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吕布听了陈宫的话会不会变成四国?

莫忘初心延庆


不会,三国的历史不会因此改写,吕布的性格决定了他不可能有大的成就,他的存在对三国的历史结果不会有多大影响。

按照当时的人对吕布的评价,吕布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虽然武功高强,但是缺乏智慧,只不过是一介武夫。,他的性格存在很严重的缺陷,这种缺陷也就决定了他不会在乱世走的太远。吕布曾先后三易其主,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两面派,谁厉害就跟着谁,完全没有一点自己的想法。但是反观和他同时期的其他人,曹操,刘备都是有智谋的人,他们都有一套自己的想法,想法能决定一个人走多远。

再一个,吕布身边缺少得力的助手,只靠一人之力是不可能在乱世中称雄的。吕布身边的谋士除了陈宫之外,就再无其他人,只靠一个谋士肯定是不行的,一个人的智慧终归很有限。在武将方面,吕布手下也缺少厉害的武将,没有一个人能够替他带兵打仗,全靠吕布一个人很难在打仗中取胜。

此外,吕布的心胸很狭隘,不能让自己受委屈。这一点和他的第一任主公董卓很相似,因为貂蝉这样一个女人,竟然不惜和自己的得力将军翻脸。心胸狭窄注定吕布不能走很远,在吕布被围在下坯之时,即使到了很困难的境地,他还是会怀疑自己的手下是否会对自己图谋不轨,这种性格决定了他人生的结局。大丈夫只有能屈能伸,方能有所作为。


历史小猪


清山雅舍,畅谈历史。

前言

题主应该是觉得吕布之所以失败,主要是不听陈宫的话造成的。不妨假设吕布对陈宫言听计从,那吕布是否会变得出息一些呢?我个人觉得,依然不会对历史的走向有太多的改变,四国的模式更是无从谈起。

吕布与陈宫旧事

陈宫原本是曹操的麾下谋士,而且在兖州刺史刘岱死后,推动曹操坐上了兖州刺史之位,算是从龙旧臣,为何后来会跑到吕布那边呢。关于陈宫叛变的原因,由于史料中没有准确回答且陈宫也没有单独的传记,因而只能靠史料中的蛛丝马迹去推测分析。

△吕布剧照

目前我个人还是比较赞同曹操迫害了不少名士的说法。具体说就是陈宫这个人性格耿直刚烈,交友广泛,但是在曹操立足兖州的初期,由于曹操出身宦官世家,经常会遭到清流名士的非议和蔑视,所以曹操为了控制舆论杀了一些名士,而这些名士中,有几个是陈宫的至交好友。

前面说过,陈宫的性子很是刚直,爱你你就是我的掌中玉,恨你你就是棵烂稻草。那么曹操因为与当地名士的冲突和肆意的杀戮,引发了陈宫的愤慨,使得曹操在他的眼中从“掌中玉”变成了“烂稻草”。于是,我们的耿直男陈宫先生就干了一件让大家都很意外的事情:劝说张邈迎接吕布入兖州,把曹操这个不讲究的人给撵出去。吕布当时正在四处流浪,因为白眼狼的人设已经是没人待见他了,有这样的好事自然是千肯万肯了。但是张邈为何也同意迎吕布呢?他可不是耿直先生。原来,作为汉末八厨之一,张邈起初是支持曹操的,后来袁绍给他写了封信,内容是警告他注意站队,否则别怪来日冀州大军杀过来时对他不客气。张邈被吓着了,当时的袁绍是真正的霸主,割据势力中的魁首,而张邈所在的陈留离袁绍的势力范围太近了,一旦打起来是首当其冲。所以,张邈也起了自保的心思,就与陈宫、吕布一拍即合。

陈宫能否创造奇迹,扶吕布“上墙”?

曹操听闻兖州叛变,也是惊呆了。陈宫和张邈实在是太让他无语了,这个朋友不能交了。于是,曹老板立即停止攻打陶谦,回军攻打吕布。这里曹操要感谢荀彧和程昱,用计谋保住了鄄城、范、和东阿这三个县城,使得曹操有了平叛的资本。接下来的对战就只能说,曹操的军事能力和手下的谋士团太强了,不是吕布可以比的。兖州争夺战中,吕布只是初期赢得了一些优势,等到了后面,就是被曹老板压着打了。

最后,吕布一直被打出了兖州,投奔了徐州的刘备。从这一时期可以看出,吕布就算是有陈宫也不是曹操的对手。荀攸曾评价陈宫是“夫陈宫有智迟”,说的是陈宫这人有谋略不假,但是机变能力差,思维不够灵活迅捷。再看曹操那边,荀彧、郭嘉、荀攸、程昱,就这四位大神级谋士,就在谋略上完全碾压吕布了。

△陈宫剧照

从后来的下邳之战也能看出,吕布节节败退,不是陈宫不行,而是他不足以扶起吕布这块“烂泥”。为啥说吕布是块“烂泥”呢?

