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县:来时未曾迎,走时必相送

3月12日晚24点,随着最后一户隔离期满,和县清佛龚村全面解封。“这两天,大家的情绪都有些说不出的低落。”和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高友兵说。

因为疫情相对严重,清佛村一度成为和县的重点管控村。2月14日,在郑蒲港新区支援的和县公安局刑侦大队41人转战清佛。高友兵和另外3名队员来到疫情最为复杂的龚村自然村。“他们是一支精锐部队,防疫越困难的地方,越需要他们。”和县副县长、公安局局长何平说道。


(高友兵(左一)和同事在对居家隔离户贴封条)

“猫鼠游戏”

“刚来的时候,我们很担心。”高友兵坦言。对于突然进驻村庄的隔离“大军”,不少村民存在“对立”情绪。尽管这村子已经有4户6人进行了集中隔离。可面对看不见的病毒,村民防疫的意识仍然不够高。“除了集中隔离人员,还有107户共400多人。如果不把他们的意识提高到一定程度,靠我们4个人根本挽救不了。”

高友兵形容,一开始的防疫行动,很像一场“猫鼠游戏”。龚村很大,且十分开阔,有时候前脚他们到一家做过工作,后脚这家人又背地里溜出来。

疫情防控容不得半点含糊。高友兵知道,对待这种情况,必须“狠”起来。

为快速熟悉村户分布及每家防疫认知情况,高友兵绘制出一张“村户图”,明确标注每户人员、隔离状态及配合程度。和同事给全村分发了2000多只口罩,随后逐一上门耐心劝导。不配合的村户在图上标注,在走访巡逻时作为重点管控对象,或进行必要的训诫处理。为管控村民出门次数,高友兵还给村里建了个微信服务群,村民平时有生活用品需要的,在群里呼一声,他们立刻送上门。

在外做生意的宣某是村里的居家隔离户。每次看着身穿制服上门的高友兵他们,宣某总是各种不配合。“我这没菜了,政府买的不新鲜,我要去田里搞点菜!”一开始,宣某总爱用这样的理由出门。“菜地在哪?我们帮你采。”连续两天半,高友兵都和同事到地里,把菜采好了送上门。看到他们满手泥提着菜的样子,宣某终于卸下心防,积极配合隔离。

80多岁的龚大爷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老伴孩子都在集中隔离点,他一人居家观察。闲的无聊时,他总想出来。看到他们阻拦,便大声喝道:“你们把我个老头子困在这想干吗?”“大爷,您就把我们当您的子女,想要什么,我们通通帮您办到,千万不要出门,外面不安全!”一番走心劝导,龚大爷终于不再出门。之后的日子里,大爷想要吃红薯了,他们就帮忙买红薯;大爷药不够了,他们就帮着去县里买药。后来,龚大爷反而自告奋勇成了他们的“哨兵”:“我家在村子东南边,所有人出村都要走我这过,有任何情况,我给你们报告!”

“大个子暖男”

除了宣传管控,高友兵和同事们还当起了村里的勤务工。买菜、抬米、送快递,成了他们的常态工作。刚管控时,物资没法挨家挨户配送到位,他们就自掏腰包帮群众解决困难。武大爷家的孙子没修正带了,他们去超市买到,顺便送了笔和本子;高某的孩子缺学习资料,他们就每天帮忙打印网课材料;老老太太家里没米吃,他们扛去了20斤大米;有的村民行动不便,他们就当起“苦力”,帮忙更换液化气罐……



(高友兵(右一)和同事们在板凳上吃饭)

就这样,他们和村民们渐渐熟络起来。“‘大个子’来咯!赶快躲起来!”后来,每当高友兵和同事们过来巡逻,就会有村民在二楼阳台笑着喊。村里人给他们每个人都起了外号:“大个子”“小胖子”“眼镜哥”……“我见过‘大个子’下过口罩,长得还不丑咧。”村民们隔空打趣,高友兵也和他们楼上楼下话家常,这样的“欢乐”总能纾解很多紧张。


(高友兵(前一)和同事们在村道巡逻)

83岁的老人龚从英,是高友兵每天第一个要去探望的人。龚从英已是肝癌晚期,身边只有女儿一人照料。原定春节回乡的儿子由于疫情管控远在厦门,高友兵总是抽空陪老人聊天疏导。2月20日凌晨,老人的女儿哭着跑到帐篷,告诉他们老人快不行了。高友兵连夜将龚从英的女婿从隔壁村接过来,并紧急报告县防指,请求特事特办,希望能让老人和儿子见上一面。2月21号,在全县多部门联系协调下,王贵金一路“绿灯”回到和县。高友兵则驾车将其从车站送到老人面前。见到儿子后,原本已经三天吃喝不下的龚从英身体竟有了好转。

管控后的龚村,几乎每个阳光棚都封了起来,高友兵和同事们只留下了一个,让95岁的独居老人毛老太在里面晒晒太阳。因为无人看望,高友兵总会拎些饼干、水果、奶粉送到毛老太家。村民们“背地里”夸他:“是个善良帅气的人民警察。”


(高友兵给毛老太送东西)

依依惜别

70岁的武大爷年轻时上过私塾,平日里话不多,临别前却跟高友兵说起了心里话:“讲真的,你们刚来时我们非常不适应。现在想想,说到底还是你们让我们变得安宁,真的要感谢你们。”

包村干部许婷解释道,龚村武汉返乡人员多,外出务工人员也多,大家都是趁着过年回乡拜亲,想让他们各自宅在家里真的很难。但这支队伍过来后,却惊人地在短时间控制了局势:“很快,村里再没有人不戴口罩,发生聚集。更难能可贵的是,没有听到任何人抱怨。而且,所有人都很喜欢他们。”

许婷也看到了他们的付出。起初担心人出来走动,他们连吃饭都蹲在村道上吃。2月的一场大雪,他们站在雪里拉了2小时的警戒线,身上的雪积得很厚很厚……

3月7日,和县正式解封。村民们陆续踏上了返工返学之路。“我在卡口,看着一户户跟我打招呼离开。应该开心,但就是有点说不出的难受。”每次村民离开,都会找到他,感谢他的照顾,即使是他曾经“凶”过的人。现在,村里只剩下三分之一的人。之前楼上楼下调侃聊天的声音渐渐稀落,巡逻的村道上,也变得冷清。

很快,高友兵和同事也将离开。下一站,他们要到另一个村庄继续值守。

3月8日,龚村的一名大学生给他们订了个蛋糕,卡片上写着“愿你们平安无疾,前程似锦,致敬了不起的你们!”


(村民给订的蛋糕)

高友兵说,村里400多人,他几乎喊得上每人的名字。每户做什么生意,家里几口人,孩子多大,他也记得清楚。

3月13日清晨,他们即将离开。上百个村民在村口夹道相送,挥手作别,甚至在村口放起了鞭炮。来时未曾迎,走时必相送。

“春暖可期,未来可期,待摘下口罩的那一天,必是再叙之时。”高友兵在朋友圈写道。


(村民在门口夹道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