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汉语在俄罗斯成为“铁饭碗”

2019年,俄罗斯首次在国家统一考试(相当于中国的高考)中进行汉语科目的考试。据报道,2019年俄罗斯43个地区共有289人登记参加国家汉语科目考试。

早在18世纪上半叶,俄国人就开始了汉语学习。最近10年,学习汉语的俄罗斯人数量增长速度惊人。据统计,1997年俄罗斯学习汉语的人数约为5000人,2007年增至1.7万人,2017年达到5.6万人。从2007年到2017年,俄来华留学生人数由7261人增长到18000人;孔子学院汉语学习人数由6000人增长到1.9万人;俄本土汉语教师的人数由223人增长到721人。

自1978年我国恢复高考,俄语便是外语考试的可选科目之一。

高考属于群体性考试,影响范围广、社会关注度高,汉语纳入俄罗斯高考,是俄罗斯汉语教学蓬勃发展的重要标志,为中俄两国语言和文化的互学互鉴开启了新篇章。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趋势不断深入和融合发展的国际环境下,语言是了解一个国家、缩短各民族人民心理距离的“金钥匙”,汉语纳入俄罗斯高考既是新形势下中俄关系纵深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俄罗斯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内在需求。

中国与俄罗斯两国高度的政治互信提供稳定的发展环境。中俄两国和谐共处、稳中求进的大环境是汉语纳入俄罗斯高考的坚实保障。中俄世代友好的概念一直都是深入人心。

当前,中俄关系也是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在“一带一路”政策的推动下,中俄双边经贸政治等多领域合作交流的增加。不仅是俄罗斯,就连其周边国家也在接纳汉语。

近几年,俄罗斯和中国在教育领域合作成果丰硕。双方留学生总人数规模逐年增加,已经接近8.5万人。双方相信到2020年这一数字可以达到10万人的目标。此外,俄中高校已经签订的合作协议总数超过1000份,共同实施的合作办学项目达到92个。俄中在外语教学方面也开展了非常积极的合作。

对于俄罗斯“汉语热”的现象,中国人民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关雪凌认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中俄多领域合作交流的深化及中俄贸易额的大幅增长,俄罗斯国内对汉语人才需求近年来急剧增加。因此,在俄罗斯出现汉语热是在意料之中的,而且俄罗斯出现汉语热的现象不是暂时的,随着中俄关系的进一步加强,这将是一种长期现象。

俄罗斯与中国之间将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经济合作,同时对具有不同语言和文化知识的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中俄关系快速发展的今天,首先要考虑到复合型高水平专业人才的培养,他们要深知不断加深中俄合作、推进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具备专业素养;不仅要熟知对方国家的语言,而且应该了解对方国家的历史文化、民族特性、经济状况、政治体制,要能够顺应中俄经济的需求。近十年来学习汉语的俄罗斯人增加了两倍多,在很多俄罗斯人眼中,既有专业知识背景又懂汉语的学生在就业时有更强的竞争力学好汉语就等于有了“铁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