1、人品差,三国第一白眼狼。

杀第一义父丁原,杀第二义父董卓,投袁术被嫌弃,投袁绍被追杀,刘备接纳他反而出卖刘备,最后混得真是人见人打。想要成就大业,人心声望很重要,不然没人愿意替你效力。所以首先吕布根本就失了人心,身边不会有太多的人才效力,也难以聚集民心稳坐一方。

2、有勇无谋,猜忌寡断。

吕布原本就失了人心,麾下人才不够多,有数的几个老人还不能好好任用。比如高顺、张辽,包括陈宫,都是一边用,一边防着,不愿意给予足够信任。如此一来手下的人如何能施展出全部才能,又怎么能真正归心于主公?你看张辽到了曹操那里,曹操对他的任用,让他大放光彩,这就是很鲜明的对比。

所以说,吕布的败局那是从开始就注定的,这种人成不了气候,不是多一个陈宫就能挽救的。

就算最后的下邳之战,吕布出城迎战一样会被曹操的水淹之法给击溃。最好的结局无非是吕布带着陈宫再次出逃。但是天下之大,却没有吕布的容身之处。往北是袁绍,往南是孙策、刘表,我想没人会愿意接纳反复无常的吕布,弄不好还会把他斩首送给曹操,他最后的结局依然是只有败亡一途。

结语

吕布的难成大业,问题主要出在自身上,不是听不听某人话的问题。我想就算把诸葛亮配给他用也是白费,因为底子已经烂掉了,没有辅佐的价值。开创基业的王者,从来都不是只有勇力就足够的。吕布自恃勇力,小觑天下人,其实这是傲慢害了他。他若是有自知之明,就安分地去某个势力做个大将,还是很有出路的。


清山雅舍


【下邳之战经过】

曹操率领军队围住了下邳城,陈宫献出了这样一个计策:陈宫说曹操是远征,其粮草肯定不足,不可能长期围困我们,曹操一看打不下来就会撤军的。只要吕布将军你率领着一些步兵和骑兵驻守在城外,曹操如果选择进攻你,我陈宫就率领城内的守军进攻曹操的后背,反之一样的道理。只要如此坚守一个月,待曹军粮草吃尽我们再破敌。吕布一听有道理,就同意了,准备留陈宫和高顺守城,自己率领骑兵去断曹操的粮道。

可惜没过一会吕布的妻子对其说,陈宫和高顺一向不和,如果他们不能同心协力的守城,那将军你就危险了,立脚之地都会失去。而且曹操对陈宫特别好,陈宫都能舍弃曹操来投奔将军你,将军你待陈宫还不如曹操,你就敢把下邳城交给他,如果陈宫变心,你抛弃家小孤军远征,我还能做你的妻子吗?就这样吕布被说服了,就放弃了陈宫的计划。

【关于吕布】

吕布是三国第一猛将,但却有勇无谋、胸无大志,见小利而忘大义。此人性情直率,不会玩弄权术,无论是背叛还是忠心,都是赤裸裸的直来直去不加掩饰。吕布杀丁原而投靠董卓,这是他人生最大的污点。后又为了貂蝉而杀了董卓,两次杀死自己的义父,这也是让别的诸侯害怕,而把他当成虎狼之人的最主要原因。

其实,吕布并不是心狠手辣之人,更像是一个贪图小便宜的市侩。他根本就没有割地自立为王的意图,只想跟在别人后面做一个有肉吃的臣子。吕布虽然背叛了别人,同时他也不断在被别人背叛。而且,吕布的背叛,其实也是一次次的在被别人利用。结果别人达到了他们自己的目的,黑锅却让吕布背了。勇猛无敌的吕布更像是一个弱智的儿童,一次次被别人算计和利用,直至最后断送了自己的头颅。

【关于曹操谋士郭嘉】

郭嘉的谋略成就了曹操的霸业。刘备走投无路投靠曹操,有人主张杀掉刘备。郭嘉认为不能杀,杀了就会让曹操丢了礼贤下士的好名声;也不能放,因为刘备非久居人下者,郭嘉建议软禁刘备。后来刘备利用打袁术为借口逃出曹营。当时郭嘉不在,若郭嘉在,刘备是跑不掉的。郭嘉辅佐曹操打败了兵力悬殊的袁绍,其间成功预测了孙策的被刺。郭嘉力排众议,建议曹操北征乌桓以绝后患,此举让曹操在北方站稳了脚跟。在征乌桓途中,郭嘉因水土不服兼操劳过度而英年早逝。若奉孝在曹操早就一统华夏了。

【关于陈宫】

陈宫之谋主要体现在下邳之战。虽有胜绩,不过是某次战役中取胜,无妨大局。最后仍败在郭嘉的奇谋之下,命丧白门楼。

【综合】

吕布听了陈宫的建议,最终也会走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