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评】让文明出行成为一种习惯

行车、走路,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交通安全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我们日常的交通行为,不但直接反映人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而且决定交通秩序的好坏和道路能否畅通,更能集中体现一个城市的交通管理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作为城市的一份子,我们每个人都应让文明出行根植于心,让人车互让成为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

毫无疑问,机动车的快速增长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变化,不过,随之而来的人、车、路三者矛盾也日益凸显。由于交通文明的缺失,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的不良交通行为不仅造成交通拥堵现象日趋严重,同时也带来大量交通事故。闯信号灯、强行并线、随意加塞、超速超载、开霸王车、车窗抛物……机动车驾驶人的种种不良习惯使得马路上违章泛滥、险象环生。骑自行车挤占机动车道、逆向行驶,行人不走斑马线、随意翻越护栏……这些交通陋习可能成为瞬间引爆交通事故的导火索,使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甚至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治理交通乱象、创建文明交通”这一目标,创新开展了一系列交通秩序治理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市通过开展不礼让斑马线“敲门行动”,唤醒广大司机的文明自觉,让斑马线礼让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对行人横穿马路和闯红灯这一“顽疾”进行整治与引导,从而实现教育一个、引导一批的目的,让看灯过马路渐成习惯。红绿灯处,人车交错经过,井然有序;斑马线前,车辆减速礼让,暖意融融;每一辆车,每一位行人,都成为流动的“文明符号”。如今的十堰,随着文明风尚的愈加浓厚,一幕幕“文明交通”的场景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

这些成功的经验说明,当文明出行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当交通安全观念融入到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成为实际行动,文明出行其实并不是难事。

当然,让文明出行成为习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参与。交通有你、有我、有他,交通文明同样需要我们共同营造。每一个人都是文明交通的实践者、传播者和推动者,只有大家自觉做到文明行车、文明停车、文明乘车、文明行路,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创建出安全、畅通、有序的文明交通环境。

车让人,让出的是文明和温度;人守规,守住的是尊重与安全。让我们养成文明出行的习惯,在“让”与“守”之间,体现出现代城市文明和谐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