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竿子“杀”不到底!游仙人这样“屯粮”~

​“疫情可能造成粮食紧缺”

“粮食要涨价了”

……


近日,

国外疫情持续吃紧,

也让不少群众开始担忧,

没有粮食进出口打辅助,

咱们身边的“粮袋子”到底有没有保障?

日前,

小仙就到相关部门打探了一番,

更是带来了一颗“定心丸”。



在游仙最大的粮食加工企业仙特米业厂区,小仙看到,各类大型机器正在有序生产运转。据公司负责人张曦介绍,公司每天向市场供应着330余吨的商品粮,最大生产量可达到每天500吨左右,有各类原粮1.86万吨,从未出现过原粮短缺的状况,粮食价格是较为稳定。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

小仙也进到了储粮的仓库。

看到成品粮堆积如山,

原粮霸满仓的景象,

真的很心安!


据区发改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目前我区共有储备粮稻谷、

小麦等原粮4000余吨,

米、面等成品粮1100余吨

小仙还了解到,

所有的原粮均来自本土本乡,

供需关系平衡,

完全可以实现自给自足。



这还只是游仙的“小粮仓”,

翻开“种花家”的储粮本:


全市:现有省市县储备原粮近14万吨;

全省:有库存粮近1000万吨;

全国:去年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72公斤。


全国储量即使不生产,

都可以满足14亿人口一年的口粮

这还不算老百姓手中难以数计的自存粮呢~

仓里有粮

心里不慌

对此,

区发改局相关工作人员也明确提出,

完全没有必要大量储粮,

且天气渐热,

储多了吃不完还要长虫,

反而浪费。

一手储存,一手生产!

粮食不仅不缺,反而还有富足。

目前正是大春育种关键时期,

在位于新桥镇街子场

智勇家庭农场的田地里

小仙看到,

田里撒下的谷种已冒出了嫩芽。


农场主人刘勇告诉小仙,

自己是农民的儿子,

对土地,永远都割舍不了。

2010年返乡后,

便经营着700多亩田地。

小春种麦子,大春种谷子,

春去秋来,从未停歇。

他告诉小仙,

农场每年每亩地可

丰收约2000斤的粮食,

且产量更是连年递增。



除了刘勇自己,

家里几个兄弟都是区上的种粮大户,

闲暇之余,

兄弟仨就会到田间地头去转悠,

看看庄稼的长势如何,

商量商量田地的管理方案。



小仙了解到,

像这样的粮食生产经营主体,

全区一共有338户,

规模种植面积达到了63544.9亩,

其中小麦27662.1亩、

水稻23272.5亩、

玉米12610.3亩。


据区农业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今年全区大春粮食种植面积

将稳定在40万亩以上,

同时,更将扩种水稻1000亩,

扩种玉米1000亩。


粮食的种植面积

也是评判粮食收量的标准,

看着一串串“动人”的数字,

是不是超级安心喃?

一起期待新一轮的大丰收吧~


本文作者:陈静