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山西朔城一中633班主兰会云带11名毕业生骑行1800公里。你如何看此事?

榴乡教育速递


高考后山西朔城一中班主兰会云带11名毕业生骑行1800公里,看到这样的新闻,我为兰老师点赞,也为兰老师担忧。

首先,是兰老师的勇气可嘉。

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学校团委的老师也组织了一次暑假活动:骑自行车从洛阳到延安大多数同学家在县里,电话也很少有,来不及跟家里父母商量就报名了。家人也忙于生计,甚至孩子从延安回来了才知道这回事。

而前几年,我所在学校的两位班主任老师,只不过是考试后带学生到城郊河滨玩了半天,就被学校通报处分。

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里的宝贝疙瘩,老师带领活动要是出什么问题,那可是得吃不了兜着走。兰老师带学生长途骑行1800公里,这11名学生,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虽然高中毕业,可也是在校园里圈养了十多年,没有多少社会生活经验,且正在脾气火爆的青春期,一些个家长,连一个这样的孩子都带不住,兰老师一下子带11个,这得是个多么浩大的工程!兰老师要承担多少压力和风险、操多少心,大家自己想想看。

其次,是兰老师的精神可敬。

这样的活动,兰老师所在学校大部分的领导是反对的,认为完全没必要,你把他们带完了,这届工作已经完成了,你干吗给自己没事找事?

高三的老师,还是班主任,平时教学和管理任务多重啊!放假了不在家里好好歇歇,带着11名高中毕业生去长途骑行!兰老师可以说是牺牲了自己节假日的休息时间带孩子们出行,精神可贵。

再者,这种游学的方式,能使孩子获益良多。

古代文人学士,常有游学的习惯。像李白、杜甫等文人,都是在“十年寒窗”之后,再来个“十年漫游”,为的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充分了解社会情况、风土民情。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只能呆在校园里,读书读成书呆子,对社会生活根本不了解,那么,我们培养的学生究竟又有多少价值呢!

就像我们当年那一批骑车去延安的同学,回来后都觉得有很大的收获,比如,了解了从豫西到陕北一线的城乡居民的生活情况和风土民情,了解了革命前辈当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锻炼了自己的体能和意志,增强了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团结协作能力等等。

同样,兰老师带这些孩子长途骑行,也会对孩子的身心产生许多有益的影响,孩子会学到很多在课堂上、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兰老师是教地理的,在骑行途中,他带领学生观察沿途的地形地貌、植被景观、农作物情况等,使上课讲的地理知识得到生活中的验证,使学生对生活地理有更深刻的理解。

兰老师还带学生去参观沿途的高校,教育学生超越高考,继续奋斗。兰老师在接受采访时所说:

"我是一个比较理想的人,六七年前我大学刚毕业,觉得自己从事教育行业要带给学生一些真正的东西,不能停留在课本层面。高中结束后是漫长的假期,很多同学没有合理的规划,我想通过这次远行让他们意识到人生可以有别样的精彩。"以前跟着兰老师第一次过的学生也说:那次艰难的骑行带给自己很多力量,之后,每当遇到伤心难受的事情,回头想想那次骑行,会觉得没有过不去的坎。

为什么要为兰老师担忧呢?

还是因为这个责任太重大,从山西朔州到上海,漫长的旅程、复杂的地形和气象条件,交通安全、行程安排、车辆维护等等,哪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当然,兰老师不是第一次带学生出行了,他也应该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也经过了家长的同意、还提前进行拉练淘汰,来保障孩子们的安全。但我们还是希望兰老师能采取更多的措施、获得更多的支持,来降低自己的风险。

结束语:

我们希望,多一些像兰老师这样追求理想化教育的老师,少一些追逐名利圆滑的老师,让“别人家的老师”更多一些吧!
我们也希望,从领导层到教师群体,再到家长,对兰老师这样的老师能有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我们更希望,评价老师能更多元化,优秀的敢想敢干的老师理应得到应有的荣誉和待遇。像兰老师,理应比一些所谓的“优秀教师”更适合这样的荣誉称号!

