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死、白便怎么又来了?

进入9月底后这段时间,在很多的养殖白对虾的土塘口又重新出现偷死和白便的问题;现在气温下降,水色开始转好,是非常有利于白对虾生长和催肥,并且氨氮、亚盐、PH值都没有问题,按照这样的条件不该出现偷死 和白便的问题,其实不然,死亡率还是比较严重,并且原因不易找到,下面通过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水体分层,底层溶氧不足

在南方地区, 气温开始逐渐下降,风向开始转变,由原来的温暖、湿润的东南季风转变为凉爽、干燥的东北风,这种风向的转变带来的是水温的下降,上层水和下层水的温度差异变大,下层水的溶氧也会出现不足,白天上层水溶氧可以达到7-8ppm,但是到了晚上,下层水溶氧只有3ppm,长时间的溶氧不足,虾本身缺氧,体质下降,甚至偷死。

增加溶氧,加开增氧机或者晚上9点钟和凌晨12点分别在塘口泼撒增氧剂或增氧片,提高下层水的溶氧。

二、菌相、藻相在水中分层

入秋后易引起菌相藻相的分层,水体10-80cm以上菌相和藻相良好,以下的菌相和藻相较差,加之底质的发热和氧债的出现,形成弧菌的大量生长和繁殖,以致白便的发生。

养殖后期饲养量大,粪便产生量大,底质坏的也快,应加强改底分解底质的有机质,防止底质发热发臭增加氧债,加开增氧机打破分层,用EM菌+乳酸菌加强培菌,用小球藻或是底栖藻类硅藻进行培藻。

三、弧菌的曝发

底层溶氧不足时,加上水温适宜,兼氧厌氧的弧菌在底质大量的生长和繁殖,虾自身感染弧菌机会增加,红体、红尾、红须甚至出现白便和偷死现象发生,在养殖的后期,如不注意消毒工作,很容易曝发弧菌病。

9月份要注意消毒工作,可以用聚维酮碘消毒(消毒后要重新补菌和培藻工作),或是用噬菌蛭弧菌生物消毒的方法对水体中弧菌进行杀灭。

四、藻类的大量死亡

绿藻老化或蓝藻曝发,水色变浓,水体中死亡的藻类,产生大量的藻毒素,如不及时处理,这些死亡的藻类或是藻毒素会沉入底部,混合在残饵和粪便中,如有虾子误食,就会引起藻中毒。

在养殖的后期水体不宜过浓过肥,勤用解毒碧水安解毒,中和藻毒素,多用芽孢菌、乳酸菌、光合菌、粪链球菌等分解有机质和死亡的藻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