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东野圭吾作品,是否因为惧怕恶的人性?



记得之前某女同事特别爱看东野圭吾的小说,其作品几乎都看过,总向我安利,说写得怎样好怎样精彩,对人性的心理细致刻画多精彩等等。

我那时只看过《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的电影和小半本《解忧杂货铺》,粗浅与她探讨过东野。我看《解忧》书只看了小半本就看不下去了,因为自已有大大咧咧的一面,受不了太过细致的细节描写,觉得啰嗦而无味,东拉西扯的有点漫无边际。

这其实和日本作者梦忱貘原作《沙门空海》类似,内容虽诡奇,但拉杂繁嗦,有日本人很奇怪的人性在里面。所以,其改编的电影《妖猫传》已经改编得很中式而且格局大了很多。

个人观点一个人的作品能反映他受所处社会环境和成长经历的影响,有其个体特征又有必然性。我开玩笑说日本人的悬疑小说体现了岛国人所居住地域的狭小局限,所以只能不断挖掘心在的敏感和神经质,对和人相处的种种纠结不断放大而产生各种奇怪甚至变态心理。虽然人的敏感和人际交往的纠结是共性,但日本很多小说总能不断强化那些难以言说的心理冲突并且喜欢放大,有时显得突兀莫名其妙的惊惧。

就好像贞子的电影效果冰冷阴寒,是真正的寒,没有一丝人情味儿在里面。小说《沙门空海》里就是那些奇诡甚至有点恶心感的细节描写,感受不到过多的人情冷暖。而电影《妖猫传》则能深切感受到人的无奈境遇,感受到不同的人都有爱恨和同情悲悯,一只猫都有爱恨情仇。

按理说,日本的发达程度和礼仪程度不至于如此去追逐细枝未节和未开化时期的某些阴暗角度,但很多悬疑作品就是有这些地境文化的根。只能说,地域局限哪里都有,他们比较突出。

善与恶是人性的两面。有的人偏爱那些阴暗的仿佛来自地底的带腐朽味的东西,既刺激又颤栗害怕。但是,再穷凶极恶的罪犯也有人情味的一面,也有过心里的柔软。除非是先天冷漠没有感情的机器,所有的规则和道德都可以打破,毕竟他不存在人的复杂多面和感性。

听过某人描绘某书的先天罪犯情形和她自已的体会,那种冷漠和巧言善辩来描绘同种心理,我心里有的是寒凉冰冷,仿佛面前是演技不错的机器在合理化自已的谬论,却让人想先逃开。这可能有害怕成份,怕自已明知是谬论却可能被误导,仿佛那些莫名其妙的理论会有站住脚的理由。就像牛也会在天上飞,人和猪是同一物种。因为人脑洞太大,不一留神就把自已也忽悠进去了。既然不是畜牲,就不要引用畜牲的无规则无道德来立论吧。

所以,即使着被东野迷斥责,我不喜欢看就是不喜欢看。中国悬疑大作很多,科幻更多,我还是那个一片迷茫的呆瓜最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