(我是“初中语文戚老师”,支持兰老师的,请也关注我,为我点赞吧!)


戚老师说


生活不止眼前的高考,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看到这个新闻之后,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我羡慕11名毕业生,他们有一个敢带他们把理想放进现实的老师,但我更佩服的是兰会云老师,她在师生关系颇受质疑的当下,毅然决然的带领11名学生寻找远方的诗和田野,而且他们的出行不是乘坐任何有安全保障的公共交通工具,他们每人只靠着一辆单车,骑行了1800公里。敢于这样去做,何止是勇气啊。

看了兰会云老师的行为,我们所有的人几乎都会为她捏一把汗,因为这11名学生当中的任何一位,或者说在1800公里当中的任何一公里中有一点闪失,兰会云老师的责任都首当其冲,别说是这种在很多人看来不可能的事情,哪怕是校方鼓励的行为,如何出了事儿都会承担责任。

我想兰会云老师应该比我们更清楚自己身上的责任和压力,更明白如果发生万一的后果,但她没有丝毫的退缩,选择带学生们出行,我认为她给学生带来的不止是1800公里的骑行,还有更深刻的做人的道理,那就是责任的担当和热爱生活的勇气。

在生活和学习当中我们需要更多的兰会云老师,但我们都知道,兰会云老师只能是个例,虽然无数的学校和老师都钦佩于兰老师的勇敢,但他们也深知,让他们自己去做,他们不敢,不是因为缺乏勇气和爱,而是因为有太多不可承受之重。


元芳有看法


山西塑城一中633班班主任在学生高考以后,带着11名毕业生骑行1800公立,这个事情轰动了全国,包括中央电视台等媒体都争相专题报道。


我的看法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在的学生真的是“读死书”,看着文字,看着图片就把整个小学~高中的课本读完了,与实际遇到的问题往往是脱节的。学生把生物学完了,分不清韭菜和麦苗;把物理学完了,根本不懂火线和零线……兰老师带领学生骑行1800公里,从山西到上海,经过不同的温度带,学生在生活中就学到了地理。

磨炼了学生的意志。许多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造成孩子养尊处优,遇到困难就退缩。通过1800公里的骑行,孩子通过处理各种问题,克服了种种困难,以后在学习、工作、生活遇到困难也会挺过去的。

把握高中生心理、教育方法灵活。兰老师的班是一个差班,学生玩手机,打游戏。兰老师就和学生约法三章,只要现在把手机收起来,不完游戏,等到学生考好了,就带学生去游戏厅玩通宵游戏,还真的兑现了。兰老师带领学生长途骑行,不是一次了,他在上一届,就带学生骑行到内蒙古等地。


我对兰老师的行为感到担心。如果学生出现意外问题,兰老师、学校有没有责任?虽然与家长签了“免责协议”,真的管用吗?!现在的教育环境,已经让很多,很多老师束手束脚,甚至是“明哲保身”了!

我赞扬兰会云老师,你是我的偶像,但是请你保重!

(如果你认为兰会云是中国最美老师,请点赞!请留言!谢谢!)


平淡是真oymlq


我真佩服兰会云老师的勇气,时下很多教师生怕摊事的情况下,他竟然能够组织毕业班同学奔波千里骑行。同时也对参与骑行的这11位同学而送上敬佩的目光,你们是好样的,用一场耗时耗力的长途骑行,来你们的成人礼书写一笔大大的人字。我更佩服这11位同学的父母,愿意放开手,让孩子跟着班主任老师去经历一场全新的人生体验。

千里奔波骑行,考验的是毅力,更有吃力的劲头,参与本身就非常了不起。

如今有太多的家长把已经成人的儿女仍然当长不大的孩子对待,过度保护导致孩子心理永远根不上生理的成长速度。如果都像兰老师班上这些孩子的家长,能理性面对孩子通过一场千里骑行,去体验成人的人生新驿站,不仅对孩子们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生活历练和尝试,对家长何尝不是一次真正的考验呢。所以说,参与这次活动,本身就说明兰老师、参与的同学和家长都非常了不起。

