。李隆基學到的是受制於人就一定會滅亡,而嫡長子李成器學到的跟父親一樣,什麼皇位啊、江山啊,都不如舒舒服服的過小日子,於是他也學著不肯接受太子之位。

原來在唐中宗死後,韋氏企圖奪取李氏王朝,而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聯手把韋氏集團滅了,自此立了大功,一般能夠平定內亂的子嗣更得人心,但嫡長子作為太子的規則是自古就有的,李旦對於把太子之位給誰也十分犯難。


這時候兄弟真情流露,李成器主動提出將儲君之位給弟弟李隆基,還說在太平盛世用老祖宗的嫡長子即位規則沒錯,但在亂世就應該讓有功之人繼承儲位,這樣才能讓天下信服。李隆基當然要推辭,可是李成器每天哭著懇求讓位,大臣們也跟著幫腔,李旦就做主將儲君之位給了李隆基。

後來李隆基又平了太平公主的謀逆,李成器協助自己的兄弟斷絕了心懷不軌人的心,李隆基相當重視這個對自己身份忠誠的大哥。李憲(李成器)從不過問政事也不結黨營私,這使得李隆基非常信任他,對他很尊崇,甚至自己得到了什麼好東西都跟大哥分享,兄弟倆從來都無法被離間。在李憲死後,唐玄宗傷心不已,還追諡其為讓皇帝。多虧了李憲當初的讓位,讓唐朝又多出一千古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