孩子们远没有家长想的那么娇弱,只是家长的心太脆弱,未培养孩子挑战风雨的能力。

我从事家庭教育工作十几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发现有一种现象在不断地重复上演着,那就是现在的家长越来越娇情,越来越缺乏对孩子进行成人意识的引导和灌输。有些已经上了大学的孩子,明明已经步入成年人行列,但总是整天孩子今天出这个事,明天出那个事,因此,才会对孩子永远不放心。可是很多家长从未想过,在培养孩子走向成人的旅程中,该培养将来挑战风雨的能力。然而,家长的心由于太过于脆弱,始终不给孩子历练的机会,自然也就无法让孩子们拥有真正意义上的身心独立。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必须要让孩子吃点苦,体验生活之不易,否则不知道珍惜,不知道父母不易。

最近我回故乡草原探亲,特意回到我出生的地方,虽然那里的房舍已经早已不复存在,只有茵茵绿草,但是我站在高坡之上,竟然能将几岁时的生活记忆突然记起。原因很简单,那是因为亲身经历过的苦与难的生活,延着那条往山上蜿蜒前伸的路,我清晰地记得我在六岁时,哥哥当时八岁,大清早我们哥俩在冬天零下二十几度的低温下去山下抬水,抬到半山腰时我一不小心滑倒,水桶滚下山坡,我全身都弄湿了,并且很快冻硬,那种刺骨的冷在六岁那年冬天就深深地浸入记忆。现在的孩子还有这种吃苦的机会吗?没有,都人为被家长给剥夺了。因此,当看到兰老师组织这11名同学千里骑行时,我知道他们肯定要吃很多苦,而这苦恰可以让这些同学更能深刻理解生活之不易,更知道珍惜父母给予的一切。

结束语:养儿育女,养不仅是物质给予,还有精神的培育。如果把孩子始终放在温室时,像养兰花草一样见不得风雨,家长是否想过,将来孩子迟早是要走向社会的,注定要独自去闯荡社会,父母还能永远陪伴在孩子身边吗?所以,培养孩子独立能力需要从小就开始,从手搀扶,到放开手让孩子视线范围被保护,当孩子学会各种自我保护技能时,再让孩子走向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一定能让孩子安全保护意识更强,自立能力远超同龄人。在这里,再一次向兰老师和他一路同行的11名同学致敬,祝你们一路平安,开心完成骑行之旅。


寒石冷月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是当前社会通病。毛主席说:学生以学为主,兼学别样。从小培养孩子不读死书、不死读书,敢担当、有作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才是新时代教育的发展方向。


蛇盘兔419


现在的教学应该说与实际脱节。分数和升学率主宰了学生和教师。过去教学有学工,学农的课程,现在没有了。只有书本上的知识,其它的,学生根本都不认识也不懂。真正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应该让学生上实践课。山西朔城这位教师做的很好,带领学生走出去,亲近大自然,认识大自然,增加知识,锻炼身体和耐力,还能陶冶孩子们的情操。很好,很有创意。


永远不害人


注意安全哦,出了问题家长就天塌地陷了!为胆大心细的老师点赞!


美思岸


这有啥好说的!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答应过学生的事,作为老师言出必行,这才是认真对待学生的老师!不做作,值得表扬!


维她命232583635


我只想说在这个追逐名利与金钱的现实社会中,能坚持梦想并且为之能力,使其成为现实的人已经不多了。为兰老师点赞(。ò ∀ ó。)


用户8552256103277


兰老师我支持你的行动。你是最优秀的老师。领着11名学生骑行1800公里,不单单锻炼了孩子的身体,也让孩子们领略祖国的风景,让孩子离开书本到大自然中感受祖国的蓝天白云,风土人情磨练意志坚定信心,也增添孩子们团队精神。经过这次锻炼他们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工作中。更加刻苦,加倍努力。创造出更加美好灿烂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